在數位化教育浪潮中,筆者認為人工智能(AI)數字人技術,正逐步成為未來教育5.0的重要推動力。數字人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和互動性強的學習體驗。本文將優先探討AI數字人在香港教育領域的應用,並展望其對未來教育模式可能產生的影響。筆者估計將來學校有三成為教師AI數字人(教師分身),其餘七成為真人教師,甚至一人一分身(甚至更多)的時代將會出現!
何謂AI數字人?
何謂AI數字人(Digital Human / Meta Human)?它也常被稱為虛擬數字人或數字虛擬助手,是一種結合AI技術的複雜軟體系統,能夠類比真實人類的多種行為和交流方式,提供與真人相似的互動體驗,可以應用於廣泛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客戶服務、教育、娛樂和個人助理。近期最火爆的例子就是可以24小時帶貨的網紅,市場以數億元人民幣計!
它們通常擁有逼真的圖像(4K或8K像素克隆真人)和聲音,能夠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理解和回應人類的語言。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數字人可以學習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並適應不同的交流風格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和服務。除了文本和語音,一些數字人還能夠通過圖像、視頻或動畫等形式進行交流。
數字人也可以自動執行一系列預定義的任務,如日程管理、資訊檢索和簡單的決策支援。將來可以輕鬆擴展到不同的平台和設備上,如智慧手機、電腦、智慧家居設備等。甚至在設計時可以兼顧隱私,在不洩露敏感資訊的前提下提供服務。相比於真人,他們人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企業和開發者也可以根據特定需求訂製外觀、聲音和行為。
AI數字人可以扮演教師?
教育數位化轉型是利用資訊技術、互聯網、大資料等手段,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提升教學品質、促進教育公平。在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對於提升國家競爭力、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當中,AI數字人通過模擬真人教師的形象、聲音和行為,能夠在教育場景中扮演多種角色,包括但不限於課堂管理、情感陪伴、教學視頻生成等:
一、智慧化管理課堂:通過真人+數字人模式,能夠智慧管理教學秩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數字人教師能夠通過智慧識別和互動系統,及時準確地回答學生問題,提升教學互動性。
二、規模化生成教學視頻:教育機構可以輕鬆復刻教師的形象、聲音、動作,或者創造一個學生更感興趣的虛擬形象。通過輸入腳本,即可生成教學視頻,大幅提升內容製作的效率。
三、情緒陪伴夥伴:數字人可以提供情感支援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管理情緒,應對壓力與困惑。相比真人教師,學生或更願意與數字人分享問題,享受高度的隱私保護。
四、精準引流與宣傳:數字人可以批量生產引流視頻內容,學校及教培機構可以根據不同學科知識點及受眾群體,快速生成口播微視頻,通過社交媒體廣告等管道獲取流量,拓展學生群。
五、解放重複性工作,提升直播品質:數字人能夠線上教學直播過程中進行即時互動,提升教學品質,同時將教師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有價值的教學活動。
六、校園導覽:作為校園導覽員為新學生和訪客提供校園介紹。
七:安全教育:可以教授學生如何應對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
教育元宇宙的展望
隨着技術進一步發展,教育元宇宙將成為教育行業的新趨勢。在元宇宙中,教師AI數字人將能夠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教學體驗,通過多模態、多設備、多場景交互,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學習方式。
應用AI數字人技術不是為了取代教師,而是提供新的教學工具,減輕他們沉重的工作量,也為學生帶來了更加豐富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我們可以預見,數字人將成為教育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為教育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 教育1.0時代:此時,人類文明處於採摘與漁獵文明時代。教育以發展學習者的生存技能(狩獵、採集、捕魚、縫製衣服、戰鬥)為主要目標,教學方式主要是言傳身教,教學的組織形式以群體活動為主。
- 教育2.0時代:此時,人類已經進入農牧和養殖文明時代。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教人如何做人和如何做官(學而優則仕)。知識(資訊)的主要載體與傳播工具是書籍。在這個時代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展對知識的傳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同時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大發展。教學方式主要是面授和自主閱讀活動,其組織形式主要是官辦機構(如太學等)和民辦學館(私塾)。
- 教育3.0時代:此時,人類進入機器工業文明時代。社會化大工業生產需要大批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因此教育的主要目標不再是培養好人和好官,而是要教授現代科學知識及發展專業技能。知識(資訊)的載體仍然以書籍為主,但是也出現了廣播和電視等載體及傳播管道。教學方式除面授和閱讀活動外,還有收聽廣播,觀看視頻等多種方式。其組織形式上以國家設立的現代學校為主體,以民辦學校及教育輔導機構作為補充。
- 教育4.0時代:隨着互聯網及智慧終端機設備的迅速發展,人類文明跨入資訊智慧文明時代。由於知識與技術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智本將代替知本,學力將重於學歷,教育目標正從傳遞知識走向發展心智。資訊的主要載體及傳播工具由書籍過渡至互聯網及智慧終端機或移動智慧終端機。教學方式正從純線下轉向線上或線上下相結合,其組織形式也從單一的他組織(如傳統學校)向他組織與自組織(如學習社群)相結合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