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近日宣布「積金易」平台定於今年6月26日投入運作,強積金計畫將逐個加入平台。香港積金局已成立了25年,標誌着香港強積金制度進入了新一個階梯。根據一貫退休金制度的劃分,一個完全成熟退休金制度可能需要40年以上的時間,因為40多年的時間,已經涵蓋僱員由初出來工作至退休的供款時間,完成了整個退休金累積過程。
積金供款難提升 理財教育顯重要
香港強積金制度實施接近25年(市民正式供款是在2000年12月才開始),在退休制度的劃分下,只可以說是踏入中年時期,距離完全成熟還差一點時間。截至去年底數字,香港強積金所管理的總資產值已經超過了11410億港元規模,這已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以現存數百萬個強積金戶口計算,平均每個強積金戶口累計資產已超越25萬元以上。對於一般普羅大眾來說,六位數字的退休金,已算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數字,值得花些時間去處理。
但是,香港強積金的製度特點是僱員退休生活保障,主要由僱員及僱主承擔,政府只是一個協助的角色。現在香港市民的平均壽命愈來愈長,無論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已在世界名列前茅。根據現有法例,香港的僱員在65歲才能提取強積金,與香港人現在平均壽命85歲比較,退休後還要生活多20多年。如果單靠僱員雇主合共供款工資10%來說,當然不能完全支付退休之時的生活開支,還要靠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個人儲蓄去填補。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辦法:1)把強積金的供款額提升,甚至去到新加坡的水平。不過這個方法相信會遇到不少阻力,不單是僱主的反對,認為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就算是部分僱員亦不想增加每月供款,因為這會減少他們可動用的收入,降低現時生活水平。 2)教導市民怎樣把握強積金投資的機會,了解各種不同類型的基金回報與風險的特性,選出合適他們的基金投資。爭取更佳投資回報來保障未來退休的生活。如果無法增加強積金供款的百分比,那麼個人投資回報的高低便會影響員工退休後所獲得退休金的金額。因此市民的理財教育變得重要!
退休準備不足或致生活幸福感低下
早前我們與業界做了一項香港市民退休研究(註1),研究退休人士對自己退休生活的期望,以及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他們退休生活的幸福快樂感覺(happiness)。最近把早期得到數據再作了一次仔細研究(註2),結果發現:研究發現如果僱員同時持有儲蓄和風險資產投資組合,能顯着增加他們對未來能擁有幸福退休生活的信心。因為市況差之時,擁有足夠儲蓄能起到穩定作用;如果市況好之時,風險資產又能帶來更佳回報。多元化的投資能令僱主更有信心,退休後容易維持高品質的生活。此外,對擁有積極生活態度、較多理財知識,以及持有自願供款的市民,投資多元化會進一步增強他們對擁有快樂退休生活的信心。合適與及多元化資產配置,對於僱員退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政府和金融機構應加強理財教育,增加僱工對資產配置的認識。
最近我們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SoC)進行了香港基層市民理財認識調查,結果發現低收入家庭的整體理財認識水平值得憂慮,他們的理財知識水平與一般家庭明顯有差距。香港低收入家庭的理財知識問卷正確率僅為66.9%, 遠低於平均家庭的正確率90.3%。低收入家庭大部分也沒有做好退休準備,更不懂能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這樣很容易使他們落入「貧者愈貧」的惡性循環。因此,基層市民的理財教育,提高他們對理財規劃的認識,給予適合的金融產品選擇,協助他們制定合理的長期財務目標就顯得非常迫切。
學習理財,當然從小學起就最佳。最新的小學人文科新設「理財與經濟」專題,將理財教育納入小學教育體系內,實現「教育學生、激勵家庭、輻射社會」的連結效應。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改變。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有23個國家透過設計標準化的課程和系統的教師培訓,將理財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當中。成效顯着。隨着香港老化,退休的財政負擔問題也只會愈來愈嚴重,加強學生對理財認識變得重要。如果能自小學習,在工作之後便能夠為自己的退休金挑選合適的基金,配置適當的投資組合,以保障退休之後的生活開支,減少對政府的倚賴。
註:
- 為更了解香港人退休生活的需要,BCT於2017年8月委託了國際市場調查公司GFK進行了有關香港人預期退休生活美滿度調查,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麥萃才博士擔任顧問,進行了香港人預期退休生活美滿程度的調查,訪問了800個在職與退休人士。多謝BCT提供數據作研究之用。
- Cheung, Y.L. B.S.C. Mak, H. Shu, and W. Tan, (2023) Impact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on confidence in a happy future retir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89, 102784.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