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

香港發展的根本應是人才,就如新加坡那樣對本地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才,這才可通過人才的努力、知識的積累,使本地經濟可不斷地更新發展,保持競爭力。

經過70多年的二戰後發展,香港已成為發達城市、國際金融中心,資金不缺,一是本地積累不少;二是中國內地的發展形成龐大的資金儲備,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得到內地資金的特別照顧。香港缺的是人才,不是資金。

如何將人才留在香港

香港要進一步升級轉型,依賴的方法是什麼呢?是如以往內地初開放時的招商引資嗎?招商引資是以企業為本,但外來企業來港,求的是利潤,因其已有規模,來港是因為香港有特殊可幫助其提升利潤率的因素。這個因素,不是香港本地的條件,而是進入中國內地龐大市場與經濟體系的橋樑,且是依傍中國「一國兩制」所賦予香港的特殊政策、政治優惠。

香港的作用,一如愛爾蘭在歐洲對美國資本的吸引力。不過愛爾蘭是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產業投資長期化,也涉及引進知識、人才。香港把產業轉變為金融服務業,資本自由流動,並沒有產業基礎來把資本固定於香港,由此產生的相關行業、產業有限,衍生出來的知識與人才,也多流動,不易固定在香港長遠發展。此所以在近年,只要政治因素或其他有所變化,這些人才和知識便可轉移至港外,不是到新加坡,便是到內地金融中心如上海。

大學應培養本地人才

香港與內地的特殊關係,造就了香港以內地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但單靠稅收優惠,或離岸金融中心的制度條件,未必可以把內地資本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長期留在香港,要轉移可以很快轉移,香港是替別人作嫁衣裳,與愛爾蘭的扎根本地的發展大相逕庭。此所以有愛爾蘭的經濟奇迹,人均GDP高於平均的發達國家。香港的金融繁榮卻可能建立於沙堆上,大水一來,便受衝擊。

香港發展的根本應是人才,就如新加坡那樣對本地有強烈歸屬感的人才,這才可通過人才的努力、知識的積累,使本地經濟可不斷地更新發展,保持競爭力。香港的大學教育,造就的可惜是傾向移民離港的人,大學水平並不勝過新加坡,新加坡大學培養出來的不是以移民為尚。香港的大學變成人才流失的渠道,新加坡則成培養本地人才、吸納海外人才的機制。香港錯在哪裏,新加坡勝在何處呢?

在新一屆政府試圖擺脫20多年殖民地文化的桎梏,要香港第二次回歸,重新出發之際,應認真考慮怎樣培養吸收留在香港發展的人才。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