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起跑線聯盟2》看抄寫功課的背後

功課除了溫習以外,還可能有其他功能,這是我們會忽略而又十分相關的。

近日有一齣電視劇《反起跑線聯盟2》,內容圍繞一群幼稚園升讀小學的小朋友以及家長面對生活轉變的各樣事件,劇集的資料搜集做得相當充足,周末和家人一口氣便看了3集,相信無論是家長、老師、小朋友甚至校長都會有所共鳴。

由功課到塑造人格

其中有一幕說到小孩子在書寫中文字的時候,很多字都被老師圈了出來,需要重做,有些字的「正確寫法」對家長來說也十分意外,驚訝自己原來一直寫錯,有些家長則認為是矯枉過正。但是,劇中的家長試過向老師理論,卻被老師說服了。其中有幾個論點值得討論,例如老師提及家長既然是社會精英,過往必定曾經歷過嚴格的訓練,才能有今時今日的成就,於是那位家長就被說服了。另外又提到如果小小辛苦也未能過關,將來又如果何面對更大的挑戰?家長又覺得,重做也算了,為什麼其中5個只錯了一個也要再一次重做呢?老師的回應是既然可以寫對4個,自然能夠寫好5個,令家長難以反駁。

這些論點,把一個抄寫字詞的準確度提升至人格塑造的問題,故此,一份本來簡單的功課就可以變得十分複雜了。功課除了有溫習的功能外,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其他能力。例如當學生一同完成專題研習時,所學習到自然不止於所研究的題目,還包括學生的溝通及表達技巧,搜集及整理分析資料等能力。因此,當學校或老師發出一份功課時,究竟希望學生在什麼能力上有進展,目標是什麼,那才是重點所在。老師在劇中回應清晰,無論我們是否同意她的觀點,她十分清楚自己對學生的要求,以及希望學生在寫詞語這份功課上達到什麼標準。

不同學校 要求各異

事實上,不同學校在這些功課上的要求各有不同。就寫詞語這份功課,有老師認為學生剛從幼稚園升上小學,要適應的事情很多,不同的學生書寫能力發展不同,甚至小肌肉發展未穩健,所以在字體的要求上可能較為寬鬆。除此尚有其他原因,有些學生的家庭支援不足,放學後沒有人指導,所以如果嚴格要求學生一板一眼地跟從,無論對學生或老師來說皆有十分高的難度,因為一天不只有一份功課,而且除了批改,還有行政、輔導、進修等其他事務等著老師去幹,不少老師6、7時放工還會捧着一疊疊簿,回家繼續未完的工作呢!

相反,有些學校對學術表現較有要求的,可能希望從功課中附帶除了溫習以外的功能,例如培養學生細心、做事謹慎、專心致志的性格特質。例如老師在課堂上說「最」字的部首並非「日」或「曰」,而是「冂」,默書或考試如果出現這個字,同學要留意,寫錯了會扣分的,請同學好好記下。之後的功課或測考如果學生寫錯了,老師就會扣分,同時間老師也有機會得知哪些學生較為細心謹慎。這僅舉出其中一個可能的例子,讓大家理解,當老師這樣批改的時候,背很後可能包含了很多其他因素,並不能單以矯枉過正來簡單解釋。

老師的專業

當然,劇中內容不少都只為帶來戲劇效果,我們只是藉此帶出話題,說明功課除了溫習以外,還可能有其他功能,這是我們會忽略而又十分相關的。但如劇中的小學生因為經常重做而對中文失去學習動機,那老師就要好好反省了。老師之所以是一份專業工作,正正就是讓一群鮮蹦活跳的孩子,專心聆聽教導,還要令他們完成一些沉悶或重複的事而不失興趣,甚至樂此不疲的持續去做,難道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事嗎?

說回寫字,現時很多學校都已經採用《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無論家長或老師都可以從中得知字的筆劃和字形要求,至於孩子書寫的準確度要求有多高,就真的有賴家校溝通了。

延伸閱讀:

教導學生寫中文字有什麼煩惱?

寫字的煩惱

陳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