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衝突殃及香港?

林鄭月娥在國慶慶典上說感受到國家的底氣。但是香港不能只感受,需要坐言起行,實實在在的有所作為。

香港過往在中美關係良好之時,得益於中國內地對美的加工貿易。可惜得益多用於炒股炒樓,香港內部基建與制度建設都停滯不前,經濟與社會的競爭力缺乏改善。民間投機建立的財富與政府愈來愈多的儲備主要是帳面財富,對香港現時與今後的發展作用不大,也不易轉化為積極的推動力量。

香港不能獨善其身

近年,由於中國的壯大和美國的衰弱,此消彼長便把中美關係弄翻。除非中國由強轉弱,在危機中崩潰,否則的話,中美關係不可能改善。香港一直依靠英美,在中美關係轉壞底下,肯定會殃及池魚。

而中美關係惡化,亦反映在中美於東北亞局勢的對抗,東北亞不和不戰的對峙,或美朝擦槍走火的衝突爆發,以至北京武力統一,香港都不能獨善其身或不受影響。

一是中美衝突必然蔓延至香港,佔中、旺角暴亂、港獨已是先兆。中央政府不強力鎮壓,便有後顧之憂,香港與美國、日本乃至美國於西歐盟國的關係也必然受挫。美國會怎樣對付香港呢?中央政府在香港怎樣設防應對美國的干擾?

二是香港是國際都會、金融中心,美國首先會干預香港的金融運作,事實上這樣的干預早已開始。其次是對股市的衝擊與限制,以至針對香港的企業與個人。美國制裁北韓與伊朗,並已經開始針對中國,也會很容易累及香港。今後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中美關係、美俄關係惡化底下,相信會更受牽連。

香港怎辦?

增量改革

在中國的發展裏,香港不能迴避,也不能獨善其身。港獨分子追求的是依附英美或隔絕於中國之外,兩者都不可能。

香港要做的應對,是減少對英美體制的依賴,建構更廣泛深遠的國際化發展,一是減低中美矛盾帶來的衝擊,避免美國連帶制裁帶來損害;二是以深厚廣遠的國際化資源來支持國家的全面發展。

林鄭月娥在「十一」慶典上說感受到國家的底氣。但是香港不能只感受,需要坐言起行,實實在在的有所作為。

要改變對英美體制的依附,不是一年半載的工作,要發展更廣泛的國際化、人才資源配合,還需一、二十年工夫才有成效。特區政府的特首選舉是5年一屆,淺薄者可能只看5年或更短,香港社會整體卻不能被其騎劫,短視苟且。而中央政府在提「兩個一百年」,歷史觀念和責任深重,不會讓特區政府的短視破壞中國的香港今後幾十年發展的機遇。千里之行,要起步於今天,才有機會。

這樣巨大的戰略轉變,內外反對勢力必多。香港過去一百多年發展的歷次大轉折,也同樣存在着衝突對抗,英國殖民地政府的做法是強制;回歸之後的香港,不能照搬殖民地的措施,或許可以用內地經濟改革的方法:以增量改革來促使存量變革。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一起結合香港社會的力量,在原有體制之外建立起新的國際化制度、舉措,讓其以國家發展、世界轉變的市場之力推動香港整體更變。

原刊於《東方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