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增加他們成長後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往往用不同的方法幫助,甚至催谷他們,同時亦期望在這些方法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可是在這種無形的壓力下卻令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內心更可能出現了焦慮和不安,甚至產生了自卑的感覺。
還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內容大意是「若將來進入職場後,究竟哪些個人特質對前程發展最重要?究竟是專業學識?語文能力?國際視野?人際溝通?追求卓越的精神?還是分析與決策的智慧? 」當時的答案是責任感最重要。是的,「一顆道釘足以傾覆一列火車,一支火柴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張處方足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缺乏了一點點的責任感,又怎能成大器呢?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培養責任感一定是由家庭生活開始,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可是究竟我們可以怎樣做到呢?
從小經歷自己的事自己做
從孩子踏進幼稚園,家長已經可以培養他們背上自己的書包,讓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去做。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清晰地提供一定的責任範圍和事情讓他們明白,然後由他們去履行責任。家長只需讓孩子持之以恆地實施,從旁加以提醒,即使孩子未能如家長所訂之時間內完成,家長也抱持等候的心,切忌為求了事而代勞。因為孩子是很聰明的,你一次的代勞,他們就會明白,其實你是會幫助他們履行責任的。
做事要由小事做起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一般的育兒參考書都會分享在某個年齡層孩子的能力。家長必須理解這是參考,家長必須同時了解孩子的獨特性。對某些人來説收拾玩具是容易的,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執整玩具卻是容易的。家長對年幼的孩子應先觀察了解,為他們安排他能夠完成的任務,從這些任務中培養責任感及成功感。孩子做事速度慢是常見的,做得不夠好也是常見的。我們要緊記孩子做得慢與做得不夠好,我們都要鼓勵及等候他們繼續完成,否則他們永遠都會是慢與不好的。
個人衞生習慣,從小建立
家長不要忽略孩子的刷牙及洗澡習慣,因為這也是培養對個人責任的第一步。生活在香港,普遍家長也很珍惜親子的時間,在假日都經常帶着孩子外出,因而往往在孩子睡意甚濃的時候才回家,此時家長究竟會否讓孩子豁免刷牙和洗澡呢?如果這些個人衞生習慣在疲倦時是可以豁免,那又有什麼原因不可以推卻個人衞生的責任呢?
讓孩子盡早了解家務 並參與其中
當孩子有一些能力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分配一些家務給孩子承擔。在開始的時候,家長需要從旁觀察及鼓勵,讓孩子明白他們是有能力完成他們自己的事情。孩子要學習分擔家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透過共同完成家中事務,建立一家人互相幫助的精神和關係,因為家庭是一同建立的。通過家長的鼓勵,讓孩子堅持完成應有責任,增強自理能力,久而久之也可以建立堅毅精神。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父母必須要有很強的忍耐能力才能配合孩子成長。若果孩子能從小實踐良好習慣,漸漸把這些行為內化,成為有責任感的人,將來就可以為更大的事情去作出承擔。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