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軍進行曲》的危機意識與意識危機

看看對岸的《中華民國國歌》,兩相對照,《義勇軍進行曲》馬上相形見絀。這就是要檢討它欠缺正面意識、有負建政使命的重要理由,也是要反思是否要立法保護這首暫定國歌的內涵理據。

我們為什麼需要國歌?

國歌在國家對外事務來說,就像國旗一樣,作用在於以資識別;若論政權對內的管治之術,則在於統攝民心、凝聚士氣,藉着歌詞與旋律的感染,加強國民身份的認同;再說遠些,就是在各種相關的禮節上作為渲染氣氛的伴奏。

在國際活動裏,演奏國歌純粹是禮節儀式,彼此都不必在意別國的歌詞唱些什麼。當然,一般而言,國歌不會針對別國,於是禮尚往來,彼此相安無事。

然而,在對內的禮節場合,各有各的活動意義和預期的場合效應。傳統將禮節概略分為「吉、凶、軍、賓、嘉」五類(註1),各有各的禮樂設計,滿足不同的場合要求,但沒有設定一首通用的國歌。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比前人豐富而且複雜得多,例如國家大典、政務會議、民眾集會、節日儀式、公眾文娛活動、重要人物的就任嘉許喪葬哀悼,以至一般鄉親聯誼、學校早會運動會畢業禮、校友嘉年華等都要奏唱國歌。要選定一首成全管治之術又滿足所有場合需要的國歌,肯定要多方斟酌,從長計議。可是,一向以來,黃土地上的草民,管你的國策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就只有服從上大人的指揮棒,唱出最高亢的好聲音。

1949年建政伊始,掌權者憑着槍桿子奪得政權,顧盼自豪之際,什麼治國藍圖、文明規劃,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撮要版和列寧、史太林的詮釋,除了階級鬥爭和集權專政之外,根本一片空白。倉卒間要選定國歌,只好借取《風雲兒女》這套抗日電影的同仇敵愾,收割絕境求生的集體意志,要全體國民冒着不知哪裏來的砲火前進、前進、進。

儘管《義勇軍進行曲》本身也曾受到政治衝擊,幾經波折才恢復它「國歌」的尊貴地位(註2),但按上述政治和禮節的場合要求,它能否恰如其分發揮應有的功能,實在是個很大的疑問。面對這個問題,見證半個多世紀國運的平民百姓應有深刻的體會。當前特區政府要訂立「國歌法」,以法制手段規管禮節行為,本來就不是開明之舉;至於反思立法規管的內涵理據,切實檢討《義勇軍進行曲》稱職與否,正是斟酌管治理念和樹立有效威信的嚴肅課題。

《義勇軍進行曲》的意識危機

就讓我們審視《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感受一下那份勇於犧牲的愛國精神吧: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逼着發出最後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進!

作為抗戰電影的主題曲,它無疑是點睛之作。可是,全首歌只強調在生死關頭不惜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正義勇氣,除此之外,沒有半點正面的思維意象。且看宣揚共產主義的《國際歌》(註3),與《義勇軍進行曲》相比,它起碼有以下積極而具體的訊息: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衝破牢籠!」

「平等需要新的法律。」

「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還有副歌: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保家衛國與文明建設雖然唇齒相依,但畢竟是兩個不同方向的集體工程,無論理念、目標、心態、智謀、組織運作、資源配置、動員先後緩急等都各有千秋。更重要的是,兩者倚重的群眾心態有天淵之別──關於文明建設,我們大致都懂得,至於保家衛國,到了危急存亡之秋,國民只好聽命於將帥,視死如歸。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集體的存活就是至高無上不容挑戰的硬道理。誓掃匈奴不顧身就是英雄,管他無定河邊的白骨是哪一戶的春閨夢裏人(註4)?你一問,就落得政治不正確的下場。這樣的群眾心態與集體主義的政治文化兩相映襯,一拍即合。本來「六億神州盡舜堯」(註5),經過一輪「天翻地覆慨而慷」(註6),結果變成了一堆堆叫做雷鋒或焦裕祿的螺絲釘!

這就是受制於主題的電影歌曲升格為國歌之後的病變!

場合和氣氛的反諷

國歌本來要在許多隆重的場合奏唱,但如上文所述,我們不難想像《義勇軍進行曲》那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根本與常態社會格格不入,甚至造成滑稽尷尬的現場效果。猶有甚者,一旦以國運升平的生活短片配合歌詞進行國民教育,例如《中國國歌(香港版)》(註7),它的開場白令人馬上想起聞一多《靜夜》一詩的反諷: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

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潔白;

受哺的小兒接呷在母親懷裏,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裏顫動着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牆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遼闊的邊境。      (節錄)

如果我們放開眼界,看看對岸的《中華民國國歌》,它的篇幅只及《義勇軍進行曲》一半,內容充滿正面訊息:

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咨爾多士 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將它拍成宣傳片,歌詞與影像時有相得益彰的效果(註8)。它的具體內容以某政黨為主導,固然是現代民主政體的委屈,但信誓旦旦以包含普世價值的三民主義開新局的氣象,實在是國歌的典範,難怪它1936年被選為世界「最佳國歌」。(註9)

單看文本,兩相對照,《義勇軍進行曲》馬上相形見絀。這就是要檢討它欠缺正面意識、有負建政使命的重要理由,也是要反思是否要立法保護這首暫定國歌的內涵理據。

後記

一首不足一百字,唱出來不到一分鐘的電影主題曲,大半個世紀以來被徵召為政壇木鐸,到如今已飽歷滄桑。可惜它先天不足,外強中乾,一直以來只能濫竽充數。如果當權者要維護國歌的尊嚴以至政權的形象,當務之急在於掌握民意、順應世情,確立「近者悅,遠者來」的治國理念,並引以為修訂國歌的依據。立法強行自保,載舟覆舟,效果如何?智愚之辨,當局者迷;千秋罵名,也許就在當下!

註釋:

註1:〈吉、凶、軍、賓、嘉〉

註2:中國國歌歌詞從廢止、取代到恢復的曲折歷程

註3:《國際歌》

註4:春閨夢裏人

註5:六億神州盡舜堯

註6:天翻地覆慨而慷

註7:中國國歌(香港版)

註8:歌詞與影像時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註9:它1936年曾被選為世界「最佳國歌」

許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