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到了10月份坊間總有討論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聲音。每份《施政報告》着墨於教育事務的份量,或會時多時少,但總不會或缺;現屆政府首兩份《施政報告》都刻意提及STEAM教育,並引用「科教興國」作為重點概括。
早在10年前當局已關注到STEM教育;當時提及要強化科學、科技及數學課程,伴有發揮創意潛能的說法。可能因此,在講起STEAM時就會聯想到創科;反之亦然。即將頒布的的《施政報告》,在創科發展、STEAM、科學教育等方面,會否仍然佔有一定的字數?
STEAM教育不等同科學教育
社會大眾、為人父母者經常會受官方政策或傳媒的影響。近年社會上洋溢着一片創科氣氛,或者叫做STEAM潮流。學校非隨俗不可,至少在學習活動設計或對外宣傳上也會加強一下,免得被人質疑學校落後於形勢。
參閱科學學習領域的課程指引:「所有小一至中三年級的學生,應有接受科學教育的機會」,目的是學到基礎的科學知識和技能;「在高中階段,學生可以修讀那些科學的選修科目……和延展學習」。為達成這目的,小學至初中的課程必須設計到能夠培養對科學的興趣。
相關網頁內亦有回應「課程持續更新」而列出了指導原則,倡議STEAM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科學的興趣;藉此達成一系列的學習科學目標,包括基礎知識、核心技能和建立科學學習價值觀等。因此不要誤會STEAM教育就是科學教育。
昔日傳統課程的設計偏重單向教學和學習既有知識,唯現時全球科學、技術應用快速發展,只學舊知識當然是追不上。以興趣切入的方式有助引導學生培養持續追尋和發展知識,並關注到把知識用於現實世界中;但切忌認為舊有的科學核心知識不重要。
一體化的科學課程可能帶來的缺失
高中階段的3個科學學科是為全部有修讀的學生而設,教學時較多關注公開考試所需。結果有學生為避開高難度和較深的內容而不加選修。施行高中課程初期,同樣情況已在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二(M2)出現過,那時修讀人數曾快速下跌過。物理科內容偏向抽象艱深,查2024年報考人數比例更少於25%。結果入讀大學某些專業的學生可能掌握不到修讀所需的基本功。
有些學生自小經由STEAM模式學習科學,可能誤解高中或以上課程的學習會是相似;一旦遇上需要較抽象的思考、更為艱澀的學習時,便吃不消!反之,某些擅於傳統方式學習或在科學鑽研上較有天份的學生,傾向STEAM的學習模式,或無法滿足到他們的期望。
多年前曾有過設立「附加課程」的建議,將生物、化學、物理三科的基礎知識和較艱深的內容分成兩部分,後者加上較新的知識合編成附加單元,以傳統方式授課。這或可以改善上文提及的缺失。
一般市民需要有更多科學知識
科學科技的快速發展早已令科學知識和應用變成一種技能,就像語文和數學那般,有更多比例的一般市民,在生活中或工作需要上,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科學知識。
剛被停辦的高中綜合科學科其實足以回應上述的需求,這是難得一見的好設計,把跨科知識整合起來,特別是把前沿科學知識的應用包裝為專題形式供學生學習。除這個設計外,若抽出傳統三科的基礎知識要點,摻入科學新發展和常用的資訊科技的內容,結合成獨立科。學習者不以升讀專科為目標,但可掌握科學新知識和從中欣賞到人類怎樣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都有助更多市民在科學範疇上獲取更多知識。
以上的想法建基於社會上更多人需要有較高水平的科學認知,或可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