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如果選擇出席播放國歌的場合,都應該尊重各國的國歌。然而,若法律強制性要你尊重國歌,我不禁感到有些不妥。
如果外國高科技公司無法登入Google,WhatsApp,Facebook和Twitter,還願意將未來押注在大灣區嗎?
在我看來,建制派並沒有贏得選舉;民主派卻輸掉了選舉。這並不是含糊其辭的說法。建制派的勝利只是因為一開始就使用針對反對派的妙計。反對派最高人氣的候選人被政府取消資格,僅這一點就歪曲了選舉的原意。
香港是否處於彌留狀態?是的,然而會死去的只是我們原來熟悉的城市,香港會與其他內地城市一樣地活着。上海並沒有我們享受着的自由,但它卻正在蓬勃發展。
林鄭的「燃點希望」口號,又是為了什麼呢?她是否意指香港失去了希望,在她的領導下,香港人可以重燃希望嗎?
像多數其他香港人一樣,我知道林鄭會避談政改這種令人不快的議題,一如她去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那樣。不過,除了政改外,有些議題她亦從未觸及,然而特區政府和北京領導人卻遲早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北京看事情與香港人往往有很大分別。我們只看到一個沒有腿的瘋狂團體,北京卻看到一頭怪物。它的一貫做法是把他們認為對共產黨哪怕是最微小的威脅,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都扼殺於萌芽中。
奧巴馬是位天才演說家,他的演說總是令我着迷,這次也不例外。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他其中一篇最精彩的演說,包含了對特朗普的尖銳批評。
林鄭月娥把23條和政改兩個問題擱在一旁,專注緊逼的房屋問題,這是港人最關心的事情。鑑於北京與反對派雙方的意識形態存在巨大分歧,兩者之間建立互信,實在是說易行難。
無論你生活在中國、西方;美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人性都會反感於無辜的孩子被貪婪傷害,若人們的聲音反而沉靜下來,責任在於貪婪者。
香港炙手可熱的房地產市場,是富裕的內地人和國際投資押注的好地方。他們的熱錢,加上本地人覺得樓價會繼續攀升的心理預期,意味着泡沫將不會爆破。
反政府遊行的低參與率可能意味着人們已經死心,不再相信他們的聲音能改變什麼。當人們在實現政治變革方面失去希望時,他們的放棄並不是政府的勝利。
陪審團裁定梁天琦有罪後,他年輕的生命必須在牢獄中耗費數年時間。當然,他可以上訴。儘管許多人最近指摘我們獨立的司法機構有政治偏見,但他沒有理由不能獲得上訴得直的機會。
今天年輕的一代,將是香港未來的棟樑,他們會是納稅人、學者、商人、公務員、專業人士,以至普羅市民。如果社會各界的市民不承認他們是中國人,那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着什麼?
特朗普在Twitter發帖,給他的選民洗腦,令現在美國人彼此視為仇敵,動搖了國家民主的基礎。
我理解的獅子山精神,正是久違了的互助精神。獅子山精神一去不復返,是因為香港社會已沒有它存在的空間。
範圍遍及全港的公眾諮詢正在進行,目的是要找到覓得土地的最佳辦法,來因應我們未來的住房需求。這肯定是一場充滿爭議和分歧的辯論。
如果特朗普放棄堅持,那些在總統選舉中因他承諾「讓美國再次強大」,並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決定投票給他的人,將失去對他的信任。
我曾經說過,反對派在政治上不可能與政府達成全面和諧,理由很簡單,這會令其失去作為反對派的地位,更不用說其核心選民基礎了。
他們大都基於以下兩點來分析:姚松炎的敗選,是反對派在地方補選的首次失利,建制陣營亦已打破了傳統上反對派對建制派55%:45%的得票比率。
陳茂波未雨綢繆的儲蓄版本是投資未來,投資於提升服務業和支柱產業的優勢,以緩解經濟困難時期可能的打擊。
香港人會接受北京的「大棒與胡蘿蔔」策略,還是自然傾向與西方一道捍衛香港的自由?
為了原則的理由,進一步令香港年輕人離心離德,在政治上是否值得?
現在爆炸的計時炸彈,其影響始終會消散,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高枕無憂,新的政治爆炸將接踵而至。
香港將如何走出目前所處危險的法律旋渦?沒有人知道,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
泛民主派希望能在3月的補選中重新「武裝」,但如果他們不能贏回全部四席呢?如果他們在之後的補選中不能贏回剩下的兩席呢?
蓋茨說:「我們的孩子將接受一流的教育,並可得到一些錢,足以保證他們不會貧困,但他們都會離開家庭,擁有自己的事業。」
港深兩地倘要分別檢查出入境旅客,將令造價840億元的港深廣高鐵變成「大白象工程」。
要成為一個敢作敢為的領袖,你必須把新思維的前沿往前推,林鄭月娥正是這樣做。
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斯最近來港被拒入境,是特區政府近期最失策的事件之一,它給了無限的彈藥給反對派,告訴全世界「一國兩制」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