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獨特四字格成語不只是書面文字常常接觸到而言談中用得上,也反映出語用者的文化修養。近來,各地很多中外政要在演講或講話中也常引用成語。2012年2月14日,時任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在訪美時就用「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來形中美關係。2011年5月9日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也引用中國四字格成語「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及「同舟共濟」來形容中美關係。還有台灣馬英九總統在談及清廉問題時也以「勿枉勿縱,查辦到底」來形容決心。
同時,四字格成語除了有文化標籤的作用,也反映了語言背後相關文化的重要性和地方文化認同的差異。四字格成語或詞組普遍出現於中國方言及近隣地區的語言,它們在日語、韓語和越南語也有同樣功能,這與他們用漢語和漢字文化圈擴散有關。它們的重要性可從以下例子看出來:日本前首相、民主黨黨首鳩山由紀夫2010年1月22日在國會接受在野黨議員質詢時,把成語「朝三暮四」錯誤理解為「朝令夕改」,引發多方哄笑。
但是,這些四字格成語不需要有漢字文化圈背景,在很多亞洲語言如緬甸語、老撾語、西藏語都普遍使用。例如在泰語中四音節的「椰殼內的青蛙」,引申意義猶如漢語的「井底之蛙」。只是文化標籤不同。同時方言裡也有很多獨特的四字格成語,如粵語裡的「雞手鴨腳」、「雞同鴨講」、「朝行晚拆」和「偷呃拐騙」,台灣閩語的「你兄我弟」、「地牛翻身」、「歹戲拖棚」、「空喙哺舌」、「厝邊頭尾」等成語。
三地成語褒眨不一
我們知道,一般報道的標題很重要,常常用上四字格成語,如「哈爾濱香港周開幕,促龍港合作優勢互補」、「自強不息、把握機會,香港優勢存在」、「樂視LeTV蓄勢待發,香港繁體介面、本地內容逐步增強」,這是因為可以突出主題或作者的用意。就「今非昔比」為標題,這個成語的基本詞意是指「現在不是過去能比得上」,我們可以先看一下中國大陸的用法:
例一:「沙鋼已今非昔比,成為江蘇冶金行業第一家省級集團。」
例二:「先鋒村用發展生產和節省的吃喝費辦了公益事業,使先鋒村發生了今非昔比的變化,一幢幢磚瓦房替代了過去的茅草屋。」
例三:「他親眼看到了中國電影今非昔比的製作水平和精湛的藝術質量。」
這些大陸的語用例子有一個言外之意的共同點,就是表達褒義。但是同樣「今非昔比」在台灣及香港就可以常常見到相反的貶義了,如:
例四:「週邊環境今非昔比,儘管集團一再促銷,出租率仍然不佳。」
例五:「客隊主力流失,實力今非昔比。」
例六:「宏觀調控緊縮銀根,銀行獲利已今非昔比。」
這種語用差別的情況可以在兩岸人員之間的交流引起重要的誤會。箇中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先從過去十幾年兩岸四地的媒體報道比較一下用法,可以看出很有意思的差別。
從以上表一可以看到每一個地方的褒貶用法不是絕對的,然而可以看到主導性的傾向和其他地方的差別。
以下圖一把兩岸四地的用法綜合起來以便展示全面的比較。
圖一展示出「今非昔比」各地褒貶不同的對比,我們可以問為什麼北京和上海與香港和台灣會有這樣顯著的分別。原因可能有多種,其中似乎可以推斷,詞語可以反應社會的集體認知傾向,以兩岸之間為分水嶺,尤其是以1949年先後為界線。有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對現在與過去相比,對現在比較有好感。而相比之下,香港與台灣的集體感覺是緬懷過去,現在沒有過去好。這種集體認知的差別是從個別地區中成員對所經歷的事物的共識反應出來。「今非昔比」本身不帶情感,只讓語用者從自己的體驗和文化背景傳達對事物的情感色彩,這是語言的妙處,提醒我們值得注意到的不單只是語言本身需要掌握,也需要關注到面對的語用者的非語言背景與文化。
成語內涵因時因地改變
四字格成語是漢語一種結構獨特的固定格式詞語,濃縮和集中反映了漢語及中國文化深厚的內涵。熟練應用四字格成語,能夠體現出使用者的豐碩語文根基。在香港會考中,考生們能否熟練運用中國成語,反映了考生的實際中文水平,並常常受到關注。2014年8月,中國(香港)四字格詞語也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但是,四字格成語有如一般詞語,它的意義可以因時因地而有所改變,所以了解成語和能夠使用適當的成語都很重要。
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例子。成語「錦上添花」也可以表達語用者不同的情感,可以指「多餘的」,即包含貶義,如:
例七:「漂亮的姑娘加上化粧,是錦上添花而已。」
例八:「她還欠缺大賽經驗,只是在全隊發揮正常時起着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錦上添花」也可以比喻「好上加好」的褒義,如:
例九:「該項演出使晚會錦上添花。」
例十:「曼聯再奪四個獎項,為上季的彪炳戰績錦上添花。」
例十一:「費德勒還能在大滿貫冠軍紀錄上錦上添花嗎?」
以下表二展示兩岸四地十多年媒體報道的褒貶用法:
「錦上添花」這句成語反應出當條件已夠好的時候,再附加更好的條件是否值得,要取決於事物客觀的比較而不直接反應語用者的文化認同與背景。這是與「今非昔比」有所不同的地方。還值得注意的是語言本身可以加上一些附帶正負面情感的字詞,正面情感的字詞如例三「精湛」;負面情感的字詞如例四「不佳」、例五「流失」、例六「緊縮」、例七「而已」和例八「只是」。當讀者注意到這些負面情感的字詞,就可以比較容易掌握對方的用意。
四字格成語包括起碼兩層的意義:表層的意義及深層的喻義,也有固定的詞義及褒貶義,但在不同的時空,詞語的表層意義、深層意義,詞義及褒貶義等等,都可以產生有趣的演變。
不能望文生義
以「雪中送炭」為例,字面意義指「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引申出來的深層意義則指「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它的深層意義與「雪」和「炭」都沒有關係了。同樣「覆水難收」,字面意指「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引申出來的深層意義,源自朱買臣的典故,是指「事情已定,沒辦法挽回」。其深層意義與「水」也沒有關係。
這種情況可以與英語的成語做比較:
例十二:”John kicked the bucket.”
例十三:”It is all water under the bridge.”
例十二的英語表面意思很簡單「John踢了水桶」,但它有典故,並且引申意義是「John死了」。我們可以比較粵語的「死雞撐飯蓋」所用的引申方法來表達「固執」的情況。就是說「固執」是「雞」和「飯蓋」沒有字面上的關係,但是從邏輯上推理就可以了解到瀕死還無謂掙扎的引申意義來源。
例十三表面指的是「橋下流過去的水」。以同樣邏輯推理,它的引申意義是「已經過去的事情,甭提」就可以了解了,它與「覆水難收」有「異曲同工」之妙。「翻雲覆雨」、「暴風驟雨」等成語,大多也使用不同的引申意義而與風、雲、雨等無關。
成語語簡意賅 讀者應當進修
香港每年特首報告都以四字格成語為標題。曾蔭權於2005、2006和2011年的施政報告題目分別為「強政勵治、福為民開」「以民為本、務實進取」和「繼往開來」。還有,梁振英於2013年的施政報告也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標題。
四字格成語在我們的語言文化裏,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凡夫走卒」的巴士阿叔(我有壓力,你有壓力)都用得上。是否值得讀者進一步自己增值,或引導下一代注意呢?
有意者可以嘗試以下兩個首創電腦生成的「成語填字坊」遊戲,並參閱有關答案和評分。
附:2套「成語填字坊」遊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中文獨特的四字格成語。兩岸多地的媒體所見的四字格成語已超過兩萬。而在經濟活動環境中也出現不少相關的四字格成語。以下的成語填字遊戲包含部分與財經直接或間接有關的成語,歡迎嘗試。
遊戲1b的答案附有例句等補充資料,歡迎讀者登入以下網頁瀏覧。
中國內地讀者:按此連結 或以下的 QR Code
其他地區讀者:按此連結 或以下的 QR Code
作者註:這個遊戲所用成語有六個屬於華人地區最常用500個成語之內;同時有七個出現在小學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