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近日停課,沒有了一般規律的上、下班,因此基本上不是睡覺的時間都是隨時準備從電話和網絡中接收與工作有關的信息。在這個多月裏,凡在家中都是埋首於滿滿的文件之中,但……我心仍是掛念着學生的近況。
就在一個平凡的週日,大概那天早已忘記是周日了。在沒有下班的概念下,總是在家清理一些排着未完成的工作。當天,在專注於工作之際接到一個電話,我二話不説的就答應了來電者的邀請。他是誰?就是從前工作上的「戰友」,他邀請我在面書一同參與直播分享昔日工作時的成長逸事。
當時我沒有多問內容、也沒有多問細節,只有問何時進行。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也很期望可以參與,所以關心的就只是直播時間。
掛斷電話後,我問自己為何沒有問細節,為何異話不説就答應?相信,這就是基於一份認識的信任。
回想一下,在我的成長經歷中,可算是一個幸運兒。我感恩在過程中總是遇上很多前輩與戰友,我們一同為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在工作中彼此建立,繼而發展出一份人與人的信任。
今天再細想,在我成長的群體中其實是存在着一些什麼特質呢?
感恩
在群體當中是充滿着正能量,凡遇難處總相信是可以解決,只要肯花點心思加上堅持,並作出嘗試。其實逆境就是我們成長的階梯,能夠從中學習感恩;在遇着順境時更是讓我們要常存感恩之時,因為知道凡事並非必然。在充滿感恩的群體中總會存在着一群胸懷若谷的人,在人在溫暖與信任中成長。
同理心
群體中彼此都有一份同理心,在眾人的相處之間增添了一份情誼。我們一同學習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處境及感受。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又有不同的人生經歷,但每當遇到難處,總是可以在信任的情況下互相分享。彼此都樂意花時間明白別人、互相傾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傳遞關愛的訊息。
有共同目標
當一群有共同目標的人相聚在一起,就能尋求合作之道,克服種種難以預測的情景,一同勇於闖關,實現理想。記得馬雲曾經説過:「一個人只能有夢想,一群一直有夢想的人就能成為理想。」因此,當擁有共同目標的人在團隊中彼此不單是為了個人使命,而且能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共嗚,在互相支持與支援下共享成果。有共同目標的群體不單是能將使命或理想達到,而是在過程中更能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享受那份為共同目標而奮進的喜悦。
創新與創意
IBM總裁沃森也曾說過:「你可以接受我的工廠,燒掉我的廠房,然而只要留下我的人,我就可以重建IBM。」這句説話一語道出人才的重要。今天的我們根本無法預測10年或20年後的世界將會如何,這就好像20年前的我們又怎會聯想到今天科技的發展。因此,群體必須具有不斷創新及創造的精神。當成員面對有待解決的問題時,彼此都樂意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發揮創意解決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互動的過程中總會想出不同的方法,勇闖每一關。
樂於嘗試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説法一點也不過時,因為不少的人都會害怕失敗或遇上挫折,因此就卻步,再不能邁向成功。然而擁有正向思維的人剛好相反,因為願意主動嘗試及樂於接受失敗與挑戰的,才能遇上成功的機會。樂於嘗試是一種態度,這並不代表一個人的能力高低,總是願意嘗試的人,其成功的機會自然就會增加。
團隊共建
早前在網絡視頻重溫了一個「手推車理論」,當時又看見馬雲在視頻中表示對團隊尊重的重要。前後兩段訊息都不約而同地説明團隊所產生共力的重要。團隊所做出的不是1+1的結果,而是要超越1+1的結果,要發展出一個無限的可能性。健康的團隊是可以容許不同性格的人、不同所長的人,也能合宜地取長補短以發揮每個人最大的能力。團隊要能維持一份令人信任與安全的感覺,可以讓所有成員無懼付出與作出提議,有了互動的元素才能產出不可思意的建議,共建目標。
我感恩在成長中能遇上不同的團隊,在過程中能彼此建立,為目標、為理想而努力。我能深深體會《聖經》所言「萬事都互相效力」。願香港的教育能再創高峰,為這一代孩子預備他們所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