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的思想 期望喚醒香港人獅子山下的精神

有些家人因為政治分歧而爭吵,甚至大打出手,因此使我回想起《獅子山下》的另一些歌詞,如「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處海角天邊,擕手踏平崎嶇」,是否適合香港現時的境況?

在32年前的今天,即1987年9月9日晚上9時正,我需要乘搭飛機去英國留學兩年,離鄉別井;雖然我當時已成為老師三年了,懷有很大的抱負去進修,但是次只是我人生第二次乘搭飛機,還要去到真是人生路不熟的英倫,難免感到有點惶恐!

在寂寞徬徨的時候,會回想一些經常聽的流行曲,其中一首是《獅子山下》,是由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羅文主唱的《獅子山下》非常有共鳴,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家住黃大仙下邨,每天都有機會見到獅子山,也曾定期攀登獅子山,更因為有些歌詞道出了我的心境:「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人生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

香港撕裂得四分五裂 使人心酸

最近幾年,社會出現很多爭議,也有佔領事件,還有持續不斷的遊行示威等大事,不論你是什麼陣營,每天報道的新聞都是關於某些人的示威、某些地方被人衝擊,也有說政府的不是,警察不遵守法紀,真的把香港撕裂得四分五裂,使人十分心酸!

有些家人因為政治分歧而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或婚姻亮起紅燈,亦有朋友的精神病復發,更有人意圖輕生,因此使我回想起《獅子山下》的另一些歌詞,如「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處海角天邊,擕手踏平崎嶇」,是否適合香港現時的境況?

大家可能都覺得這個熟悉的香港,為何突然間變得很陌生!到底,為何香港會淪落到今日這個地步呢?為何獅子山精神不見了,有人把錯失歸咎於政府及特首犯了錯;有人把錯歸咎於高樓價使中產受壓;有人把錯歸咎於青少年很絕望,所以才會令很多人出來反抗,力求變革。

在我的童年時代,似乎沒有人談及什麼獅子山下或獅子山精神;因為在六七十年代,最能代表香港的只是太平山下,不論是香港人或是遊客,都以太平山下形容香港的生活模式;但隨着九龍及新界的急速發展,還有香港電台所拍攝的《獅子山下》劇集及有關的歌曲,使大家對香港人在窮困的生活環境,努力拼博地生活及工作,沒有怨言和不辭勞苦的精神狀態留下深刻印象!

南轅北轍的價值觀

現在有些人不停吶喊,期望喚醒香港人獅子山下的精神,使大家明白: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請大家想像香港的重心已由太平山下轉至獅子山下,再由獅子山下轉到網絡世界的雲端了!

由於年青一代所成長的環境,不再是數人睡在劏床上,可能也沒有機會看到獅子山了,他們不一定在街頭流連,反而可能在不同的網上討論區與朋友交流,或自己關在遊戲世界享受人生!這個網絡的世代,與上一代的成長背景不同,雖然住在同一屋簷下,但大家已形成南轅北轍的價值觀。

從前,青少年被教導要尊重長輩、尊師重道,皆因他們的知識是透過前輩教導而得來的。我們相信長輩「食鹽多過你食米,行橋多過你行路」,他們的經驗一定比自己豐富,可以指點自己,免走不少冤枉路。可是到了近代,科技發達,青少年接觸資料的機會多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也增加。

大部分青少年的知識水平比長輩高,他們有了自己的一套思想,對於前人的意見,開始不接受及反抗。有些青少年甚至覺得自己比前人優越,他們能靈活地運用科技、活在科技,相反,長輩卻成了科技下的「白丁」。

而且,青少年可以從網絡世界中,找到、學到他們所要的知識,對於長輩及師長的依賴下降。由此,他們對於尊重長輩的概念愈來愈弱,而長輩不明白他們的思維模式,也不能有效溝通。正正由於雙方的思想及取態不同,香港因而走上撕裂的不歸路。

今天回想我當年留學的經驗,使我對政治的價值觀受不少的衝擊,既有原本東方的儒家思想,在西方接受教育時體會了民主國家的生活模式,自己好像被兩股極端的力量往不同的方向拉扯,思想也曾有撕裂的感覺,我最終經歷了很多反思,精神曾有點兒撕裂,但最終蛻變成現在的我;祝願不同層面的香港人,冷靜地對撕裂的現況,大家一起反思問題所在,返回建設香港的初心,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