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陳松青現象的教訓

巧遇以陳松青藍本的電影《金手指》上映,觀影後發覺在現實中,佳寧事件無論主角配角的人生經歷、收購合併、幕後黑手等等,均比電影更精彩,也更荒誕,亦因這些精彩荒誕有血有淚的故事,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曾被英資龍頭怡和洋行大班嘲笑為「荒山野嶺長不出盈利」,但這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彈丸之地,卻創造了近代經濟及商業史上的奇蹟,香港成功的重要突破點,就是高度自由的市場制度,說白了即根據物競天擇、大魚食細魚的叢林法則,個人或企業在市場上各師各法、自生自滅,政府不作太多干預,也不提供什麼扶助、補貼或福利,結果反而造就商業蓬勃興旺、經濟壯大。

佳寧集團驟升時他被奉為神話、急跌時被斥為罪犯、騙徒。(廉政公署圖片)
佳寧集團驟升時他被奉為神話、急跌時被斥為罪犯、騙徒。(廉政公署圖片)

當然,有得必有失,「向錢看」的價值觀根深柢固,令早年社會存在一股但求賺錢而不擇手段的習氣。1970年代任教於香港大學社會系的H.J. Lethbridge,在其重要著作Hong Kong: Stability and Change一書中形容那是一個價值觀念扭曲的「暴發戶社會」(parvenu society),尤其指出當時經商者弄虛作假、警察官員以職權索取利益、律師會計師則運用專業鑽法律漏洞,甚至檢控官或法官亦難保公正清白。當然,一般市民雖作為社會底層備受壓迫,但在「有油水可撈」時,少有人能抗拒誘惑,社會長年對此習以為常,不甚了了。

投機者在香港這個冒險家樂園創造奇蹟

在香港這個冒險家樂園,有不少投機者能憑藉個人能力迅速壯大,但轉眼又被不義之財反噬,消失無踪。早年的例子有盧亞貴、高和爾(Daneil Caldwell),到70、80年代,則有葛柏(Peter Godber)與胡禮達(Warwick Reid)等,而最著名的例子恐怕非陳松青莫屬:佳寧集團驟升時他被奉為神話、急跌時被斥為罪犯、騙徒。不過,若將之放回香港當時的局勢,會發現其成敗其實與大環境緊緊扣連,甚至可以說,陳松青的故事不單是一個曲折離奇的商業案例,更能讓我們從一個新角度認識香港。

以陳松青藍本的電影《金手指》浮於表面,也錯失了值得深思之處。(電影海報)
以陳松青藍本的電影《金手指》浮於表面,也錯失了值得深思之處。(電影海報)

由於陳松青乃70、80年代「南洋幫」進軍香港的代表人物,是研究亞洲「四小龍」及海外華人家族企業不能繞過的課題,所以早在1990年左右我們已開始搜集資料,希望了解其乾坤勢。唯因涉及的人物關係複雜、公司數目龐大,加上法庭訴訟糾纏多年,故遲遲未能完成整理,揭開其神秘面紗。經過多年努力,開始有了一些眉目,找到一些突破時,剛巧遇到以陳松青藍本的電影《金手指》上映,因此立即購票入場,渴望學習編劇與布局的一招半式,印證研究成果。

誠然,以戲論戲,主角配角演技吸引,場面精緻華麗,布景與鏡頭調度呈現出當時一遍紙醉金迷的繁榮景象,令人印象深刻。唯或因各種限制,部分人物情節草草收場甚至編離事實,亦未能清楚交代箇中多條複雜主線的來龍去脈,令電影浮於表面,也錯失了值得深思之處。在現實中,佳寧事件無論主角配角的人生經歷、收購合併、幕後黑手等等,均比電影更精彩,也更荒誕,亦因這些精彩荒誕有血有淚的故事,構成了一個時代的歷史。

廉政公署堅持嚴厲打擊 造就廉潔香港

過去香港重商依商且高舉自由市場價值,雖創造了經濟奇蹟,但同時亦滋生了各種弄虛作假、行賄貪污、洗黑錢等等違法行為,成為陳松青等炒賣做市者的樂園,破壞市場和社會秩序,更讓人吃驚的,是牽涉在佳寧事件中的不只是商人,更有法官及不少專業人士,甚或世界級金融機構的高層,揭示哪怕是中上層社會,廉潔意識亦十分薄弱,間接說明「暴發戶社會」的某種意識仍然殘留。

1983年10月佳寧王國崩潰,大批記者在西區裁判署等候被告出庭應訊。(廉政公署圖片)
1983年10月佳寧王國崩潰,大批記者在西區裁判署等候被告出庭應訊。(廉政公署圖片)

最值得指出的是,廉政公署那時候鍥而不捨的多方偵查及嚴厲打擊,不理涉案者多有錢、逃得多遠,引渡手續遭遇多少挫折,也堅持將之緝拿歸案,展示了建立廉潔社會的決心,社會因此可逐步樹立起廉潔風氣和正確價值觀,行賄受賄不再被視為等閒事,香港的廉潔指數從此與日俱升。再加上金融相關法例不斷完善,終於令香港擺脫了「暴發戶社會」,正式成為一個受到信賴的金融中心。

回望過去近半個世紀,會清楚地看到社會廉政風氣、價值觀念與法律制度的進展須經歷漫長過程,難以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進步。今日香港的經濟正遭遇瓶頸,疫後復甦能力亦較預期差,更不用說股市表現呆滯,遠遜於歐美日市場,或許有人因此會愐懷過去,念念不忘往日輕鬆「搵快錢」的日子,甚至覺得水清則無魚,認為規矩不用定得那麼緊,要有罅隙讓人「透氣」,股市才能「炒得起」。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似乎忘記那種「捐窿捐罅」的尋租行為,令那些如當年陳松青之流的弄虛作假,抬價造市,結果令無數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亦令香港資本市場和社會蒙羞。

誠然,保留香港的自由市場極為重要,但我們同時須力保社會公正廉潔,維持市場秩序與法規,防止害群之馬混水摸魚、貪污舞弊,因為資本市場的根本功能是為企業集資,如果為了搞活市場而鬆綁,令股市進一步向賭場靠攏,無疑本末倒置,只怕更難吸引資金進入,更難建立一個健康而國際化的資本市場,且會動搖香港過去辛苦建立且賴以成功的基石。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