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其實是由芝大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德拉提出。較少人知的史德拉定律(Stigler’s Law),卻原來是史德拉的兒子為表揚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莫頓的父親而命名。
在贏家通殺的賽例下,父碌足以令實力接近的頂尖選手收入非常不同。大滿貫比賽雖未至贏家通殺,但冠軍獎金比亞軍高出一倍。費達拿的廣告收入,更往往是比賽獎金的好幾倍。成功靠父碌,皆因現代競爭激烈的勞動市場有贏家通殺的「巨星現象」。
辦好公平兼優質基礎教育,減少父幹影響以後便苦幹必成功?都話成功靠「等等」,「等等」究竟有幾多係真父碌,下次再談。
政治不正確的另一解釋,是智力、樣貌等的遺傳,令成功的父母較高機會有成功的子女。講到尾,又係運氣。
免費午餐人人都想食,不過,現實是共享平台都需要揾食。
普通市民和政府的分別,就是政府能夠靠增加貨幣基礎找數,而你和我冇錢找數只能以欠債解決。小市民在一張紙上寫下「這是十元」,沒有人會相信,但政府卻有這個權力和信譽,將一張紙變成貨幣。
歌手或樂隊利用眾籌來籌集錄製唱片的資金已不是新鮮事。外國出名的眾籌平台如 Kickstarter.com 裏有不少項目都與音樂有關,另外,不同的地方亦有一些專為音樂眾籌而設的平台。
究竟是一代不如一代呢,還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這是歷久不衰的爭論。尤其潮流興世代之爭,出來加一把咀的大不乏人。近兩年,青年政治新星不斷湧現,繼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後,又有學聯的幾位大學生,近來則有立法會補選得到6萬多票的本土派梁天琦(按:他和我沒有血緣關係)——於是,不少人走出來意圖解釋這現象。 誰說年輕人為薪酬參政? 經濟學界前輩說部分鼓吹港獨的「廢青」有人格障礙,我身邊沒有這方面的專業朋友,所以不能予以評論;亦有專為年輕人「起機」的行政會議成員兼立法會議員說年輕人是為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薪酬吸引而參政,更舉例指:「區議員薪酬是大學畢業生起薪點的兩、三倍。年輕人爭相從政,享受在鎂光燈下且合法成為民選議員,我能理解他們的興奮。」 年輕人真的為了薪酬而參政嗎?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是個供應的問題。我們要看的是,議席相對其他職業是否愈來愈吸引。 2008年至2012年間,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中位數幾乎沒有變過,相反立法會議員卻愈來愈尊貴,月薪由7萬元左右,升至8萬多元,升幅超過10%。另外,青少年(15至24歲)的失業率,在這幾年間都維持在10%以上。 雖然議席看似變得更吸引,但亞太研究所的研究助理替我翻查立法會資料,發現2008年和2012年當選的立法會議員平均年齡幾乎一樣(都是55歲),最年輕的議員都是32歲。而且,印象中這兩屆參選人士的平均年齡不是特別年輕(2012年的參選人士平均年齡約43歲,2008年的數據因時效問題已不能在政府網上找到,但從各政黨名單的組成來看,其平均年齡應不會與2012年有太大差別)——更吸引的薪酬並沒有令更多年輕人在2012年參政。在對年輕政治新星的需求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從供應的角度解釋年輕政治新星的湧現似乎有點牽強。 既然不是供應,那便是需求的問題。為什麼年輕的政治新星愈來愈受歡迎?是因為大家對舊有政黨固步自封十分不滿?還是如該雙料議員所言「社會流動性低、樓價卻持續高企」令年輕人不滿日增?這些問題我還是留給她的智庫努力研究吧。 原刊於《am730》,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亞新社)
同人唔同命,同場唔同價。夜場,男女收費不一;商場,大小租金有異。Ladies’ Night 優惠女士,為吸引人流到夜場消費;Anchor Store 優惠名店,為吸引人流到商場購物。
傳媒做標題黨吸引讀者無可厚非,但所問非人加上胡亂分析誤導大眾之餘,也叫怕惹上官非的小商戶心驚膽顫。可悲的,是這種打擊奸商的報道有其市場。更可悲的,是敢言的專家學者大有人在,勇於作出一些「跨學科」的判斷。信奉權威的記者照單全收,好心做了壞事。
金翅憤怒鳥,將對「香港因素」有政治及經濟兩大啟示作用。
最明顯解釋是科技進步。
表面上只涉及財富轉移的退休保障,設計得宜原來是一種屬於政府購買的長壽保險。
退休保障是關係幾代香港人福祉的重大議題,冷淡處理不是有承擔的政府所為,是是旦旦也不是市民應有的態度。
影帝關心環保議題一直不只是做戲咁做。較少港人留意到,是狄卡比奧的綠色投資。狄卡比奧有份投資兩間與環保有關的 startup,都值得討論。
批評三流腦子的怪談謬論,用不着一級腦子。
舉一個例子,要攜帶港幣500萬港元現金潛逃,等如5,000張1,000元,但換成10,000張500元則笨重得多,較難掩人耳目。
滙豐首先是一間本地銀行,主要業務一直在亞洲,遷冊到倫敦不見得發展特別好,每年繳稅卻特別多。但公布放棄遷總部時市場反應不失望。不代表香港地位受冷落、唔可解讀為對香港經濟無信心,咩話?
年初一,美國大學上課如常,在寒風中跟朋友暫別。他駕車南下,我回到辦公室,打開電腦,在社交網頁上見到「開槍」兩個字。
香港學者專家愛作預測,樓市跌多少、股市升多少言之鑿鑿。數字來歷不明,估錯冇後果估中有彩攞,你話信唔信得過?
退保諮詢比較「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兩個方案,戴蒙覺得奇怪。世界上退保制度何其多,也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理想方案,局限於兩個問題多多的方案,無視香港的實際情況,如此諮詢不會為香港找到一個適合的制度。
主人養有兩狗。一隻叫「在岸」,體型龐大,飼養甚久,從前只在花園跑,主人近年打算帶它到外面走;一隻叫「離岸」,幼稚嬌小,愛好自由,常常給街上事物吸引。
當年,蘋果有果粉向他們認識的朋友免費推介蘋果產品;今日,毛記有毛粉更上一層樓,向他們其實未必太熟的網友免費推介毛記贊助商。
量鬆下,通脹何以向相反方向走?美、歐、英及中等通脹約在1%徘徊,低通脹幾乎是全球現象。有何全球性因素導致低通脹?
只要跳出政府諮詢的「A餐B餐」框框,退保問題根本不應是什麼世代之爭。如果在你們面前除了「A餐B餐」,還有「C餐」,你們會怎樣選擇呢?
右派的朋友,請停止「全民退保必爆煲收場」的偽裝科學言論,亦不要再講希臘提醒政府謹守穩健財政紀律的神話故事;左派的朋友,請留意老人貧窮問題有多嚴重不能單看入息而漠視消費,亦不要以為多方供款便代表老人生活由多方負擔。
在香港人愈來愈長壽的情況下,把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與平均壽命掛鈎即是把獲發全民退休金的歲數慢慢推高。這有助提升整個全民退休金計劃的可持續性不容置疑。
在世代政治角力下,要拿退休金就得先退休。退休金鼓勵上一代離開勞動市場,後果是增加下一代晉升機會。簡單來說,退休金非養老金,而是下一代向上一代付的上位金。
見70後徐家健和90後渾水為港鐵(066)派息事件吵個不休,我這個夾在中佬和文青之間的80八十後忍不住加把咀。
超支情況下,再反高鐵我們也須承認「封頂方案」政治上有其可取之處。港鐵股價亦在封頂方案公布後不跌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