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10月,蓋世大俠金庸以悄然離去的方式結束其笑傲江湖的一生。正所謂「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喜樂悲愁,皆歸塵土。」一切突如其來,卻又似乎在意料之中。
金庸小說多面體
自從大俠在武林揚名,有華人的地方,便有金庸的武俠。無論他在,還是不在,「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傳奇一直都在上演。從《書劍恩仇錄》中智勇雙全、不諳男女之情的陳家洛;《俠客行》中大智若愚、不知人間險惡的石破天;《射雕英雄傳》中冰雪聰明、不懼世俗眼光的黃蓉;《神雕俠侶》中遺世獨立、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龍女,到《倚天屠龍記》中宅心仁厚、不戀功名利祿的張無忌;《天龍八部》中光明磊落、不忘家國大義的喬峰;《笑傲江湖》中至情至性、不受禮教束縛的令狐沖;《鹿鼎記》中玩世不恭、不失赤子之心的韋小寶……早已嵌入幾代人的生命印記,伴隨着不同的人生際遇,風雨共濟,悲喜自渡。
作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金庸以傳統文化為經,以家國觀念為緯,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穿越刀光劍影,盡顯俠骨柔情。他的武林,砥礪俠士的節操,奮發英雄的豪情,承載着義薄雲天、氣沖霄漢的人性期許,充滿了除暴安良、匡扶正義的人生理想。有人或許尚未讀過金庸的武俠原著,但卻多半會看過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新生代更有機會接觸小說改編的漫畫與手遊。事實上,金庸小說早已突破文字的界限,以「N次創作」方式衍生出多元立體形態,構成「金庸小說多面體」的金庸文化現象。
寶藏級藏品面世
作為殿堂級武俠小說家之外的金庸,亦身兼報人、編劇、填詞人、散文家、政論家等多重身份,經由文字成名和致富,不僅以一介書生之姿榮登香港億萬富豪排行榜,而且對香港乃至華人世界的流行文化,產生無遠弗屆之影響。他的人生正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身體力行:作為報業鉅子,他創辦《明報》,力主客觀報道與公正評論,打造公信力嚴肅報紙的光輝歲月;作為政論家,他臧否時事,「文人論政」,以一支健筆成就香江第一社評家美名;作為社會活動家,他關心國計民生,加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聯手査濟民提出「雙查方案」,享有中南海座上賓之殊榮。他無疑是知識分子的理想模樣,橫跨文學與商業,左手寫小說,右手辦報紙,寫文聲名鵲起,辦報異軍突起,經商風生水起,在入世與出世之間逍遙遊,成功達致理想與現實的最完美統一。
大俠逝世五周年之際,一場名為「從金庸小說到金庸文化」的展覽正在尖沙咀鬧市一間書店舉行。展覽由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特約研究員邱健恩博士策展,聯同著名金庸舊版小說收藏家鄺啟東,共同借出寶藏級藏品以饗讀者。圍繞「原始金庸」、「域外金庸」、「雲君金庸」、「漫畫金庸」與「武器金庸」等五大主題板塊,展出金庸武俠小說原載報章與雜誌、初代金庸小說、50至千禧年代金庸漫畫、雲君插圖、一比一實體金庸小說武器等,再現從金庸小說到金庸文化的轉化模式,體現傳承與創新的發展脈絡。
展覽兼有回顧、緬懷與重塑等元素。除展品之外,亦同步展出《何以金庸2:人物情節快閃榜》、《另類金庸:武俠以外的筆耕人生》等今年香港書展「金學」新書。意猶未盡的「金迷」朋友,大可以來一場書中漫遊,在風起雲湧的武俠世界之外,再下一城,探索變幻無窮的金庸世界,從武俠以外的另類角度,嘗試還原一個更為多元立體卻又鮮為人知的金庸。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金庸」,從金庸小說到金庸文化,除了金庸的那個「金庸」外,必然還有屬於你我他的這個「金庸」。此時此刻,當1983年版《射雕英雄傳》的主題曲《鐵血丹心》、《一生有意義》、《世間始終你好》漸次響起,胸中有熱血激盪,心中有柔情迴盪,兒時的光影記憶瞬間甦醒,欲罷不能……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