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與錢文忠的美妙碰撞

安排張大春和錢文忠這兩位年輕的大師同台演出真是個天大的「冒險」。文忠訂的講題為「談玄奘」,大春則是「史傳、筆記、書場——我們所承繼的敘事傳統」。似乎不太相關,但兩位講者在會中卻峰迴路轉,另闢蹊徑,流暢地開展出新的內容,反而成為一次美妙的碰撞。
安排張大春和錢文忠這兩位年輕的大師同台演出真是個天大的「冒險」。文忠訂的講題為「談玄奘」,大春則是「史傳、筆記、書場——我們所承繼的敘事傳統」。似乎不太相關,但兩位講者在會中卻峰迴路轉,另闢蹊徑,流暢地開展出新的內容,反而成為一次美妙的碰撞。
 
這兩位文化人都是兩岸的才子型人物。大春1957年生,文忠1966年生。大春個性不羈,衣着瀟灑,雖穿西裝而粉紅 Polo Shirt 外露,看起來是虛應香港社會的特別湊和。文忠則是鐵灰色茄克配深藍色便衣,一派學者風範,比實際年齡略顯成熟。如此,兩人就看不出差了九歲。請別介意,這麼說,其實對兩位都是恭維。
 

錢文忠的家世文化

 
文忠的家世,透露不凡的文化脈絡。無錫錢家是吳越王錢鏐的後代,和國學大師錢穆屬同一支系。更為傳奇的是,他是北大季羨林教授晚年的及門弟子,專攻梵文、巴利文和印度學這些冷門學問。幾年前在百家講壇上以「玄奘西遊記」一炮而紅,聲名大噪。
 
我曾讀過季羨林教授寫的一篇動人的文章——〈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描述他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胡適墓園前的所思所想,並回顧他以前和胡適的互動。和胡適接觸過的人很少不受其人格風範所影響。在季羨林身上甚至隔代的文忠身上都可看到胡的影子。
 
胡適是50年代以前北大最後一任校長。旅居美國時,由傅斯年先生代理。而傅又是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大學第一任校長。很自然的,台大就延續了北大蔡元培以下的自由思想,兼容並包的風氣。我們從這裏切入,一切都顯得順暢而和諧,如行雲流水,花放水流。
 
文忠先從台大談起再總結他的台灣經驗。他強調,台灣的公民意識以及民間社會的成熟有序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誠懇希望兩岸關係能良性發展,進行互惠有效的文化交流。
 
接下來,他展現了他在印度文化以及梵文的深厚底蘊,聚焦佛教及其融入中國社會的歷史。將百家講壇中的「玄奘西遊記」精彩的濃縮在幾十分鐘內。我戲稱他從「談玄奘」變成「玄奘談」。順着佛教的氛團,張大春從佛經中的語辭說起,談論語言在歷史長河中的轉變及其與社會文化思想衝撞的聯結,以及「語言如何在急速擴張、濫用和扭曲中面臨萎縮及荒蕪的危機」。
 

張大春的文學修養

 
大春著作等身,幾乎每本都成為坊間暢銷書,在華人世界擁有大量粉絲。有一次在公開演講時,他突向門口示意「美青姐請來前面就座」。大家回頭,原來是馬英九夫人。司馬中原曾形容他是「野鬼托生的文學怪胎」。莫言也說他「像是《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是台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跟張大春這樣才華橫溢的台灣作家交往,是一種動力,能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大春又擅書法,習字30餘年,有時興起,酒汁混墨汁,一揮而就,如置身於貴妃醉酒之場景中。看他神情活潑,言辭滔滔,不覺內心歎道,真是中華文化和台灣社會自由風氣薰陶下的特殊產品。
 
事後文忠在日記中記載當日情景: 「十九時,到中環廣場三十五樓,應亞太台商聯合總會之邀,參加台灣藝文季,由我和張大春兄對談。大春兄傷風感冒,仍不掩其學養湛深,才思敏捷,妙語如珠,我自歎不如,聽之入迷。總會長潘漢唐先生親自主持,威士忌一杯在手,風度翩翩,儒雅雋永,台大老輩大學生氣度也。我和大春先生也以威士忌佐談,聽者數百人,互動熱烈,幾乎不可收場,此大春先生之功也……。」可堪留念。不過,台大老輩……?看起來,我應該青春着裝了。
 

潘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