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與樑

我看《奧本海默》
作者:張宗永2023-08-22
《奧本海默》電影的主調是反戰和反麥卡錫主義,亦毫無保留地批評美國政府。政治立場沒有絕對的對錯,有容乃大,能夠無顧忌地批評當政的,也許亦是國家軟實力的表現。
捕鯨業是西方最早創投基金
作者:張宗永2023-08-15
理論上,商業捕鯨在1990年代開始被禁,但挪威、冰島和日本以科學研究為理由,仍然進行捕鯨活動。今天,全球每年捕鯨數大約在2000條左右。
當人類由動物進化成近神
作者:張宗永2023-08-08
今天AI和生物科技令人類愈來愈接近神的階段,但我們有為地球上的其他的生物帶來幸福嗎?
修復有期?
作者:張宗永2023-08-01
中國歷代領導人都很欣賞新加坡,既取得經濟成就又能維持一黨專政,但做香港特首這個地方官,比做新加坡總理這個國家領導人難十倍。
粉嶺收地合一國原則
作者:張宗永2023-07-25
在一國底下,特區政府治港取向和北京重民輕商同步,理所當然。
人民幣國際化不一定帶來強勢
作者:張宗永2023-07-18
人民幣國際化這條路, 仍然是漫長而且荊棘滿途。近日,更出現國際化導致匯價下跌的吊詭現象。
英美會否同由印度裔政客領導?
作者:張宗永2023-07-11
觀之目前美國大選形勢,要擊敗特朗普,不可以像特朗普。黑利的出身、種族、姓別都有利締造一個有別於特朗普的形象,亦是在保守州份裏第一位南亞裔議員,同時是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
Blockchain·Metaverse·Chatbot
作者:張宗永2023-07-04
一種新科技能夠在社會上產生重大影響,必須要普及。普及之後,慢慢大家會習以為常,但不代表這種技術的沒落。反之,經過商業競爭的沉澱後,真正的王者才會出現。
敦煌女兒
作者:張宗永2023-06-27
敦煌是世界文化寶藏,被大西北的風沙侵蝕了多年,重現人間需要費很多人力物力,國家對人力的全面支配權加速了這事的發展。然而,從個人的角度,付出了那麼多,又能否心甘情願呢?
文物超越國界
作者:張宗永2023-06-20
中國人往往以國寶流落他鄉為憾,但其實今天不同國家的博物館和研究機構共享資源已經很普遍。不久將來,我們可以通過3D眼罩觀看世界上任何一所博物館的展品。古物存在哪裏,再也關係不大。
南官北上的水土不服
作者:張宗永2023-06-13
我是百分之九十九附庸風雅地喜歡書法,不懂、不學、小藏,只是喜歡。讀完蔣勳所著的《手帖:南朝歲月》,對書法家又多一層理解和啟發。
ChatGPT有那麼可怕嗎?
作者:張宗永2023-06-06
GPT 對我來說產生不了「嘩」的效應。當然今天的計算力和昨天相比,有天淵之別。但在我眼中,GPT不過是一個超級強力的搜尋器再加上神經網絡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一個不會發燒的病人──評港事三則
作者:張宗永2023-05-30
真正令我感到失望的是,兩地官員在社會運動之後,除了表「中」和表「忠」之外,何曾努力修復兩地人民感情?而我絕對同意內地和香港的融合,是香港未來之所託。
人民幣穩定幣
作者:張宗永2023-05-23
國際化的第二步是作為投資工具。曾幾何時香港特區也曾為祖國出了大力,拓展點心債市場,但近年因為離岸人民幣海外頭寸增長放緩,對點心債的需求也慢下來。
心情指數能否預測市場?
作者:張宗永2023-05-16
影響市場的因素很多,因素的影響力高低亦經常改變,不可以一本通書讀到老。
市場復甦是L形 不是V形
作者:張宗永2023-05-09
央行加息主要是針對通脹或通脹的預期,我們且分析影響通脹的兩個主要因素:一是能源價格,二是薪金。
不一樣的冷戰
作者:張宗永2023-05-02
有很多評論認為中美雙方已進入冷戰期,就像上世紀二次大戰後的美蘇關係般,我倒覺得時移世易,縱使中美是處於冷戰,這次的冷戰和上世紀的,有很大差異,亦很難言哪一次更危險。
自明之難
作者:張宗永2023-04-25
《給十九歲的我》榮獲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令這部極具爭議性的電影再次成為城中熱話。它被稱為紀錄片,為電影種下禍根。
金融「咕窿」誰來埋單
作者:張宗永2023-04-18
金融風暴雖然每次發生的情形都不一樣,但受害人的政治含金量,絕對是決定誰來埋單的關鍵。
去留兩自得
作者:張宗永2023-04-11
每人頭上的天空都不一樣,從個人角度去討論去留的宜與不宜,是沒有意義的。討論這問題,必須從香港人整體利益出發。
碳信用市場發展可期
作者:張宗永2023-04-04
不受政府監管的自願性碳信用,因為迄今為止仍未有統一的標準;由評估機構、生產地、生產方法都可以有很大差異。我嘗試粗略介紹一下,給大家一點感覺。
矽谷銀行倒閉的受害者
作者:張宗永2023-03-21
按SVB和Signature Bank的規模,一般不會被視作系統性風險,但美國政府亦明白目下市場虛怯,所以很快出手接管。SVB是事件的火藥引,倒閉原因是典型擠兌。
2%的背後
作者:張宗永2023-03-14
利率市場跟天氣般乍暖還寒,美國兩年期國庫債券息率3月初上衝5厘,債息去年9月拾級而上後,股債市場罕見同時走入熊市,令市場質疑鮑威爾這第一個非經濟學者出身的聯儲局主席的決定。
30年以還 政府變大市場變小
作者:張宗永2023-03-07
過去3年,新冠疫情令全球經濟遭受巨創,大家都接受並且期望政府擔當領導角色,出手防疫和救市,某程度上犧牲了個人自由和私隱亦在所不惜。自由市場會否變得愈來愈小?
商而優則仕?
作者:張宗永2023-02-28
商而優則仕,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成功的創業者都有一種勇往直前殺無赦的精神。但政治卻要講求折衷。
富貴如浮雲──印度版
作者:張宗永2023-02-21
假定阿達尼帝國最終跨台,阿達尼的個人富貴夢固然化為泡影,購買他債券和股票的投資者,亦會損失不菲,但他為國家所做的硬件仍然存在,莫迪通過一個商人借錢去完成他的建設夢,算盤是打得響呢!
又一火熱機械人出台
作者:張宗永2023-02-14
ChatGPT的普及,再一次惹起大家關注AI是否會取代人類?將機器超越人類的臨界點,定在仿真上,是誤判。當機器有一天能夠超越人類,進行一些人類本身沒有的思維,那才是真正的警號。
《毒舌大狀》觀後感
作者:張宗永2023-02-06
現實生活中,有別於劇情所述,道德絕對不是common sense。我們需要良好制度,而不是道德判官。
談兔也談中國出生率
作者:張宗永2023-01-30
踏入新年,根據最新統計,中國已經不再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居首位是超越14 億人口的印度,除了量之外,更令人關心是中國的生育率急跌。
皇恩浩瀚之餘 長遠未減政策風險溢價
作者:張宗永2023-01-17
這一兩年北京一些重要措施,從好的方面想,都是為了老百姓的福祉,但執行時所產生的collateral damage,代價很大,惹人質疑達到同樣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