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進書店,走進童書部,你會發現書架所銷售的兒童物盡是繪本,這反映出家長們重視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與興趣,但從另角度看,卻意味着人們更早推動幼兒閱讀。究其原因,這或與繪本在幼兒教育以至初小的教育的領域,日受重視有關。繪本,不僅是幼孩閱讀的書,在幼兒園,也漸成為教材。這是因為繪本的設計迎合孩童愛聽故事之特質。筆者並不反對幼兒園運用繪本教學,但若幼兒教育工作者能需要掌握運用繪本的教學策略,同樣,當家長為給他們的幼兒買繪本時,也該掌握和幼孩閱讀繪本之道,才能有好的效益。
認識繪本
「繪本」又稱為圖畫故事書(picture books),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而全是圖畫的書籍(羅美慧 2005)。這類書籍特別強調視覺傳達效果,版面大而精美,插圖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功能,更能強調主題內容的表現,以引發兒童觀賞及閱讀興趣為目的。(林敏宜 2002;徐素霞 2002)。
其實,本港早期幼稚園教材,也是繪本。例如識字課的「人」字,就在一個大大個的「人」字下,畫出幾個人。當然,那「繪本」的目的,是識字與常識。這與今天的「繪本」以圖畫顯出一個完整內容的故事,不盡相同。
今天的繪本的內容豐富,設計精美,色彩繽紛耀眼,單是那富有動態美的人物主角,對純真的稚子,己具吸引力。加上一個完整故事及簡單的文字,從語文和生活體驗的角度,實有銜接升小一的準備。若善用繪本,引導幼兒統整繪本的內容,建構繪本內涵的知識,並引導他們連結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信更能為孩子創造出生活的智慧。但這就視乎繪本的運用者,能否掌握運用繪策的策略。運用繪本的作為教學策略,最簡單的就是讀、編、講、演。
教學策略:讀、編、講、演
幼兒的繪本,有別於初小的繪本,這些繪本的圖大,但字的數量極少,甚至只有簡單的三幾個字,所以在運用讀、編、講、演教學策略以前,教師的宜先對繪本的內容作出分析,找出人物的表情、動作、故事相關的場景特點及故事的線索。
讀
閱讀開始的第一步讓是讓孩子接觸書本。有經驗的老師,會先觀察孩子閱讀時的動作,看看子拿起書時會做什麼事情。針對孩子拿起書的第一個動作,老師會指導孩子看書的正確態度——從閱讀封面開始,因為繪本的封面會交代出故事人物和故事的主要內容。這是閱讀的感知過程,是讀的第一步。
接著而來的,是引導性的閱讀。教師宜引導兒童閱讀繪本的所有圖畫,包括繪本底面頁內的圖畫,並以簡單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人物的特徵、表情和動作。這是訓練兒讀圖的能力,也是閱讀繪本的基本能力。接著的閱讀,則視乎故事的特質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況而作出不同層次的引導與情感的感知。這是引導兒童掌握完整故事概念的重要一步。
編
編,是對所讀的繪本進行組織,是訓練孩子理解繪本主要內容或聚焦繪本主題片段的一個能力訓練。方法是教師讓孩子動筆,畫出繪本故事的主角的一個情節,然後與同學分享,並和同學所繪畫的片段排序,然後設計一個封面,組成一本以小組自編的「繪本」,高層次的繪本,兒童會按繪本的主題,連結自己的繪出自己的生活作結。
講
跟同學的圖畫排好次序後,老師的角色便從提問轉為聆聽。老師請「繪本」的「作者」,拿起繪本,按他們所繪,向老師講述他們所編排的繪本的內容。這是一個體現同學表達與思維的活動。一般而言,幼稚園的每一班,除班主任外,通常會有一位助教,兩人宜作出分工,一位專責聆聽,一位針對同學之表現,向學生作出輔導。
演
幼兒教育,是動的教育。為讓幼兒能體驗繪本作者的創作目標,並有深入的感受,把繪本的故事演出來是最有效的活動。這活動雖然在事前的籌備上,花費很大,但在發展多元智能層面上和讓子對所閱的本有更深層次的感悟,仍然是值得去做的。
繪本是平面的圖書,要能有效培養幼兒的觀察、理解、表達(包括言語和非言語)能力,
必須把這平面化的圖文立體化。沒有動的閱讀,閱讀的效果必大打折扣,繪本也是一樣,只是動的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