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的困境

南韓的出路或許是擺脫美日,與中國合作。

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是損人利己,且不顧盟國利益,只是予取予攜,走回到十九世紀以炮艦護航的重商主義。美國在南韓部署反導系統,說是為防範北韓,實質是對付中國。美日韓聯手,內地稱之為小北約。近二十年來,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是壓迫俄羅斯,近年更增加反導彈部署,矛頭也是指向俄國。東北亞政治本來平穩,美國為首的小北約背後還是美軍基地的支撐,對付北韓無效,卻轉而對付中國,與南海美艦威逼連成一線,南北夾攻中國。

對付俄羅斯,傷害烏克蘭,結果是折騰了歐盟,歐元大跌,保住美元霸權。對付中國,東南亞各國除了新加坡,都不會盲從,菲律賓更與美國翻臉。如今焦點集中在南韓,美國推南韓與中國對抗,可是背後對南韓出口增傾銷稅,批評現行的美韓自由貿易協議,同樣是損南韓以就美國的利益。

當中國開始制裁南韓,美國也在背後抽後腿,南韓變成裏外不是人。美國霸權的代價由南韓承擔,卻無得益,變成美國「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日本與美國合作帶有軍國主義的企圖,南韓跟美國槓上中國,圖的是甚麼?

南韓反對派開始有異議,關鍵是中國怎樣應對。經濟上南韓依賴中國,要擺脫中國轉而依靠日美,一是日美會否增加南韓進口,二是日美市場能否替代中國。少了中國市場,南韓的工業不易維持增長,中國若在內地及一帶一路國家排斥南韓,今後南韓的發展便成絕路。只要中國施壓加強,南韓可能轉變。

南韓怎麼辦?

南韓怎麼辦?是繼續依照美國的指揮,妖魔化北韓,對抗中國,依附日本?抑或是在外交政策方面重新拾起朝鮮民族主義,追求統一,至少尋求與北韓逐步合作的機會?

在金大中當總統時期,南韓開始與北韓談判,並出現眾多的和解措施。金大中多次因民主鬥爭而坐牢,被稱為亞洲的曼德拉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他未能像南非的曼德拉般取得偉大成就。金大中的與北韓和解政策由盧武鉉代表的南韓新生代繼承,可惜盧上任後備受保守派反對黨和媒體攻擊,又受困於缺乏適當的經濟政策,離任後受政治困擾而自殺,使朝鮮半島和解之途中止。接任的保守黨政府採取強硬的對朝政策,令半島風雲驟變。

另一邊廂,金正恩接掌北韓大權,惟內外交困,也處於美日韓妖魔化及制裁之下,自保之策便是發展核武器與導彈能力,以同歸於盡的霹靂手段來阻止美日韓進侵的機會。這樣的戰略實際上亦見於中國、以色列、巴基斯坦和伊朗,並沒有甚麼異常之處,絕對是理性之舉,同意與否的標準是評論者站在甚麼政治立場,此中沒有甚麼普世價值。否則的話,美國當年發展核武、襲擊日本、與前蘇聯作核武競賽,也應屬嚴重違反這所謂的普世價值。

中國要求朝鮮半島非核化、要求全球制止核擴散,是從中國利益出發,絕對合理。美日韓武力消滅不了北韓,現在又加上中國,勝算在哪?南韓的出路或許是擺脫美日,與中國合作。

原刊於《東方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