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看重起點,必將失去終點。」這句話曾在網上廣為流傳,有我們值得反思之處。簡單來說,就是坊間對於快樂學校與傳統學校的爭議──我們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筆者在過去的工作中發現,許多家長,尤其是新手父母常常在選擇學校時,都希望找一間給孩子帶來快樂的學校,相信孩子的快樂能夠增強學習動機,促進其身心健康。可是到了K1學年結束後,由於來自升小或其他家長的無形壓力,他們突然就開始擔心:快樂教育是否會降低學業標準,從而減低他們在升小競爭中的優勢?快樂教育是否會弱化孩子的抗壓能力?
快樂教育理應是教育使命
兒童的腦部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正面與負面的信息對他們影響均很大。大量的研究證明,如果我們時常感受到歡樂、有希望、滿有愛等愉快的情緒,便會間接帶動我們的大腦創造思維。所以快樂教育不是應不應該採用的問題,而是理應要採用的教育使命。
夏拔·史賓莎(Herbert Spencer)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葦管,你從這一頭輸進去的,如果是苦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所以,筆者認為每一間學校都應該實踐快樂教育理念。
快樂教育是起點 也是終點
學海無涯,學習本身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期間,孩子們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面對不同的挑戰。如果不快樂是一種必然,那快樂教育就是一種出路。快樂教育是以追求快樂地學習為始,以正面方式對不快樂之事,進而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體會更深層次的快樂。成就感是一個階段的終點,也是孩子們開啟下一個階段快樂的起點,即便中間有徬徨、掙扎,這種環環相扣的快樂教育模式,定能幫孩子們朝着正面的方向成長。
快樂教育 可促進學術發展
人們常常在談論快樂教育時,常常將之等同只注重學生是否開心,不注重學術教育。如果說學術發展是核心內容,那麼快樂教育便是一種環境,孩子們需要在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培養學習動機,進而促進學術發展。在這瞬息萬變的人工智能(AI)時代,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靜下來思考,未來的孩子需要怎樣的學術水平?培養哪些技能?但無論如何,快樂教育所培養的正面態度,能夠幫助孩子們以不變應萬變,在未來的AI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挫折教育的原動力
將快樂教育與挫折教育對立起來,認為快樂教育中的孩子抗壓能力不高,也是其中一個誤區。許多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幼兒時期培養樂觀的態度能夠幫助幼兒,在未來面臨逆境時更能保持希望和勇氣,樹立正面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不至於極端到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上個月走訪澳洲數間幼稚園,其中ILO早期學習中心的創辦人余錦明博士也提到快樂教育的重要性。他說:「在創業初始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每當我想起小時候那些快樂的時光,我就突然間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所以,幼兒時期種下的「快樂種子」能夠在未來撐起整棵大樹!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或許這本身就不該成為一個選擇。讓快樂教育成為每間學校教育的基礎,有的放矢地追求學術水平。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孩子最後的幸福感才是我們教育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