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聲音大是預計之內,不過反對也要有理有據才鏗鏘有力。在我看來,起碼有兩個反對東大嶼填海的理由是不着邊際的。
將青少年及兒童健康放在首位,加強規管甚至禁售口味多多的電子煙吧,何必要賠上加熱煙民的幾多個十年壽命?
民間特首劉德華被民間網友狠批「多年形象,一鋪清袋」。林超英認為2000公頃人工島是一場可能「一鋪清袋」的賭博。把政府全部儲備去建人工島就必定「一鋪清袋」嗎?
我希望在這次土地大辯論之後,大家會對以下兩個問題取得共識。
經濟學者以及其他行業的專家常常拋出數字,例如「佔中令香港損失X億」聽起來好像很可信,好像經過電腦神算出來一樣,但其實大多數都是資料不全下作出的粗略估計。
你會話:你沒有一個富爸爸,哪有錢供樓?我想講:買樓未必等於供樓。
漂亮說話不能當成實用面積,矯情論述不能幫你儲首期,解決現實問題往往又市儈又充滿銅臭味。經濟學者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土地不是決定一切,不過不解決土地問題香港的樓市就仍然會好閉翳。
阿信屋的興衰提醒香港人,即使霸權想盡辦法橫行無忌,省一點口舌之爭,市場競爭從來存在。
2017年4月金管局一份研究報告成了科學證據的泉源,用科學說明樓價高企的原因。
關於《土地大辯論》左右之爭的一個戰場,是發展農地時政府應運用《收回土地條例》還是公私合營?
科技再進步,「真人」做一些事仍有價值,消費者還是願意花錢花時間去欣賞。
當內地十年前出現問題奶粉,十年後再有問題疫苗,就算其間香港佔中國GDP的比例一跌再跌,香港仍然是內地家長的避險首選,就像你仍是我的首選。
我根本不太相信這些估算數字,因為它們背後的假設是貿易貨品之間的替代彈性非常高。
說過了,冇贏家的貿易戰不容易無緣無故真打起來。減慢美國的頁岩氣和頁岩油出口海外,美國本地的頁岩氣和頁岩油消費者或成最大贏家。
在分組賽階段,大家都未意識到VAR會令自己在禁區範圍內的毛手毛腳如此無所遁形吧?
不知道什麼是空置,其實又是因為單位空置就像工人失業或浪子失戀一樣,單位空置可以是專業求售,也可以是度假之用,亦可以是外來人投資等升值。
左翼朋友在反對市建局亮劍收樓的同時,亦要留意贊成政府用同一把尚方寶劍向發展商收回農地其邏輯與前者是否一致。
其實「經濟3.0」不是反對興建任何公屋,所謂「驚世講法」只是指出政府收地只建公屋被忽略的客觀後果,同時提醒大家公屋制度的根本問題在無效率。
先問大家兩個無厘頭的問題,皆因我在網上和報章頻頻見到以下句子:「高球場佔地170公頃,面積相當於整個荃灣。」
為何左翼論述明知近年庫房水浸,仍建議政府抬高地價把市民利益輸送給政府?
所謂「囤地」,其實是投資土地,透過市場交易把土地的產權合併,方便土地擁有者以後能更有效釋放土地價值。
馬爾薩斯式的擔憂,由十八世紀末一直流行至今,搞到Thanos都要化理論為實踐。
辯論隨意,皆因這一大堆好處壞處都是沒有數字支撐的論點,比「大報社論」更難以捉摸。
只要肯付出,其實在頹系畢業出來都會有一番作為。
宗教始終不是科學。他們說的「黃牛經濟學」,問題並非大錯特錯,問題是錯中有對反而更易令人誤入歧途。
就當賣債空前成功,美息大升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伴隨的結果是美國入口下降,中國出口製造商首當其衝,不利中國經濟增長。
問題是,事前大家都已預計子華神最後一次棟篤笑,肯定會一票難求,子華神又為何不提高票價,減低租值消散,金盤啷口前大賺一筆?
仲講派錢,Out啦。然而,具社會價值的新理念,政圈裏未必有票,市場上不一定賣錢。
要真的「牟取暴利」,那就要在沙士時囤積,在臨跌市時放賣。換言之,「囤積居奇」其實有助在樓市高峰時壓抑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