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醫院同病房3人確診 袁國勇:空氣傳播機會很微

伊利沙伯醫院同一病房有3人確診新冠肺炎。袁國勇相信,今次爆發是無明顯病症的病人入院無及早發現導致。他認為空氣、共用儀器的傳染機會很微。

伊利沙伯醫院一名92歲女病人在普通科病房留醫期間,驗出感染新冠病毒。對面床的77歲女病人7月14日亦確診。她是樂富一間護老院院友,月初曾經轉送佛教醫院。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病房64歲癌症女病人初步確診新冠肺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場視察。

3人共住同一病房

伊利沙伯醫院表示,首名確診新冠病毒的病人於7月12日進入伊院,入院時無發燒,中午後有咳及輕微發燒,傍晚時發現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因此即時送入隔離病房。及後醫院找出10個緊急接觸的病人。

醫院感染控制主任龍振邦表示,第3名確診者是64歲癌症女病人。同一病房有10位病人,確診第一名患者住在病房走廊對出第二張床,第二名患者住近窗,第三位確診者在第2名確診病人的對面床。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第2及第3名病人的病毒量低,相信是剛剛感染。她們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的可能性偏低,相信整個醫院經已爆發病毒的可能性較低。

醫院無及早發現病人確診導致環境傳播

袁國勇表示,現時醫院面對的最大問題乃社區爆發問題嚴重,社區疫情壓力很大,疫情嚴重時,老人有很多長期病患,例如第一個入院的92歲女病人,大家以為她是心臟病發、肺積水而入院,但最後發現她有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人感染時,會出現長期病患,會氣促和咳嗽,因此醫院不會很快發覺,也不會很快做測試,以致入院後未能即時發覺病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令預防病毒傳播更見困難。

袁國勇提到,確診92歲女病人氣促時就拉低口罩呼吸,令四周環境帶有病毒。病人可以手持拐杖,扶住途徑的床邊、床欄去廁所,導致沿途受感染。

共用醫療儀器感染機會微

袁國勇相信,今次爆發是無明顯病症的病人入院無及早發現導致。他認為空氣傳染機會很微,因為病房的空氣甚為流通。其他病人及醫護人員病毒檢測呈陰性。

至於會否共用醫療儀器感染,袁國勇認為機會不大,因為醫院出現確診後將器具都已經丟棄。

鼓勵長者、慈雲山居民做病毒檢測

袁國勇建議醫管局,為有心臟病、腹瀉等症狀的病人,尤其是長者或與慈雲山區的人有接觸,以及來自院舍的病人,入院時如果有不太清楚的病症,應進行病毒檢測,避免出現更多社區爆發。

92歲女病人兒子住在慈雲山同樣確診,袁國勇相信,是92歲婆婆的兒子傳染予婆婆,再傳至其他病人。

袁國勇建議,如果病狀不清楚最好化驗新冠病毒。他認為,凡病人是與慈雲山有接觸,可能無發燒都應該檢測。如果做的士或者飲食業,就算七八十歲都應該檢測,防止醫院出現群組感染。他不排除會繼續有病人出院,但暫時有接觸到病人都是陰性。

醫院未來減少非緊急服務情況

伊利沙伯醫院職員表示,自發現首名病人後,醫院已推出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內科停止再收急症室新症,又即刻拋棄所有病人曾經接觸、將會共用的醫療設備,並且為職員及緊密接觸者進行測試。

他表示,未來會減少非緊急服務情況,希望改善病房擠迫的情況,令同事可以專注於感染的控制,以免增加感染風險,並為可能造成之潛在影響先行致歉。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