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年初至今,有不同類型的新春酒會;筆者總不能抽空全數赴會,但一早已預留時間出席的,便是3月8日傍晚由特首林鄭月娥在政府總部主持的國際婦女節酒會。 酒會後,「婦女事務委員」會派發了在2017年所印製的《香港女性統計數字2017》;當中列明女性在2016年的勞工參與率是50.7%; 「撐起半邊天」的婦女們,原來只有半數是在職的。相信家庭和育養子女,是影響婦女們就業的重要因素。 數據更顯示,從25到55歲的年齡群組,從未結婚的女性比起已婚女性的勞動人口參與率更高出20至30%。 婦女生育首名嬰孩的年齡中位數,在2016年攀升至31.4歲,正值事業生涯的黃金年齡。在十多年的獵頭生涯中,筆者見過很多偉大的母親,由於要照料子女,而放棄高薪厚職;當中不乏年薪數百萬的高層行政人員。舉個實例,有一位年薪逾百萬的在職母親,因為兒子在讀小學五年班時校長的一句說話,毅然辭職,全力扶助孩子的學業。只因校長認為她兒子在小學五年級時的成績,還未能達到獲知名中學錄取的水平。
需設法保留婦女勞動力
面對人手和人才荒的問題,政府近年已積極推出措施,倡導家庭友善的僱傭關係及工作環境,幫助吸引婦女投身勞動市場。社會樂見政府增撥資源,擴充幼兒託管的名額 、推動發展幼稚園長全日制以及小學全日制課程。不過,也別忘記要想辦法「防止」婦女離開職場。
修讀受「大學資助委員會」資助課程的人數,大概54%是女性。試想,若她們大學畢業工作了十年後,屆而立之年,累積了寶貴的工作經驗,晉升至中層管理階級,卻因生育的緣故而要離開職場,實在有點可惜。縱使子女在數年後稍為長大,她們或許因「停工」已久而缺乏「再戰江湖」的信心或興趣。客觀而言,她們如欲重投中層管理崗位,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必然減退,影響她們獲聘的機會。久而久之,社會便浪費了這批人才。除了延長分娩假期,政府也可以研究一些稅務寬減及僱主津貼的措施,讓婦女在生育的首年,可享受優惠,提供一些誘因,使她們難捨工作。 今天「防止」婦女放棄工作,總較若干年後吸引她們重投職場,更有效地舒緩本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