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困卦》的卦象與變卦之象

──《易經.困卦》對香港管治的啟示(三之一)

《困卦》啟示人們當面對困難時,應明於理,審時度勢,絕不能坐困愁城,應主動力求解脫。

《易經》是中華文化大道之源,凝聚寶貴的中華智慧,推天道以明人事。本文從《易經.困卦》的卦象與變卦之象,推論香港目前面對的困境,並試圖用《易道》智慧尋出解決之道,同時向新任女特首做出建議,作為施政的理念基礎。

筆者撰文時,適逢香港出現歷史上第一位女特首,權且以此作為《易道》現代應用的例子,探索香港的困境與解難之道。(亞新社)
筆者撰文時,適逢香港出現歷史上第一位女特首,權且以此作為《易道》現代應用的例子,探索香港的困境與解難之道。(亞新社)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先哲們觀天地萬物之象,推天道以明人事,凝聚了無數的智慧,孕育了中華文明。《易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皆源於此。其核心精神是天人合一、物極必反,世事起伏無常,當律己修德,戒慎敬懼,居安思危,常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方能面對生存的挑戰,建立和諧社會。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數千年來,無數的先哲們,殫精竭慮,精研探索,把《易經》的智慧建成一個龐大的系統,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中國人性格的一部份,百姓日用而不知。

社會發展的規律

數千年錯綜複雜、中西歷史的成敗得失,啟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眾多的人與事所匯集而成。而決定人事的動向,往往在於人心的願欲與想望,匯聚了人們的精力、智慧和意志,因而形成某種趨勢或潮流。此時,會出現少數的領導、多數的附和,大家心願相通,就會產生動力。同時,也有少數的倡導者,懂得揣摩群眾心理,偽造口號,以資煽動;或多數的附和者,假裝服從,而別具用心。此一動力,若能吸引乃至裹纏其他動力與之屈服與合作,就會使許多動力追隨,趨附於某一大動力之下,而匯合向前,便會成為此一時期的社會主流。而在發展期間,必有許多事件,頭緒紛繁,各有進程,互不相犯,有時又匯成一流,有時又相互抵拒。力大者壓制力小者,使力小者之趨進,終於阻礙而至於消失。有時雙方勢力不相上下,而在極端衝突之情勢下,武力及戰爭將成為終極的解決手段。

歷朝的治亂興衰,社會的變異,不外乎源於管治者與制度敗壞、軍黨專政、社會貧富懸殊、民不聊生、人民缺乏信仰和動力、經濟崩潰、外族入侵等因素。明乎此,對現代社會的變遷,當會有更透徹的瞭解,回歸後香港社會的發展亦如是,泰極而否來。

人性與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

周朝制禮作樂,為的是教化人心,孔孟認為人性本善。目睹戰國時代人與人、國與國間的相互傾扎,荀子覺得人性本無善惡,是人的本然情欲,在群體社會中會造成暴亂。韓非更認定人性本身的「自為心」,整日為私利而忙,為其利害而計較,所以性惡。佛家指出人性中的五毒:貪瞋癡慢疑,是為人間苦惱的根源。跟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陰陽交替,是導致人類社會起伏的主因。任何群體,包括企業、國家、會社,無論其制度多完善、始創時的理想多崇高,都必須經過人來運作。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必然產生變化,人性的陰暗面亦逐漸浮現,終而破敗。佛家說「成住壞空」,《易道》云「物極必反」,這些都是最自然不過的現象。

韓非認定人性本身的「自為心」,整日為私利而忙,為其利害而計較,所以性惡。(網上圖片)
韓非認定人性本身的「自為心」,整日為私利而忙,為其利害而計較,所以性惡。(網上圖片)

在近數世紀佔盡優勢的西方文化與日新月異的科技衝擊下,近代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變。《易經》的智慧,雖仍屹立不倒,但時移勢易,有識者不應再固守於訓詁與前人的權威上,必須與時並進,力求創新與突破。撰文時,適逢香港出現歷史上第一位女特首,權且以此作為《易道》現代應用的例子,探索香港的困境與解難之道。若有緣,能給新特首林鄭月娥作為未來施政的一點參考和啟示,也許是香港之福。

《易經》的憂患意識

《易經》的每一個卦象,代表着不同景況下事物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爻),從下(初爻)至上(第六爻),每一爻的爻辭,讓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從而獲取啟示。如《易傳.繫辭》所云:「易與天地準,故能弭綸天地之道。」在《易經》卷首的《乾卦》中,開宗明義,從最初的「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註一),已清楚描述事物發展的規律,正是「成住壞空」的寫照,世間事,莫不如此。因此,欲事事如意,且能成功,必須具有憂患意識,隨時隨地探討既有或潛在的危機,或不祥之兆。然後尋求對策,藉此將危機或不祥,加以化解、轉機,進而重生再造,回復安泰。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但凡危機出現,絕少突然而來,之前必有徵兆。《坤卦》第六爻:「履霜,堅冰至。」啟示人們山雨欲來風滿樓,見微而知着。其顯現的方式,在《易經》的困(困難)、屯(艱難)、蹇(險難)、坎(重險)及明夷(傷害)各卦中,不斷提醒人們對這些徵兆的注意。

《困卦》的智慧

《困卦》的卦辭:「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困卦》的下卦為坎,為險;上卦為兌,為悅,合而為內險外悅。啟示人們遇到困難時,應力求「自通之道」與「守正」,以求解困。有素養的君子應堅持正道,小心翼翼,避免行差踏錯。應樂觀進取,泰然處之,奮發有為,不要憂心喪志,自能脫困。同時要秉持「剛健中正」,擇善固執,堅忍不拔,則解困可期。《困卦》的上掛為兌,為口,上互卦(變卦)為巽,為風,風行不定,有「不信」之象。此際,無論如何解釋,人們皆心懷疑慮,有理說不清。是以當位者宜「寡言默行」,多做實事,少發無謂言論,以行動證明實效。

《困卦》的象辭又云:「澤無水,困。君子以知名遂志。」困卦上為兌,為澤;下為坎,象水。徵示水在澤下,枯涸無水,無法滋潤萬物,是為困。此時,君子應艱苦卓超,克服困難,以求濟困,若真無善法,亦應秉持正道,奮力一博,鞠躬盡瘁,捨生取義,以達成目標。困卦(澤水困兌上坎下)的原文如下:

《周易》約成書於周朝,本為占卜之用,因此詞彙較為隱晦,加上用喻皆取自當時的社會風俗,現代人讀起來,難免感到有點艱澀。《困卦》啟示人們當面對困難時,應明於理,審時度勢,絕不能坐困愁城,應主動力求解脫。當懷才不遇,有志未伸,有理說不清之時,宜以真誠感動有權勢的正人君子,前來援助。若自己的能力不足,應禮賢下士,求助於賢人尊者、有識見的智慧之士,虛心納見,上下以求索。他們不一定能及時,但只要竭力排除萬難,克服阻力,必會有人前來解難,助其解困,雖吝而有終。同時深自檢討,痛改前非,力圖改善,藉以解困。


註一:《易經.乾卦》,從潛龍勿用(初爻)、見龍在田(二爻)、終日乾乾(三爻)、或躍在淵(四爻)、飛龍在天(五爻),到 亢 龍 有 悔 ( 上爻),描述事物發展的規律,從始創興起到衰敗的過程。

(待續)

《國學新視野》2017年6月夏季號 封面
《國學新視野》2017年6月夏季號 封面

摘錄自《國學新視野》,本社獲授權發表。

國學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