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指示與戰略俱備 只欠香港行動

中概股需從美國退市,不少中概股計劃由美國轉到香港上市,或把在港第二上市地位轉為雙重主要上市,北京禁不起失去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總理李克強近日前往深圳視察,有消息稱,李克強在深圳向港官下令,香港要不惜一切保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且煞停移民潮。無論消息是否屬實,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確實已經開始動搖,統計處剛公布的最新數字亦顯示,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離港人次再創高峰,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離港人次,達11.3萬;生育率同樣下跌至新低,單程證來港人士亦大減。李克強也很可能得悉這些最新狀况。

11月:是過場還是死線?

筆者在〈2047太久 只爭朝夕〉一文中, 指出香港的獨特優勢正在逐一消失,現時已沒有條件坐等疫情結束後一切恢復正常,必須立刻採取行動。而政府滿以為於11月舉辦金融峰會及有七人欖球賽,便可讓外界看到香港逐步回復過往活力,它們只屬必要的「過場儀式」。但實際上11月卻很可能是決定香港今後興衰存亡的「真實時刻」和「死線」,一旦活動無法取得成功, 香港的國際地位將一落千丈,並面對更嚴重的人才及業務外流問題。 所以悲觀一點來看,一個不好,香港的餘暉恐怕只剩下3個月,也代表特區政府只剩下不多於3個月的時間去處理有關問題。

儘管問題如此重大、時間如此緊迫,可是現屆政府在上任後只沉迷「做騷」、搞政績工程和期望管理,看不出有絲毫危機感,寧願推出全港清潔大行動,由規格相當高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也不去火速處理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實在有夠瘋狂。更甚的是,習近平七一講話在先,早已囑咐港府盡快處理好有關問題,假如李克強在深圳向港官下令的事屬實的話,那麼更顯示出「香港不急,中央急」,港府以及整個建制對中央的指示漫不經心,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管治問題──中央再三下令和催促都無效,不可能不知道有問題,卻好像一點辦法也沒有,情況相當不尋常。

港府寧願推出全港清潔大行動,也不去火速處理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政府新聞網圖片)
港府寧願推出全港清潔大行動,也不去火速處理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政府新聞網圖片)

香港不急,中央急

香港的情況有多麼不樂觀,比較一下新加坡與香港的經濟狀况和前景便知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新加坡經濟增長可望達到4%,而香港僅為0.5%。事實上,香港GDP(本地生產總值)已連續兩季下跌,港府亦下調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最差將收縮0.5%,最好也不過增長0.5%,經濟增長已先行「清零」。

兩地一榮一枯的箇中原因,自然是不少企業及專才因香港繁複的防疫措施而把業務撤出香港,遷到新加坡,旅客亦只會選擇到新加坡這些檢疫措施較寬鬆的地方去旅遊觀光,香港就這樣平白流失了這些重要資源和機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表示,如果疫情數字下降,3天酒店檢疫+4天家居醫學監察抵港檢疫安排相信有空間再放寬,但由於現時疫情有反覆趨勢,認為要小心。筆者明白這無疑是最「正確」的做法,可按部就班地實行,唯目前情況已不容等待疫情數字下降逐步放寬,而是必須準備在11月前大幅放寬檢疫安排,否則為時已晚,但官員們仍欠缺這種危機感與覺悟。

決勝於機場離境大堂

特區政府由以前抱着只消等到疫情結束,一切便將恢復原狀的心態,到現在則變成只須恢復通關、只須免除入境隔離檢疫,外面的人便會來港甚至回流,這樣香港便可保持優勢的一種態度──這是建立在政府不用多作為,以及國際金融中心所需要的專才可以填補的假設之上。然而,統計處最新發表的人口數字,令北京和港府對人才流失及移民潮的問題,難以再自欺欺人。外籍人士固然一早已撤出香港,一旦走了便很難再回來,英國與新加坡等地在過去幾年吸納了本港大批中產和不同範疇的專才,內地專才亦不見得有意欲來港──即使本港人才未被掏空,亦肯定已元氣大傷。

更嚴重的是,不單是人才,移民潮把大量育齡女性以及年輕人口一併帶走,這除了直接剝奪了香港的人口之外,亦只會令將來的生育率下降得更厲害,變相剝奪了香港未來的可能性,這可能是中央和港府在2019年以來的最嚴重誤判。政府如再不扭轉這趨勢,制訂挽留人才和人口的政策,煞停移民潮的話,香港只會未老先衰或被迫打一場必敗的戰爭──這場「戰爭」的成敗,將會在機場離境大堂決定。

如果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資企業便少了一個對外集資的窗口,對內地將造成重大影響。(Shutterstock)
如果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資企業便少了一個對外集資的窗口,對內地將造成重大影響。(Shutterstock)

「一國兩制一盤棋」

或許有人會認為,習近平和李克強對於香港的指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實際上或另有想法。之不過,早在今年5月候任特首李家超上京時,李克強已強調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習近平七一講話又重複了一遍。

如果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中資企業固然會少了一個對外集資的窗口,對內地將造成重大影響,但現在更重要的事情是中概股需從美國退市,不少中概股計劃由美國轉到香港上市,或把在港第二上市地位轉為雙重主要上市,北京禁不起失去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而要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國際通關以及重塑一個外界認同的一國兩制尤為重要,這也是習近平講話的主旨。

北京須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一國兩制的第二層原因,是這牽涉到兩岸統一。在習近平七一講話後不久,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於8月10日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堅持「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並積極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無論台灣民眾多麼抗拒一國兩制,一國兩制實質上仍是武力統一以外的唯一選項,而對外界具實質意義的一國兩制示範亦只有香港。可見香港已被賦予了更重要的意義,中央可不容許一國兩制失敗或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同樣道理,香港如失去了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三大中心的地位,亦會直接影響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成敗與存續。沒有了香港及一國兩制,粵港澳大灣區純粹是「珠三角」而已。由此可見,今天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經與一國兩制、兩岸統一及大灣區的未來緊密相連,這4件事實質上同屬一盤棋:如不搞好香港的一國兩制,便無法做到這「一國兩制一盤棋」,而搞好一國兩制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保持和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只要理順好這幾方面的關係,「一國兩制一盤棋」可有望上升為香港今後的基本戰略。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袁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