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份好工!

分辨工作好壞的考慮因素很多,正如生命是否有滿足感一樣,視乎設立的目標因人而異。

香港人工作時間長,但工作滿足感卻相對較其他地區低。早前一家研究公司訪問亞太地區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及投入程度,香港的只有28%,在七個地區中排第三低。分辨工作好壞的考慮因素很多,正如生命是否有滿足感一樣,視乎設立的目標因人而異。以金錢為目標的可能會較重視工資,以權力為目標的重視階位,以服務他人為本的重視社會影響力,以人際關係為本的重視團隊相處是否融洽,以家庭為本的重視工餘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等……

不管滿足感的來源是否一樣,工作在市場的競爭和壓力推動下變得愈來愈機械化、量化和同質化。倫敦經濟學院的Sennett教授在The Craftsman一書中批評市場經濟以社會責任或競爭的壓力,逼使員工放棄從提升工作質量中可能獲得的滿足感,市場對精益求精的匠心獨運似乎不再重視。美國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大學的Mills教授則在White Collar一書中剖析,對於一個匠人而言,產品和創作製造的過程就是工作的全部。因為他們的心思和成果合二為一,所以每個工作上的細節都是有意義的。他們亦能自主控制自己的工作,可以從中學習,運用和發展他們的潛力和技巧。因此,Mills認為匠人的工作(work)、享樂(play)和文化之間的關連是不能分割的。匠人的「謀生」模式决定要融入他整個「生活」模式當中。如果我們的工作如匠人一樣,將工作(work)和生活(life)融為一體,那我們就不用再擔心在工作和生活當中取捨抉擇,要為生計而放棄生活了!

依循正命 自有幸福快樂

佛陀亦有教導,人不論是通過耕作、貿易、飼牧、射藝、政府公務還是其他技能謀生,只要是善巧和精勤,對工作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去好好安排和完成它,那便可以算是「業有所成」,在現世中能夠獲得幸福和快樂。然而,佛教的八正道説明,工作的幸福和快樂是要依循「正命」──正當謀生的工作。佛教强調我們的身心健康受日常生活的思想和行為影響,鼓勵我們從事有利於身心正面發展的工作,反之則不鼓勵。在《阿難問佛事吉凶經》中,佛陀對修行人如何通過合乎「正業」和「正命」去生活有詳細的指引。其中在家人涉及販賣刀劍、人口、肉、酒、毒的五種業務屬於邪命。

佛陀將為了追求財富而行騙的人比喻作只有一隻眼的人,將正確地辛勤、能明確分辨圓滿與不圓滿求財方法的人比喻為雙目具足的人。佛陀視眾生平等,雖然提倡職業無分貴賤,但還是要正邪分明。職業的安排並非與生俱來,亦並非世襲,而是由人的行動去區分。佛陀教導在家人如果能夠通過辛勤、勞力和汗水,以正當的方法獲得正財,這份財富就實在是值得大家讚揚和喜悅的。如果有幸找到一份好工,如何在工作中維持滿足感呢?如果還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又可以如何應對呢?

原刊於佛門網,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吳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