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社作者沈鑒治(筆名孔在齊)先生日前於加州病逝,終年90歲。本社深切哀悼。本社精選相關文章以示悼念,本文為《信報財經新聞》創辦人林行止先生在《君子以經綸──沈鑒治回憶錄》所撰寫的序。
儘管見多識廣、履歷豐盈,相交者,亦多時賢雅士,鑒治兄述昨憶舊,卻不着濃墨艷色,與他一貫要言不煩的清秀作風,非常吻合。
寫童年──「我有幸生於上海租界,在內戰頻仍、國難當頭的日子裏,租界不啻是亂世的避難所和人間天堂⋯⋯」三言兩語的引入,不涉炎炎大義的國家體統,不談華洋雜處的爾矛我盾,但憑遭遇,直道沒有糾纏於「今非昨是」、「昨非今是」甚或「誰非誰是」的切實感受。
沈兄父親鴻來先生生於清末,因學業成績優異,被政府保送留洋,攻讀經濟,當年與他一行赴美的,便有後來成為中國音樂教育先驅的黃自與才氣縱橫的學者兼政論家羅隆基。沈母是中國舊社會的新女性,不但教兒子背誦古文,也教他學 ABC;這位筆者有幸於她耆老之年有過數面之緣的長輩,是當代古琴大家──蔡德允女士。
家屬小康,又是獨生子,生活本該不愁匱乏,可是唸小學時遇上日軍侵華,唸大學時正值國共之爭最為激烈,「世事變倏忽」的歲月,再有養尊處優的條件,也會嚐到左支右絀、物資短缺的經濟壓力,而用度撙節,惜物省儉,便成為自然而又必要的生活態度。事隔沈兄母校上海聖約翰大學停辦50、60年,如今一般人對該校的印象,除了是一間人才輩出的名校,還是一所十分洋派、非常貴族化的學府;可是沈兄回望當年校園風氣淳厚,從比他年長7年的表姐到與他同期的同學,生活都很簡樸,甚少看到紈絝子弟的浮奢。由此觀摩,滌除惡俗浮奢與無度揮霍,是良好教養之必然。
受儒學熏陶、在基督教教會興辦的一流學校就讀,沈兄在上海剛剛解放時大學畢業。他到香港謀生,從羅湖入境,錢包裏總共只有6元多港幣,21歲好年華,一張聖約翰大學文憑、一張拔萃男書院考第一名的獎狀,便是奔赴前程的錦繡裝備。
多才多藝
沈兄的第一份工作是任職貿易行,因偏好文藝,醉心電影與音樂,公餘便以寫寫影評、樂評作消遣;偶然進了電影圈,看所記,他像玩雜耍似的,不但當過編、導、演、作曲、填詞、宣傳、發行、甚至還包括了字幕翻譯和寫電影「本事」!被羅致到準備啟播的麗的電視台工作後,同樣是幕前幕後一把抓,參與並見證了電視業如何在香港起步。後來重回經濟領域為國際性機構效力,因而旅居東京18年;再返港,擔任《信報財經新聞》(下簡稱《信報》)總編輯超逾10年直至退休,定居美國三藩市。
把他從日本禮聘回港當《信報》總編輯,表面看是因為戴天兄的一次飯局而起,實際卻並不如此簡單!在此之先,內子與筆者談論香港人才,多次提及的,是她初出道當電視外勤記者時、因採訪而見過幾面、時在生產力促進中心任事的沈鑒治!她認為沈先生不但儀表出眾,說話得體,中英雙語流暢,更難能可貴的,是快筆成章!筆者看過沈兄翻譯的《杜魯克傳》,又從他替《信報》撰寫的「日本通訊」而領略其 Versatile ──多才多藝不正是報刊最渴求的編輯人選!
《信報》是財經報刊,請學有專精的學者擔任總編輯,到大學和研究機構裏面找,不算困難,但是找一位在所學基礎上還有多方才華與興趣的,便非易事。當年許多朋友同事對我們千里求才,把駐外十多年、職高薪厚的沈君請來大感不解,不幾年後,認同我們知人善任的,不知凡幾。學校教育普及後,學力強、學歷高的人,每年是一批又一批的湧進社會;好讀書、會讀書、能夠運用書本知識的,更比比皆是;但是無論學位高至博士、博士後,又或不倚學歷而才高八斗的名士才子,能夠讓人看來便覺斯文富教養的,並不多見。相反,飽學而猥瑣刻薄、桀驁不馴、又或無賴自大、僅借學識以傲人而不端己立品者,卻多如過江鯽。
斯文人的典型
文人辦報,旨在斯文,沈先生是斯文人的典型,優秀的正規教育,中西方的禮樂教化,律己嚴明,待人謙和,遵從典章制度,富人文修養,舉手投足,足為端正表率。《信報》當年以一份財經報紙,兼享富有文化氣息的聲譽,沈兄功不可沒。他對音樂方面的認識,跨度之大,令人目眩;對崑曲京戲的興趣,得自父親;5歲學鋼琴,先行引導他的,是表姨父黃自;母親本來是隨他幼時涉獵古琴才開始學習,不意便成了一代名家!再加上年輕時「上癮」的西方歌劇,連太太也是指揮兒童合唱團的高手,怎不叫人羨妒!由他豐富《信報》文化層面的內容,誰出其右?
沈兄加入《信報》時,因香港問題而起的中英談判,爭拗方酣,其後大局底定,香港幾經波折然後回歸,當年兩國談判代表,都有他的親朋故舊;身為總編輯,雖然不主筆政,但是每天由他縱覽全報內容以保不失,此一最後把關的權責,卻是外界都很清楚的,哪來沒有什麼壓力?持正行事,以 No Fear, No Favour 的宗旨,不打擾作者,不買賬於權貴;在自傳中,也沒就香港過渡事宜,大書特書,只是據實開列當年自己的工作和發言日誌。他的際遇奇逢,路轉峰迴,人際淵緣,又富姿彩,一般寫傳記的人在香港回歸題目上,即使不大事渲染,加油加醋,也會添增筆墨,細說來由。鑒治兄不作此圖,如記事本般,開列明細,含蓄地讓人明白,自傳是個人歷驗,讀者可以看到主人翁如何渡過時代風浪,而不是透過一人筆墨,深入其所經歷的時代變故。
在《信報》共事時,因為各有各忙,接觸雖不算多,卻從無疏離隔膜的感覺。退休後,彼此時有相約外遊,談新說舊,分享同行樂趣;今讀沈兄自傳,箇中人事,並不陌生,除了興味盎然,更能喚起前人詩作的情致──「為有才華翻蘊藉,每從樸實見風流,為學深知書有味,觀心澄覺寶生光。」
希望看過這自傳的讀者,能夠欣賞到讀書人斯文蘊藉的優雅。
!doctype>書籍資料
書名:《君子以經綸──沈鑒治回憶錄》
作者:沈鑒治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