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來得那麼突然,學校所能做的都只是有限的補救措施,並未能完全補償課堂教學的不足。本文嘗試就小學情況說說一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科技的背後,隱含了一些要求
停課日久,不少學校都已進行網上教學,甚至是實時互動網上教學,但在運用這些科技的背後,隱含了一些要求:
- 親子學習:學生需要手機、平板電腦或座枱電腦,現時較少家庭擁有座枱電腦,最普遍的是手機,然而如果家長擁有手機卻又要工作,那麼學生如何上網學習?無論是實時或一般性的電子學習,學生也只能等待家長下班回家才能上網,這樣整天的時間也都白費了,家長還要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實在百上加斤。而且在欠缺老師指導底下,學生單憑看片段其實很難完全明白學習內容,必須老師指導才行。而學校一般會發放一周的學習內容,所以家長更加覺得比平日困難很多。
- 家長監管:假如家長把手機交給子女,那會是怎樣的景況?就可能除了ZOOM或網上學習的那段時間外,其餘時間就玩個不亦樂乎,沒有成年人監察的使用會演變成什麼樣的,大家也可想像得到。我也不敢讓小女在沒有成人在場的情況下單獨使用,所以也很忙呢!
- 家庭經濟:除此,有些學校希望保持接近課室的場景,讓學生容易投入,也定下了若干規矩,例如在網上實時上課時不能穿着睡衣、不能吃東西、不能在睡床上、保持安靜等。這些原則都是合理的,但實際上有些家庭是無法做到的,例如劏房戶、沒有房間的家庭和只能在公共地方使用的學生,這是很實在的數碼差異。
- 數據限制:更基本的問題是假如是劏房戶,連寬頻設備也欠奉,只能靠手機月費計劃,那簡單一個片段也可能耗用數十到幾百MB的流量,一日不夠就用完整月的數據了,更遑論實時網上學習。幸好現時有不少網絡供應商也提供免費電話卡供學校學生申請。
上述情況不一定非常普遍,但每間學校總有雙職父母、低收入家庭,假如我們認同教育是普及平等,我們就必須留意這些需要。
技術上的困難
基本設施沒問題,也有技術上的困難:
- 裝置限制:如用手機,畫面太細;如用平板,部分軟件未能使用,例如仍有出版社軟件使用FLASH檔,部分平板便不能顯示;如用座枱電腦,則不一定有攝錄鏡頭,也不能用手寫功能,除非另購手寫板。最理想的似乎是用筆記型電腦,但也並非每個家庭皆有。
- 版權問題:現時大部分出版社皆已放寬學校對電子教材的使用,但對於部分內容的版權也不希望學校完全公開。因此,老師在使用時可能需另設計教材補其中不足,所花的時間自然比平日更多了。
- 產品效能:部分電子產品效能不一,例如新發展的AR,並非所有平板電腦皆可以順利運作,有些更加不一定看到電子書。
- 地域限制:現時不少學校皆運用YouTube、Google class、Hangouts 等軟件運作,然而由於不少學生在內地未能使用上述軟件,根本無法瀏覽及使用上述軟件。而就算不使用上述軟件,部分本港出版商的電子書或平台也未能順利瀏覽使用。
那為什麼還推行實時網上教學呢?現時有學校運用ZOOM、Hangouts進行網上學習,也有一定作用:
- 喚醒學生定時學習的習慣。
- 與學生見面,感情上連繫更深。
- 鞏固所學,解答學生難題。
- 雙向互動,即時回饋。
- 較容易測知學生所學。
但在進行時,也要注意數點:
- 不能完全當作平日課堂,約半小時完結為佳。
- 定立網上課堂常規,做法儘量接近日常課堂。例如拿取課本放好,保持安靜等。
- 低年級使用容易產生混亂,初期需先多作控制如靜音及繪畫書寫。
- 主要用作鞏固及重溫,切忌務求把課堂所有內容教完,主科可一周一節,不用太多。
- 較適合高年級及某些科目先推行。
- 互動未如日常課堂直接,有機會有等候及時間延遲等問題,教學進程也較鬆散。
- 最好錄影以便未能及時參與者重溫,可定重播時限。
結論
說到網上學習,我們不能避而不談的是學習效能,就學習效能而言,可能以簡報附以旁述最為直接有效,學生可重看多次,教學步驟也是清楚明確的,家長也容易跟進,如果配以視像作實時互動,作鞏固重溫課堂重點之用,那便能作有效互補。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網絡保安的問題,無論是使用視像軟件或是互聯網瀏覽,家長最好還是安裝一些防護軟件和家長監控軟件才讓子女使用。
最後,學校要所服務的對象因時制宜,選取合適的方式上課。有時候也可以用一些普及的方式與學生作互動。例如學校可給予同事電話卡,方便他們在停課期間與學生作更緊密的溝通。我也利用這個方法,先錄了一些故事及古詩文放在校園電視台讓學生收看,然後鼓勵他們拍攝片段回應,我也可直接給予意見。
所以,無論用什麼作什麼,最終還是取決於希望達到的教學目的。同時作為家長的我,不能不承認網上教學是取代不了課堂教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