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與樑

綠色能源外交
作者:張宗永2024-05-08
歐美跟中國這方面的爭拗,短期實在看不到解決方法。如果我們考慮到全球的政經形勢,中國需要在西方國家之外多結朋友,拉丁美洲很自然是中國再生能源產品的出口對象,這既是生意,亦是外交。
沒有共贏 何來世貿
作者:張宗永2024-04-24
耶倫此行放出的姿態,基本上像伊朗和以色列互射的飛彈,沒有殺傷力,目的似是為拜登競選造勢。她雖然提出產能過剩的指摘,但沒有進一步提出懲罰方案。其實,貿易應該是商務部長雷蒙多的範疇,耶倫越俎代庖。
深圳才是香港的真正對手
作者:張宗永2024-04-17
「山高皇帝遠」,深圳的長處是夠膽創新,位處邊陲。內地開放初期,第一波的地產和科技創業者都是來自深圳。半世紀前的深圳是一片農田,今天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商業城市,其中有不少是借鏡香港。
撲朔迷離的阿拉伯王族名字
作者:張宗永2024-04-10
阿里名為Ali Rashed Ali Saeed Al Maktoum。Maktoum是迪拜統治家族的姓氏,但阿拉伯酋長宗族繁衍,究竟全國有多少個Maktoum?誰掌權?誰是近親?外人不容易看清楚。
新聞版權屬誰?
作者:張宗永2024-03-27
ChatGPT 創造了歷史上新增用戶的記錄,社會對AI的反應之激烈和迅速,是前所未有的。OpenAI 雖然很快便贏得了聲譽,但謗言亦很快隨之而來,OpenAI面世不久,便已經惹上不少官非。
私募債為全球投資新寵
作者:張宗永2024-03-20
今日高息債市場和40年前已有很大分別,香港很多私募債都是以房地產作抵押品。美國的融資市場比亞洲多元化得多,曾經做過一些項目,抵押品是科技公司的知識產權(IP),甚至找來保險公司為IP 價值作擔保。
兩家「藍血」銀行的表現
作者:張宗永2024-03-13
摩通和高盛股價表現分歧,其實亦反映了近年銀行業務哪一塊吃香,哪一塊不吃香。
12萬人的邦交值多少錢?
作者:張宗永2024-03-06
對於用錢來換取邦交或選票,我並沒有道德批判。政治本來就是交易。同樣道理,用「蛇齋餅糉」去換取選票,和用民主自由平等去吸引選票,都是交易。選擇哪一種,端看人民的質素。
北水救港?
作者:張宗永2024-02-28
舊香港已死縱是事實,大家應該着眼新香港該如何再出發,這才是務實和積極的態度(很可惜眼下全世界的政客都嗜賣糖衣假話)。
球王缺陣
作者:張宗永2024-02-21
特區政府為了香港再出發費盡苦心,但往往誤判「大眼雞當炮艇」;夜繽紛不一定全城舞動,球王缺陣也不用與香港和國家的面子掛鈎。
當人類將決定權讓給AI時
作者:張宗永2024-02-07
歷史一再證明,選民投票是憑感覺而不是憑理性。支持英國「脫歐」的人,又有多少真正明白當中的利害?支持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鄉巴白人,又有多少人懂得計算特朗普宣稱製造的工作職位,有多少水分?
中國的追雪一族
作者:張宗永2024-01-31
Club Med Grand Massif Samons滑雪度假村在2017 年年底落成。訝異的是,我還以為有復星這樣的股東,他們會大力招徠中國遊客,但400多間房間,我估計中國內地遊客不到十分之一。
我和我的猶太同事
作者:張宗永2024-01-24
作者認為,猶太人寄居在別人的國家上千年,但時間長了,往往滋生當地原居民反感。至於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爭拗,真是有理說不清。猶太人經常引用的祖宗地說法,也不是滴水不漏的。
選舉年的擔憂
作者:張宗永2024-01-16
我覺得在對華問題上,美國的主流民意早已經達成共識,誰做總統影響不大。在某程度上,拜登外交經驗豐富,縱橫捭闔,對中國製造的麻煩更多。
國債CDS的啟示
作者:張宗永2024-01-10
西方評級機構好處是按數據辦事,相對客觀,壞處是一般都缺乏先見之明,沒有前瞻性。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前景還看中央
作者:張宗永2023-12-20
至於「香港已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之說,我認為金融市場和環球政經形勢都是動態的,我們不應該停留在緬懷過去。况且, 改變往往帶來新的機會。北京必須認識到在美國圍堵之下,國家更需要香港這一對外窗口。
禍福相倚
作者:張宗永2023-12-13
那天跟清華大學的MBA學生說:我在職場上的發展只是一連串的意外而已,主觀因素比外在因素低很多。但總體而言,我是幸運的,亦很享受職場上亂打亂衝這過程。至於說「安不可思」,人算當然敵不過天算。
內地和海外金融職場的De-coupling
作者:張宗永2023-12-05
內地市場衍生工具貧乏、做空成本昂貴,形成大部分的量化交易模式都是以追趨勢為主導。在海外,隨着電腦軟件和硬件的突飛猛進,量化交易在市場活動上的比重愈來愈大,國內只能說是發展可期。
OpenAI的初心
作者:張宗永2023-11-29
美國是一自由度很高的資本主義國家,亦因為有這樣的土壤造就了很多科技神話。但社會是否應該完全被利潤牽着走,很多人都存疑,包括一些既得利益者。
沙包的悲哀
作者:張宗永2023-11-21
這邊廂,習主席和拜登漫步花園,那邊廂美國本土繼續有一些新的經濟打壓中國手段,例如美國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退出香港市場。
禁書帝國
作者:張宗永2023-11-14
是自我審查乎?是掌權劃的紅線劃得太模糊乎?在內地可以買到的書,在香港買不到?我很早便曾經在專欄說「何妨京官治港」,也許掌權的人多一點自信,反而會多留一點空間與百姓。
中國能否成為以巴衝突的受益者?
作者:張宗永2023-11-07
中國是區內最沒有歷史包袱的新興勢力。美國和前蘇聯自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後,兩國努力扶植代理人,形成劍拔弩張之勢。中國早前一力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兩家世仇在北京破冰,證明了它的影響力。
薯條哥的女友
作者:張宗永2023-10-31
埃里森5 歲開始閱讀Harry Potter。小學畢業校刊中,她列出最喜愛的書是《無比敵》,被同學視為另類。很明顯,有異於一般女孩,她不着緊別人對她的看法。高中畢業時哈佛、MIT 和史丹福都錄取了她。
以巴衝突的時間緯度
作者:張宗永2023-10-24
二戰後,英美兩國為了經濟利益和對殖民主義的不同看法,在中東較勁。今天,美國是以色列的鐵粉。羅斯福當初曾經拒絕接受逃避納粹迫害的猶太難民入境,後來因為垂青國內猶太人的選票才轉軚。
香港老牌廠家的前世今生
作者:張宗永2023-10-17
傳統香港廠家胼手胝足,用創業精神將生意由小變大,由大變得更大,國家和工人都受益。但時移世易,轉型是必需的,但往往也是痛苦的。
收編後的幣圈 不一定能保存客戶
作者:張宗永2023-10-10
加密貨幣熱潮新興時,給人印象是商機無限,所以吸引了不少從事衍生工具業務的年輕人,從投行跳槽至幣圈。今天,監管機構對這些野蠻人的玩法已經相當了解,民情的取向亦是棄創新求監管,政府開始落重藥收編。
男女職業足球 同工不同酬
作者:張宗永2023-09-26
去年球員曾經因為同工不同酬,與美國足協鬧上法庭,美國足協最後賠償2400 萬美元,並答應改善女足酬勞,包括獎金分紅。
零售綠債值得買嗎?
作者:張宗永2023-09-19
總括而言,今次零售綠債條件比其他產品相對優勝。我相信特區政府推出綠債,除了造福香港市民外,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是維持香港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吃飯之難
作者:張宗永2023-09-12
寧左勿右是內地傳統,但香港的成功之處是走中庸之道。我很不明白有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為什麼會事無大小,也紅得發紫。
運動洗白
作者:張宗永2023-09-05
體育活動受歡迎,當然和金錢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反過來,金主要用銀彈增加自己的影響力,也是自然不過。但是,體育是否真的可以用來洗白,倒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