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中錐中馬 主動積極而達

求學者,當然是不恥下問。在職者,自然是爭取工作機會,不必斤斤計較。

筆者早前接受了邀請,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的學長計劃,榮幸地有機會與很多傑出人士,如鍾逸傑爵士、簡文樂博士等,向在學的大學生分享一些人生經驗。校方分派了兩位學弟妹給我,分別是一名來自內地、修讀金融的男生,和一名本地的法律系女生。

我們第一次的活動是到山頂漫步閒談,但是我們不是一行三人,而是四人。多了誰呢?是一名在中大修讀會計的男生──梁同學。這位學生不是透過中大的學長計劃而分配給我的,他是我的網友。

積極主動獲聘約

何解?因為工作的緣故,筆者經常瀏覽以行政人員為對象的網站。就是在某個社交網站內,梁同學找到了我,並給我發了一封電郵。他覺得筆者的事業發展背景跟他的興趣相近,所以主動聯絡,希望能與我交個朋友。既然筆者早已相約兩位學長計劃的學生在上周末到山頂一聚,所以便順道邀請梁同學參與是次會面。

當初收到梁同學的電郵時,有少許錯愕的感覺。泛泛之輩的我,竟有後學慕名求教,倒想親會此人,了解緣由。雖然只是與梁同學漫步閒談一個早上,但是,已感到這個「後生仔」甚具潛質。

梁同學現時在一所頂尖的跨國性管理顧問公司找到一份兼職學徒(Internship)的工作。他所任職的公司是很多大學生的擇業首選,每年都有數以千計來自全世界一流學府的學生求職。那麼,梁同學是怎樣脫穎而出呢?

話說某個晚上,梁同學代其母親出席一個宴會;席間,坐在梁同學身旁的,原來就是該顧問公司的合夥人。個性主動的梁同學跟那位合夥人閒聊良久,並且獲得面試機會,最終亦受聘。

梁同學的例子,清晰地說明什麼是主動性及其重要性。不少僱主都曾批評本地的大學生欠缺主動性。舉個實例,有一所大藍籌公司的執行董事每年都出席其公司在大學校園內舉辦的招聘簡介會。他告訴筆者,坐在前排,專心抄筆記和積極發問的,絕大部分是來自內地的同學。遲到早退、吃東西、講電話、坐在後排的,全是本港學生。

成功者知行兼備

筆者當然跟三位學弟妹分享這種觀點,亦馬上詢問來自國內的男生他在上課時坐在哪裏。果然是最前排。坐在前或後,還是次要,最重要的,是有否主動積極。

求學者,當然是不恥下問。在職者,自然是爭取工作機會,不必斤斤計較。

王安石在《材論》中曾以「馬之在」和「錐之在囊」去闡述不同的用才觀點。筆者認為兩者皆通,而成就於人才之主動積極。聽起來是老生常談,沒有多大新意。

誠如筆者與三位學弟妹分享所言,古往今來的成功之道,既非艱深奧妙之法,亦非變幻莫測之則。失敗者眾,知而不行也。成功者,知行兼備也。

李漢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