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以香港之所長,配合國家所需,開拓國際商機」是香港與內地發展的目標。國家雖然面對5G國際市場受阻問題,憑藉大灣區的龐大內需市場,以及香港國際化的軟實力優勢,必然可以協助國家走出困局。
香港聯交所亦可優化香港創業板的上市規則,使其運作更具靈活性,讓創科企業更容易來港上市,大灣區創科企業可善用新的創業板進行融資。
世界現正處於由智能化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路口,產業正在結構性地轉型,某些現有的工種會慢慢被新工種取代。
社會人士擔心工作被AI全面取代,導致大量失業。不過專家認為機器只能代替重複性高的工作。畢竟AI應用於具創意的任務上仍然難以與人類相比。所以AI只屬輔助工具,幫助人類提升生產力而已。
STEM在AI應用中的重要性,而學習STEM必須從小做起。香港近年在STEM教育投資不菲,致力培育AI人才,將有助推動創科產業起飛。
「人臉識別」技術在一般情況下確帶來不少方便,但同時對社會及文化帶來不少衝擊和風險。技術背後的潛風險一直受國際人權組織關注,遂影響其全面普及性。
本文以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角度淺談「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教育中各單元對排難解困的作用。
概括而言,金融應用運作可分為四個階層,分別為交易、合約、監管和支付層,而各層背後均需要創新科技來支撐。
美酒佳餚巡禮的無人機光影匯演發生意外,被逼腰斬,大掃觀眾雅興。令人大惑不解的是,為何如此歡樂的活動竟有人刻意破壞呢?
發展創科產業的最大困難是現有法規過時,未能配合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因如此不少創科商業模式未能推行,又或者舊有的法律無法有效地保障市民的權益及安全。
政府在監管共享單車的棄置問題上可從源頭出發,實行「用者自負」。一旦租車者違法,共享單車公司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尋人」,再把資料轉交政府跟進。
由於人工智能具創新性,其商業模型往往顛覆常規,創造新常態,因而衝擊現有法規。恐怕不少不負責任的企業為了賺錢,不惜鋌而走險,罔顧社會秩序,隨時造成惡果。
筆者認為河套區是香港開發智慧城市的首選試點,並藉此建議區内可選智慧飛航、智慧物聯及智慧交易作為重點起動項目。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
人工智能技術近年發展迅速,但要實現「機器代人」,目標仍然遙不可及。
儘管人工智能產品有如水銀瀉地,廣泛應用於大小行業,但主要仍是為了代人類處理勞動力密集及高重複性的任務。
現時,往來內地的港人一旦遇上意外或患病時,大多選擇回港求診,對內地醫療服務缺乏信心,近期的疫苗事件亦必然會令他們提高警惕。
美國以貿易制裁手段壓制中國發展,中央政府在短期內亦難以招架。筆者認為,在這困境之下,香港可以發揮軟實力的優勢,協助國家渡過難關。
Gobee.bike的失敗或多或少歸咎於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未能體現共享經濟的優點。
香港在2018數碼競爭力排名榜的表現比在2018世界競爭力排名榜遜色得多,這不禁令人懷疑香港所擁有的一流世界競爭力主是靠「食老本」維持,數碼含量極低。
各大學使用硏究基金時,必須嚴格遵守政府專款專用之大原則,掣肘重重。例如,基金投放作創新科技管理之用的金額甚少,從而影響項目發展,尤其是科技轉化,例子屢見不鮮。
未來的「出行機器人」除了要配備無人駕駛技術,車廂内必須設置具對話能力並能「觀人於微」的「聊天機器人」。現時工商業界對聊天機器人的需求已甚為殷切。
《條例》一出台,矛頭直指跨國大企,臉書、谷歌等公司首當其衝,雖然中小企業似乎並非歐盟初期的針對目標,但在網絡上的商業發揮空間已被大幅度收窄,嚴重影響其收入。
内地創科産業發展蓬勃、求才若渴,企業不會耽誤時間,要求受聘的科技人員一上班便馬上交出所有背景知識產權,這現象絕對不健康。
保險業界對促進創新産業起了關鍵性作用。保險產品的設計要與時並進,覆蓋較高風險的創新産品及服務。
是次事件影響多達8,700萬個「臉書」用戶,教主的道歉可能導致公司幾百億美元的賠償,與他股價的收穫相比,可能得不償失。朱克伯格是位精明的企業家,難道他不知道這風險嗎?
筆者希望在政府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策略之下,香港可以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由傳統的服務型經濟成功過渡至創新型經濟模式。
筆者認為預算案只是針對基建投資並不足夠,政府應該盡快制定香港「再工業化」的策略,包括明確的「關鍵成效指標」。
AI 哲學雖是關鍵議題,惜在華人社會未受重視。如果人類未來被有力而無心的機器人包圍着,多麼可怕!
早前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科技論壇,討論AI能否代替人類。有講者認為AI應用是人類挑選的,其背後的AI算法也是人類設計的,所以「AI過人」之說法在現階段還是有點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