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大學要讀什麼專業?」
「幼兒教育。」
「那你畢業後要當幼兒園阿姨啊?」
⋯⋯
因着對孩子的喜愛,我報讀了幼兒教育系,可當我真正拿到幼兒教育系的錄取通知書時,卻受到許多質疑。帶着疑慮,兩個月後我正式進入浙江師範大學幼兒教育系學習。「歡迎來到全球最前沿的學科──兒童腦神經」,院長在開學典禮上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終於讓我茅塞頓開,重新燃起了對幼教學習的渴望。
畢業後,我有幸到不同的國家、地區工作和學習,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和成長。在和孩子們的點滴相處中,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行為、他們的愛激勵着我將幼兒教育視為我的終身事業。仰望星空,我的眼裏滿懷期待;腳踏實地,我的步履堅定有力。這種油然而生的盼望與信心讓我走的每一步都充滿希望,我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兒童的力量。
尊重兒童
尊重兒童從來不是基於「兒童白板論」的空頭口號,更不是把兒童當作弱勢群體般的憐憫,而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從生命的角度看,兒童和成人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追求或掙扎,和成人一樣有着對於生理、安全和愛等不同的需要。所以,尊重兒童是對每個生命個體本應有的尊敬和謙卑,是科學認識幼兒教育的起點和使命。
解讀兒童
隨着跟孩子們接觸的時間增多,對兒童的理解也隨之變化。我非常讚同華東師範大學朱家雄教授所闡釋的觀點:「對兒童思維和學習是解讀,而非讀懂。沒有一個專家可以真正的讀懂兒童,我們唯有懷着對兒童研究的敬畏之心,永無止境地探索和解讀兒童。」在解讀的過程中,兒童的世界總是帶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有時我會覺得是長大後的自己看着曾經的自己,甚至還通過生命與生命的共鳴彌補了自己曾經的遺憾,不經意間完成一次自我生命的救贖。這也或許就是許多幼教工作者口中所說的──兒童的治癒能力。
教養孩童
我相信許多同行和我一樣,進入幼教這個行業是始於對孩子的喜愛或者對未來社會的一份責任感。的確,教育從來不是一味灌輸,那是一種愛的引導,專業知識的傳遞。「感人心者,莫失乎情;為人師者,莫失乎愛」,用情守護幼兒的心靈,用愛感受幼兒的渴求,用專業知識捕捉幼兒的個性並發展他們的吸收性心智。每當看着孩子們興趣盎然地探究樹葉形狀的時候,看着他們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表演的片刻,看着他們嘗試解決和他人衝突的瞬間⋯⋯一種淡淡的欣喜掠過我們的嘴角,進入心間。
像孩子一樣
《敬畏生命》的作者阿爾貝特·史懷哲說過:「我們應該達到的成熟,是我們不斷磨礪自己,變得日益質樸、日益真誠、日益純潔、日益平和、日益溫柔、日益善良和日益富於同情感。這是我應走的唯一的道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當一切返璞歸真,我們最後的追求或許就是像孩子一樣,簡單、真誠、謙卑、知足、喜樂,對萬物充滿好奇、樂於學習⋯⋯像孩子一樣,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豐富!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幼兒教育已然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許,這就是生命本身。但無論如何,我知道,我愛孩子,故將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