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爭議(三):升中派位才是問題核心 試題深淺應由專業決定

可是,假若自律失效,教育局的行政干預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不過,要制定既符合各學校個別情況,又全港學校都適用的一套標準,並不容易;所以由政府訂立條例,是無可選擇中的下策。解決學生壓力問題,要對症下藥。
 

不同層面的報告

 
按道理來說,只要學生參與測驗,我們可以製作不同持份者的成績表。
 
對個別學生,我們能夠提供每一個參與學生的成績表。我們亦可以計算整班學生的成績平均,得出每一班的成績表。
 
我們進一步將校內各班成績平均,更可得學校成績表。最後,將全港學校成績平均,便得到教育局長的成績表。
 
一般來說,各國監測系統不向個別學生派發成績表。對於是否發放每班個別老師的「教學成績」,爭議頗多。美國確有城市,按老師任教班級表現而頒發獎金;這當然也引來很多爭論。
至於每州(省)、市、個別學校成績是否達到既定的標準,及如何發放各單位的成績表,每一國家的處理方法未盡相同。
 
顯而易見,動員那麼多人力物力,每年只報告一個全國(或全香港)成績,例如今年86.3%,去年86.0%,是一個粗糙、未物盡其用的系統,故此每一國家(地區)對監測系統所得的數據,都進行更多細緻的分析。
 

監測系統不能全用淺易題目

 
2000年教改討論如何改善學能測驗(HKAT,即現在的 TSA)時,部份人士希望減輕學生應付考試的壓力,故將題目局限於最基本的能力範圍。
 
這看來合理,但綜觀各國同類大型評估系統,這不能達致有效監測的目的,因為所評估的範圍欠全面。
 
從測量學的專業來說,中等難度,即一百名學生中,一半人答對,一半人答錯的題目,能最敏銳地監測及反映學生能力的變化。
 
為了監測學生群體中,能力較高或能力稍遜(資優、有學習障礙、或新來港等)學童的學習情況,我們亦可能刻意加入對大部份學生都算十分艱深,或十分容易的題目。
 
因為監測系統不提供個別學生成績,即是說,TSA 對學生是零風險,所以學生也無需理會題目是否考如何做火箭、核子彈,反正其他同學也不懂。
 
此外,考題較深,得分很低(如,10分)便可以達標合格,考題較淺,可能接近滿分(如,90分)也未算達標。

 

題目深淺由專業決定

 
由上述分析可知,監測系統題目深淺是一個專業的決定,因達標線已定,亦用統計方法按題目難易而調整,故此,改用較難或較淺的題目,不會提升或降低學生的合格機會。正因如此,老師及學生只需按課程授課及學習,無需理會 TSA 題目的深淺。
 
對於監測題目的內容種類,我們曾經用與科目無關的學能(推理)試題,也用與學科直接有關的試題(Pre-S1香港學科測驗,HKAT)。
 
其實對某一年級某一科目,不理會考試名稱,可考核的內容近似。TSA 成績雖然對學生是零風險,但是一些學校及出版社假借 TSA 為名,操練學校內課程的中、英、數教學內容;有時甚至採用坊間一些質素差劣的練習。
 
故此,就算取消 TSA,學校及出版社總能想出另一個名目去操練,達致吸引家長,改善收生或推銷練習本的目的。
 
總結而言,公眾、老師及家長需要多一點教育測量學的知識,而不應隨便要求命題主任採用更多淺易或某些指定內容的題目。
 

如何解決目前困局

 
不同家長對甚麼是適當數量的練習,怎樣才算過多,也難有共識。統一家長間想法的差異,以及改變他們的心態,不是數天便行,而是一項跨世代的工程,無法一蹴而就。 
 
環觀鄰近地區,大陸、台灣升讀初中都是就近入學。只要香港家長們有足夠共識並且願意,就算升中派位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我們可以作一些討論;也讓校長、老師了解家長的願望。
 
對於一些小學盲目以補課加練習等方式,過度操練學生,我們希望校長及老師在聆聽家長的關注事項之餘,能用議會共簽約章等專業方法處理這個問題,甚至表列公布各校補充練習的數目。
 
可是,假若自律失效,教育局的行政干預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不過,要制定既符合各學校個別情況,又全港學校都適用的一套標準,並不容易;所以由政府訂立條例,是無可選擇中的下策。
 
解決學生壓力問題,要對症下藥。操練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爭取更好成績升謮名校及入讀大學;因此,取消 TSA 也不能解決問題,且會破壞香港五十年來艱苦建立的監察系統,大家應再三思量。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
 
 

侯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