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好處」(The Benefits of Failure),是哈利波特作者羅琳在哈佛大學演講時的主題。在畢業典禮演說中,她提到自己人生中一段失敗的經驗,她説:「失敗使我的內心產生一種安全感,以前通過考試也沒有的安全感。」
失敗並不可怕
羅琳認為失敗讓她看清自己,認識到真正的自我,了解自己的強弱及需要。她發現低潮過後,自己的意志和決心變得更強,她還發現到有一些比寶石更珍貴的朋友。大家都知道,羅琳最終在困苦的情況下,鍥而不捨,堅持自己的寫作夢想,完成了《哈利波特》這部暢銷全球的小說,一躍成為文學界的巨星。
另一方面,美國首席大法官羅伯茲這樣為學生作畢業致詞,他說:「祝你們失敗!我希望你們不時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樣你們才會發現公平正義的價值;我希望你們遭受背叛,這樣你們才能了解忠誠的重要性;你們需要學會成功不完全是你應得的,他人的失敗也不一定是他們應得的命運。」
兩人的演說很有意思,在畢業典禮上,很少會有嘉賓祝願畢業生要趕緊去嘗試失敗的。他們要表達的意思,跟中國諺語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是同樣道理。他們認為年輕人愈早學會面對失敗、擁抱挫折就愈理想。失敗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反思失敗的原因,從中學習,就能把經驗轉化為自己的寶貴知識財富,這將是青少年成長的珍貴資產。
遇挫是成功的基石
培訓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及跳出失敗陰影的勇氣和意志,是給孩子信心的最佳禮物。作為父母或者師長,在合適的時候要懂得放手,才能培養出敢於冒險、獨立自主的孩子。
有研究顯示,現代社會的孩子對父母過度依賴,並且害怕失敗。很多時候父母基於對孩子的愛,為了他們的尊嚴,刻意為孩子移除了可能阻礙他們發展的障礙物和他們可能會面對的困難,犯錯之後為他們解決問題。不幸的是,這樣做,反而會令孩子開始害怕失敗,難以提升抗逆力,令他們難以健康成長。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學會在應該放手的時候放手,讓孩子通過自我學習,磨鍊出成功的人格,培養出自主性、原生動力及解難能力等,懂得擁抱挫敗、健康成長。
試錯是科學精神的表現
發明家愛迪生發明電燈時失敗了6000多次,有人問他:「你已經失敗了那麼多次,為什麼還不放棄呢?」愛迪生回答:「雖然我失敗了6000多次,但是至少我知道有6000多種東西都不適合當燈絲!」
愛迪生這種敢於試錯的精神,最後為自己和世界找到成功的出路,他發明了電燈及構建了電網,成為改變世界的人,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造福了全人類,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從事研究工作的人,都是在默默地努力工作。他們知道新的發明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輕易製造出來的,愈是有價值的東西,愈是需要投入資源及時間去研發,而且未必會成功。但對於理想的堅持,驅使他們不會輕易放棄研究。勇於嘗試,敢於試錯,是他們的心態。每次研究,科學家或者研究員都可贏得經驗,隨着經驗的積累,成功就會愈來愈近,所以說試錯是一種科學精神的表現,並不誇張。
淺嘗即止 不會有所成就
錯誤並不可怕,淺嘗即止的態度是不會有所成就的,只要能在嘗試中總結經驗,從錯誤中學習及反思,一定會不斷進步,步向成功。我們可以豪邁地說:「失敗的滋味我來嘗!」這不是一句負面的話,也不是躺平的意思,而是一句正向而且進取的話語,與年輕人共勉。
筆者生於基層,小時候家境清貧,自小喜歡運動,亦喜歡參加運動比賽。在運動場上長大的我,發現輸贏是常事,明白到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站在頒獎台的頂端而不用下來的,所以筆者學會不能把得失看得太重,懂得擁抱錯、敗的從容。
現在,筆者感恩在教育路上可以遇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伙伴,其中包括一個很有質素的辦學團體、校監及校董們,亦十分慶幸能遇到一個對教育非常有抱負的校長,共同為教育努力,為成就學生的全人發展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