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行政總裁、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孔慶詩認為,公營機構因着與政府的關連及所擔當的公共角色,需要奉行較高水平的企業管治。於香港會計師公會主辦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擔任評審多年的她說:「基於資金來源,大家期望公營機構較其他公司更具透明度、更問責。上市公司受《上市規則》規管,但公營機構則不在監管範圍之內,因此良好的企業管治就是贏取信任的關鍵。」
孔慶詩補充道,公營機構愈具透明度,外界愈能理解其內部運作。因此假若公營機構遇到困難,公眾不會認為是管治出問題,可能是由它控制範圍以外的情況所引起。
她還認為,規模較大、資源充裕的公營機構,可以在提高香港企業管治水平上發揮推動角色。她說:「這類機構通常較為人熟悉,常見於新聞報道,而且較易得到公眾關注,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孔慶詩擔任大獎評審多年,讓她印象深刻的是,經過重重遴選入圍的公司及機構數目日益增加。她也看到參選者的類型更廣泛,不再局限於知名大企業,有愈來愈多規模較小、知名度較低的公司入選。
另一個轉變是評審在評選過程中,不僅考慮參賽者的年報及可持續發展報告,還會參考新聞報道、違規個案、網站甚至社交媒體的內容。她說:「我們希望從實際狀況及多角度去了解企業的管治水平,而不僅僅看書面記錄。」
孔慶詩認為,良好企業管治的其中一個關鍵是透明度。她樂見公司普遍比以往更積極作自願披露並形成了趨勢,許多公司還改進了年報的方式,方便使用者參閱,有些企業甚至悉心編製簡明易讀版本的年報。她表示:「年報往往載有大量數據,現在有些公司將年報的焦點轉投在財務表現以外的範疇,載入更多非財務資訊。年報應要容易理解和讓人感興趣讀下去。現在不少年報都平易淺白得多,亦會披露企業背後的工作。」
她觀察到近年公司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事宜的取態有所進步。「我看到它們更關注ESG匯報,這可能由香港交易所的規定或競爭壓力所驅使。」
儘管如此,孔慶詩認為企業及機構在董事會多元化方面要多加改善。她說:「理想的董事會多元化意指會內具有不同年齡、性別、經驗或國籍等等的成員,這對公私營機構都很重要,有助引入新觀點、新思維及有利加強企業管治。」
另一個可改進的範疇是非財務方面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及目標披露。公司及機構應披露有沒有達到所訂的KPI,以及達到目標的進度,進展未如預期時要說明原因及補救措施。
孔慶詩表示,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正好考驗企業的管治實力,實踐高水平管治的公司往往能更快捷應對狀況,適應力亦較強。她說:「這次疫情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學習機會,它猶如一份成績單,充分反映企業的風險管理水準、如何緊守標準同時靈活應對挑戰。」
妥善管理風險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主席、公會前會長雷添良也認為,面對特殊情況,如當前的疫情,良好的企業管治對公司來說尤其重要。他說:「具備完善管治框架及作業守則的公司,較有能力妥善地管理因突如其來的衝擊,例如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營運風險。」
去年,證監會在「最佳企業管治大獎」中獲得了公營/非牟利(大型)機構組別的評判嘉許獎。證監會作為監管機構,其主要目標之一是確保本港在面對極端壓力時,仍能有效發揮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雷添良表示:「確保企業推行有效的企業管治,是我們維持市場廉潔穩健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促進良好管治方面,證監會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和管理層問責。雷添良說:「我們要讓高級管理人員知道,他們需要從上而下確立優良管治的文化。」
證監會在監管上市公司的工作中,亦標榜強而有效的董事會的重要性。雷添良表示,證監會的執法團隊近年加強了對有關企業管治失當個案的調查,並因應全球金融市場互聯緊扣,與其他地區的監管和執法同業的合作愈見緊密。
他認為,不論是對公營機構還是私營企業,優良的企業管治都同樣重要,但由於兩者的運作方式截然不同,衡量表現的指標亦因而有別。「像證監會這類法定機構,肩負着公共服務職能,因此要對公眾負責。這意味着我們在透明度和問責性上都必須遵從最高的標準,我認為我們應致力達到外界期望。」他又表示,獨立、不偏不倚和接受公眾問責都是證監會一直以來秉持的價值觀,並構成其工作的基石。
雷添良強調,企業不應視披露和合規工作為例行公事,而是要認真下功夫,這點十分重要。
他又指在20年前,企業大致上都是合規的,但它們作出的披露多數旨在符合最低的法定或監管要求。
然而,隨着香港發展成為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些年來企業管治已逐漸受到重視。證監會推出的《負責任的擁有權原則》,是一套協助投資者釐定如何履行擁有權責任的指引。「我們希望藉此提升投資者與他們所投資的公司之間的互動,從而加強香港的企業管治文化。」。
展望未來,雷添良希望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更加關注ESG因素,並提醒企業若忽視ESG方面的披露,便可能會落後於人。
他稱讚公會一直不遺餘力地提高香港企業管治水平,而「最佳企業管治大獎」對推動本港管治制度的發展亦帶來重大影響。「大獎一直與時並進,因應市場趨勢增設奬項類別,有助推動企業及公營機構提高目標、不斷進步。」
合規以上 精益求精
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副主席及行政總監羅盛梅認為,機構奉行正確的價值觀,是合規以上實踐優良管治的關鍵。她說:「合規是最基本的要求,工作按章辦事,但良好管治是更高的標準,要求機構上上下下貫徹奉行共同訂下的價值觀。我們要求的不僅是達到內部審計要求,更重要是符合公共利益。」
她強調,關乎公共利益的決策過程也得要保持透明度。「決策過程必須『白紙黑字』、『清清楚楚』,讓大家明白決策的依據,使人信服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客觀分析而且理據充分。」
她補充,與私營機構不同,公營機構負責公共事務,因此必須具有完善的管治框架支援,以確保公營機構適當地執行職務。她說:「公共機構以公共資金營運,我們必須對公眾充分負責並保持透明度。」
積金局在去年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中獲得公營/非牟利機構(大型機構)組別的評判嘉許獎。羅盛梅說,積金局被委以明確的職責,局內架構旨在支持其履行使命及實踐機構的價值。她承認,許多人或會覺得這個概念很抽象;又認為同事除了需要工具輔助執行職務,並必須要有良好機構文化的配合。她說:「你必須改變機構的文化、改變大家作為公職人員的處事方式及思維。你可以制訂許多員工規則,但如果我們不信奉當中的理念,於大家來說只不過是例行公事。像我們這種機構,並不是利潤為本,我們或會搞不清機構的目標,難以衡量表現。」
自積金局於1998年成立,便一直致力提高管治水平。2002年,它制訂了內部審計程序,三年後成立了審計委員會,隨後實行內部培訓並制訂董事及員工行為守則。羅盛梅說:「這既是發展過程,也是學習過程,過程會遇上困難,我們需要緊密溝通、進行很多講解,提醒員工的工作目標和使命,希望他們視自己為強積金行業提供監管服務。」
積金局不僅要於局內實行良好管治,還提高整個強積金行業管治水平。局方分階段推出措施,由最初提高業界的意識、建立一套管治原則作為基準,及後鼓勵強積金服務提供者進行內部自我評估,最後為董事提供培訓以幫助他們提升公司內部的水平。
2018年,積金局推動強積金受託人支持《強積金受託人管治約章》,承諾事事以計劃成員利益為先。積金局還定期舉行圓桌會議及座談會,又每年舉辦大型研討會,推動優良企業管治。羅盛梅說:「我們希望業界不吝分享經驗、積極討論問題,讓大家能互相學習。執法固然是直截了當的方法,但提供培訓和指導、分享經驗、以夥伴形式的合作同樣重要。」
她認為,香港會計師公會舉辦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對公營機構而言意義重大,讓表現卓越的獲得嘉許。「對積金局來說,獲得獎項不僅是對機構管治表現的讚許,也是對我們在提升行業整體管治意識和水平方面工作的認同,這點讓我們最感欣慰。」
引領方向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工程及科技執行總監梁永基認為,公營機構應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樹立榜樣。他說,機管局作為法定機構,公眾通常對它的企業管治、可持續發展報告和披露表現抱有更高期望。
多年來,機管局對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並推行一系列實踐計劃,從碳管理、廢物管理,到綠色採購和環保用膳政策,以至成立環境基金等。梁永基說:「隨着社會逐漸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會對業務帶來潛在影響,加上政府積極制訂環保政策、環境相關的國際協議日益增加,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本港各界的關注。大眾人士,尤其是消費者,日漸關注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和表現。」
機管局在去年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的公營/非牟利機構(大型機構)組別中奪得了金獎,而其可持續發展報告亦獲得評判嘉許獎。機管局不只在其直接控制的範疇實踐可持續發展,更與業務夥伴合作,將之推展至整個機場社區,務求帶來更大影響力。梁永基說:「我們努力使計劃措施簡單實用,並盡可能讓機場業務夥伴免費參與。」
回收廚餘計劃便是其中一個好例子。該計劃從香港國際機場及其業務夥伴收集廚餘,然後運送到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轉化成生物氣。機場亦與本地回收食物的機構惜食堂實行「香港國際機場食物回收計劃」,收集剩餘食材以製成熱飯餐,派發予有需要人士。
梁永基認為,全球正應對新冠疫情之際,企業更要加倍關注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以應對未來挑戰,還要為廣大社會的復甦出一分力。他補充道,會計師在幫助公司提高可持續發展表現發揮着重要作用。他說:「將會計應用到可持續發展,有助公司計量和圖像化可持續發展的工作及影響,從而讓公司確定如何改進工作及分配資源,發揮最大的積極影響力。」
梁永基認為,「最佳企業管治大獎」所設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責任獎項,有助推動高級管理人員和會計專業人士對相關事宜的重視。他補充道,贏得公會的大獎是機管局的榮譽。「它肯定了我們在堅守企業管治和提升可持續發展表現所做的努力,亦激勵我們不斷進步。」
許多公營機構都明白到,它們肩負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責,高透明度和問責制日益重要,它們要以身作則提高香港的企業管治水平,並要做到精益求精。
由香港會計師公會舉辦的「最佳企業管治大獎」今年20周年。大獎旨在表揚並鼓勵上市公司及公營/非牟利機構實踐良好管治及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實務。大獎現接受報名,於8月10日截止,詳情可瀏覽公會網站。
本文首發於香港會計師公會會員雜誌《A Plus》2020年第6期,本刊經授權編譯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