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制度下,美國人既無能力亦無注意力去處理自己的問題,只用打擊中國和社會主義來引開國民視線。最資本主義地方,不做也罷!
筆者在上世紀90年代就知道美國MBA連報告也寫不出的,因為學位也可以「共讀」而得。美國的「知華」人士愈來愈少,從留學生數目就可知,日後只會更無知。
習大大宣布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稱「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三者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三者要有機結合。
奧巴馬年代,2009年財政赤字才1.41萬億美元,特朗普和拜登,這兩位大花筒竟毫不費力就把美國赤字推至最高峰。面對中俄伊沙的種種崛起,美國能不怕嗎?
印度永遠只是印度。不是Anglo-Saxons的一部分。雖然也説英語,那只是精英那一群,為數不多。目前觀念和利益一致,演講大受歡迎,但能久嗎?
美國沉淪不是世界之福,如果拯救這個「周身病」的巨人,是這一代人的問題,50萬億美元國債是極限了!哀哉!
巴菲特的夥伴,99歲的芒格,雖然已坐輪椅,頭腦清晰得很。他最大教訓是一生都要躲開有毒(toxic)的人和事。
布林肯之行是實在的,他避免了成為1979年建交後第一個在任內未訪問中國的國務卿,還達成5個合作方向,有所交待,合符美國明和暗圍策略。至於習大大和拜登何時會面,還看時機,秦剛赴美之行看來也近了!
在拜登所領導的Team B人馬,都只是學院派,只能「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將好事幹成壞事。推行「民主自由」洗腦早已在全球南方行不通,時來天地齊使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美國真正風險是普通人不注意的無資金支持的負債(Unfunded Liabilities),高達185.1萬億美元,剛剛和美國全國資產打和,這些負債只會愈積愈大,一減世界大亂。
拜登和特朗普也許也應問計於機械人,才能學會基辛格的「友好」、包容和不好戰,天下才會太平吧!基辛格說再活百年,才能找到西方如康德的人物。善哉。
到2023年,忽然發現,全球東方和南方都要自主了。
最近和香港各路英雄談天,最熱的3個問題是,一,台灣會不會打起來?二是美國會不會債務違約。三是有無用過ChatGPT,是否擔心因此失業?
單是中國促成了沙特和伊朗的歷史性和解,就是美國做不到的。中國外交是朋友滿天下,來者不拒。
從金融中心角度來看,東盟十國有新加坡,「三省一市」有上海,「大灣區」有香港,日後發展各有千秋。要從創業成本,同城效應,工業基礎,市場規模和一帶一路聯繫等因素來比較。
2023年4月,英國顧問公司發布的GDP比重(以PPP計),金磚國31.5%,G7 30.7% ,金磚五國首度超越G7。西方不要參加,只自蒙其損,世界只能「和而不同,和諧共生」,一個「和」字主導全球。
西方人最近流行的說法是不能太依靠中國的出口,希望收縮。其實自21世紀初以來,其他市場已漸漸取代西方而西方卻不自知。
美國銀行界誰是最佳,誰也不知道了。信用評分也反應太慢!禍事不遠,大到不能倒,小也不能倒,美國做到嗎?不能!
美國銀行風暴會不會就此過去呢?如果看歷史紀綠,是不會的。15前雷曼兄弟那一次,僥倖將「大到不能倒」的都救了,如今也沒留下幾家了。
美國的銀行危機令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在2023年4月12日下跌至17.38萬億美元,即使中國GDP也許比不上美國,但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卻老早超越美國,此次美國的銀行危機,是否會改變投資觀呢?
美國矽谷銀行出事,是管理不善,FRB也是監管不力,第一共和銀行亦是如此。要將問題指責特朗普改革之故,只是藉口。
93歲的巴菲特一方面說,美國的銀行危機並未過去;但另一方面又說,20年或50年內,美國和日本都會更強大。預測50年的事會否準確,且看一段中國歷史。
法國IPSOS所做的140國家調查,調查是「自我感覺」是不是幸福,中國受訪者的自我感覺幸福排名2020年93%,第一;2023年91%,亦是第一。移民不知為了什麼?
在美國老白男眼中,日本仍是那個能力低下和未及成年的12歲小孩,日本能夠接受嗎?
倒閉的簽名銀行被收購,其房地產業務居然冇人要,為什麼?
2023年4月,馬克龍訪華,在廣州松園上了一場文化盛宴,品茶聽曲。返回法國途中,就說出歐洲人要自主,不當美國附庸,更提台灣問題,不站邊美國。可見這一曲「高山流水」嘆知音,馬克龍聽進去了。
人民幣國際化不必一蹴即就,但後美元時代肯定開始了,制裁俄羅斯,已反噬美國了。
美國本身問題不斷,卻要將其民主人權標準和生活方式強加於別國,實在虛偽之極。
西方制度已無法產生優秀的領袖,英國2023年負增長已是板上釘釘;美國是對中國認知倒退,達到無知和歇斯底里狀態,只以為拼命增加軍費就會安全,還對罷工抗議無動於衷,中國只能做自己的事。
日本傳媒將自己標籤為「寒酸日本」,30年前的「1億中流」已變成今日的「1億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