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各行各業都呈現一定程度洗牌狀態,包括權力、資金,都被重新配置。
交易所同時建議修訂現行退市安排,構思中主板公司可最長停牌兩年,創業板公司則只可停牌最多12個月,兩者一旦未能提交滿意的復牌建議,統統要除牌。
為了避免再淪為點心或成為被新一批蟹貨套牢捆綁的苦主,面對大中小股,了解行業、了解公司、了解管理層、了解趨勢,除此之外,其實沒有其他良方去避免中伏。
去年內地新出生的人口按年升8%,但同期學校數目,卻由2010年的近37萬間、降至大概只有34萬間左右。
中港市場之間的分割已經變得不太清晰,監管上由分工及合作,會否變成為某程度上的一體化,可能是往後要留意的問題。
美元持續受壓,中國財政部發債抽水踩多一腳。中國股市緩步升,貨幣續升值,反映特朗普與習主席在管理金融上勝負分明。
似乎有更多投資者相信,低利率環境是未來幾年不能改變的格局。
內地在打槓桿及控風險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治標與治本只是一線之差。
傳統學府大多充斥千篇一律的理論,部分學者長期活在象牙塔內,大學畢業生根本談不上是百般武藝。行內職業專才教育,某程度是可打破傳統教育在書本上的局限。
澳門很多年前就用一套最簡單思維,就是用錢解決問題,年年派錢,個個開心。
貨幣發行局制度似乎有所失靈,並且需要調校,已是不爭事實。
險資在持續一段時間增加港股持倉後,會否因為保費收益增長減慢而受影響,似乎仍然要觀察。
從好的方面看,內地銀行比起西方更肯負起責任,為實體經濟提供一定作用。
尤其市場流傳一種誤解,以為不是持牌人就不屬受監管人士,可以為所欲為、裏應外合、妖言惑眾。
長實收購已並不吸引眼球,最令市場再有揣測是,系內會否因而再來一個第二次重組。
刻下中國經濟表現一片大好,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第一引擎,不僅未有帶旺全球經濟,反令美國經濟開始呆滯?
應付商業用地需求,的確是一道超級金牌,但請看看政府所犯的錯誤吧。
聯儲局加息多一次之後,隨時就此結束加息周期,而剩餘的一次,亦未必是今年。
證監會在市場的DQ功能是一直存在,而且是不容低估的。
內地金融機構勢力必然進一步抬頭,不消幾年,香港的外資大行要靠邊站了!
如果社會責任一套,是同時間要建基於社會穩定及國家安全的話,其實內地對網上平台的還以顏色是陸續有來。
說穿了,香港過去十幾廿年,金融市場這口飯來來去去都是靠股票維生。
基於監管從來是滯後於市場前提下,要迫監管走在市場之前,即相關規則或比實際需要更嚴格。
內地資金之外,父母為子女置業已成為了風氣,以前如是,現在更屬於必然。
近期,多間外資大行、市場名家都異口同聲,呼籲扣緊安全帶,調整隨時迫在眉睫。
監管當局打從前年股災後,既打造穩定派息及盈利增長故事,期盼股民重回價值投資。
受益的或是現行一批「8」字頭股份,在未來供應潛在受限制下,殼價可再更水漲船高、奇貨可居。
假設A股國際化夢想成真亦不要過分腦發熱。
從1998年起滙豐派員出任恒生CEO以來,今次為首度由零售業務出身要員擔任。
在本港跟很多人談資產市場泡沫,大部分都是充耳不聞,反而在澳洲,處處都有所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