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監察全港學生能力跨年的變動,香港小三、小六及中三學生需參加一個TSA考試。因為得分不影響學生個人校內成績,所以對學生是零風險。
不過一些學校過分操練學生,近日有家長群組在網上發動,要求取消TSA。
令人擔心的是部分公眾分析流於表面。一些家長甚至建議,應該復辟升中試,「更公平地」以學生個人公開試成績派位。要是這樣,操練不百倍上升才怪呢!
為讓家長真正了解及深入探討這些問題,我希望用一連四篇文章,提供一些背景資料及分析,供關心孩子的家長參考。
富裕社會 醒覺分操練的害處
社會富裕,一些中產、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就好像網上聯署的家長,開始醒覺學校的過度操練不但無益,而且破壞小孩健康快樂成長,甚至可能損害孩子日後的學習興趣及能力。這看法大致上獲得教育界人士(校長、老師、教授、教育局等)認同。
不過家長也是矛盾的,為了孩子能考進著名中學,獲取大學學位,有更好的事業前途,就算心裏十萬個不願意,仍是將孩子送到操練多的學校,認為這些學校較勤力及認真。
揮之不走的升讀名校壓力
學生承受重大的學習壓力並不是香港獨有,在不同教育研究中,亞洲教育體系常被人詬病。
韓國、中國、日本、台灣等家長關注孩子教育是優點,但他們望子成龍,也導致校內、校外補習之風盛行。韓國小孩晚上若能早於七、八時前回家,算是幸運。
學生壓力的形成,部份來自文化因素,部份源自經濟因素。對家長來說,孩子獲取著名大學的專業(如,醫科、法律)學位,仍是爬升社會階級的不二法門。
此外很多學校都希望擇優而教,吸引更多家長報讀,家長願意小孩勤加操練,以便有更大機會進入名校,學校也樂於配合,以保證學生在升小學、中學及大學的過程中,他們學校的學生能獲取更佳成績。
加班加點補課,狂操猛練不單在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都已發生,歷來如是。操練風氣,不是有了TSA後的新生事物。
爬升社會階級
其實家長對是否減輕學生壓力的態度與行為,也是極為矛盾的,頗多家長一方面投訴學習壓力太大,另一方面卻將小孩推向功課多、補課多的學校,這是因為他們深信練習愈多愈好,操練更多,升讀名校,成才的機會便更大。
家長態度及行為的分歧,部份來自各人經濟資源的差異。試想想:若全中國的大學都變成清華或北京大學,或者所有家長都有辦法,將未獲理想大學錄取的小孩,送到國外升學,那麼這升學考試的壓力自然大大減少。
家長內心矛盾
眾所周知,內地升學壓力更大。家長在考場門外攔阻重型車輛經過,以減少噪音干擾子女考試,學校替學生集體打點滴(靜脈注射)去提神等,這些誇張做法,屢有所聞。
家長雖然態度上支持學生減壓,卻又恐怕自己孩子落後於人,行為上卻不一定表現是支持減輕孩子壓力。
我能夠體會不願減輕孩子壓力的家長,他們在想:要是我的孩子練習不夠多,萬一不能升上更好的大學,誰來改善他們的生活。這些家長心裏雖然千般不願意強逼子女,但一想到要升讀名校,便又希望學校多給功課及課後補習。
民意也能逆轉
當學校「樂意」配合家長去操練,要推行減輕考試壓力的措施,往往便得來自政府當局;可是,民意永遠是分歧且很容易逆轉的。
約十年前,南京政府明令禁止學校週末、假日補課等。不過,行政指令實施後,南京高考分數下跌,升讀全國著名大學人數減少,社會反響甚大,部份家長甚至將小孩送至鄰近不設禁制補課的學校。
學校建立盡責形象也配合家長操練
學校其中一個持份者是家長,學校要配合家長意願,在家長心目中建立盡責、勤力的形象更為重要,這樣才保證並吸引更多學生申請入讀。
尤其是當人口下降,學生來源減少時,一些學校仍公開地加班加點操練,這手法一定是在滿足頗多家長的願望,增強他們孩子入讀著名中學的機會。
學校不怕「趕客」,驅走熟知校情的家長,可見家長對甚麼是「過多」操練,仍是各人有各人的標準。我們或許認為是不專業的過度操練,原來在頗多家長心目中,是評價學校的「加分」項目。
從上述分析可知,家長們的期望不盡相同,他們的態度與行為也不一致。再者,每名學生補課及額外練習的需要亦差異甚大,要求政府簡單訂立條例,例如,星期六、日不能補課,不一定容易。但願校長、辦學團體,多聆聽他們家長的意見,制定既適合校情,又符合專業的安排。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