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石油巨企阿美上市的啟示,油價也許續居高不下,其次當然是炒作港股市值膨脹的一年。
港股不斷錄得歷史性新高,有人更稱之為「港股大時代」。所謂「貪字得個貧」,市場愈貪婪,風險就愈大。
中資行的冒起,無疑大有吐氣揚眉之感,但對本港金融從業員而言,是機會抑或風險,反而更值得重視。
一年前筆者曾口出狂言,說恒生指數會到達4萬點。一年後,恒生指數超過3萬點,但面對持續升勢,反而擔心。
看新聞如果只為獲取共鳴的宣洩,社會根本毋須再有專業新聞機構存在。專題及探索的深入報道無疑是出路,但靠的是一批有素質、有思考、有理念的傳媒人操刀,遺憾已買少見少。
對強貨幣這件熱薯仔,似乎最願意承接者只有中國。強國政策下,豈可讓貨幣續走弱,尤其去年市場對人民幣利淡預測全數落空,只會令當局信心更強。
在港實施全流通,基本上是一個港股市值擴容政策,令港股佔國際指數比重也一併提升。中資股在港市值比重只會增加。
內地環保部對治理大氣污染政策相當進取,但「煤改氣」推進,在執行上未反映事前進行多角度全盤思考,忽略供需失衡及天氣問題。
科技是方便人類,而非支配人類。智能手機的冒起令人類對科技產生依賴及沉迷,結果現在人人變得「機不離手」,生活離不開手機。
比特幣價格持續大幅波動,美國交易所認為要插手介入,但結果提供比特幣買賣的平台或交易所眾多,無法阻止。
亞洲金融論壇是財金商融界年度盛事,嘉賓探討未來一年的挑戰與機遇,今年加入創新及科技元素,涵蓋更廣泛議題,為未來做好部署。
在機械化、自動化大趨勢下,人性與溫情、及人與人之間基本尊重統統都消失。社會進步人性倒退,難道是新世紀新時代的新常態?
領展上市後,翻新很多原為房委會物業,然後不斷對旗下商舖加租,結果小店承受不了高昂的租金壓力而倒閉。領展忽略社會責任,備受市民批評。
任何行業及企業,只要沾上科技,猶如披上溢價保證。只要銀行續提升數碼銀行用戶佔比,成本比率續有下降空間,回報率續提升,增派息空間。
內地債息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通脹預期升溫,但真實原因是除了內地嚴打槓桿外,或多或少是建基於資金配置正常化。
港股的結構、內容、操作都跟以往出現微妙但又明顯的變化,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在國際投資者眼中會否反過來吸引他們進場,來一次大博弈呢?
人生幾部曲,正正可能在不同時期,為不同的「位」而有所煩惱。
金融業一直被中國視為涉及安全範疇部分,故即使十幾年前加入世貿協議有過承諾,惟當局遲遲未有加快開放。
本港市場無疑是基於商機或國家任務,在政策及定位上有所傾斜,但如作為聯繫者的角色定位,爭取大型企業在港上市才是省招牌之作。
習近平深謀遠慮,斷估他會明白權威管治需要建基於強人,這是作為過渡的一種。
容許強積金有更靈活運用及作為支付置業首期等,都應持正面態度看待。
近年內地冒起的一批貨幣基金因有高回報招徠,吸走不少銀行存款。
數港股歷史,老行尊當然一一話當年:紅背心、七三股災、八七停市、九七及九八等。
入股阿里與騰訊事小,能將民間大數據做到半官方化,既共享,甚至擁有,才是重點所在。
研究報告以後等同拜金主義,尤其客戶所費不菲,豈會願花錢在分析部門的副手身上?
最簡單想法是,阿美在港上市,先決條件是新股通的落實,現在看來,似乎並非想像般容易。
不要忘記,作為巴黎協議簽署國,兼且美國退出,一旦中國再用幾年,成為電動車、潔淨能源等樣板城市,屆時全球都要為之臣服。
花旗前行政總裁潘迪特早前說過,因為科技發展的結果,幾年後金融行業有三成工種將會被人工智能全面取代,行內部分人士認為並不是憑空之談。
既然窮一輩子辛勞與積蓄亦難成大願,政府忽然救世主上身,即使評論界反應參差,很多市民心底裏還是有絲毫期望。
當自由市場主導大前提失效,監管主導必成為關鍵時刻協助市場撥亂反正去蕪存菁亡羊補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