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立觀察

尊法治方能振經濟
作者:胡舒立2016-03-13
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之際,突顯法治的重要,成為今年全國「 兩會 」一大亮點。
匯改必須往前走
作者:胡舒立2016-03-06
把握時間窗口,果斷推進改革。
中國證監會須摒棄「唯指數論」
作者:胡舒立2016-02-28
劉士餘主席履新之際,我們願進一言:股指自有起伏,一廂情願的維穩、拔高都有違市場規律,為智者所不取。真誠秉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的監管者,應當回歸服務者和監督者的本位,而不是扮演市場維護者的角色。這需要從上至下的整體思路調整。
中國糧食改革無退路
作者:胡舒立2016-02-21
大年過後,春播在即。彷彿與此相呼應,「糧改 」再度啟動,有望成為2016年成效最顯著的一項改革。
從美國大選看中美關係
作者:胡舒立2016-02-14
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透過此次美國大選,中國方面可真切感知美國民眾如何看待中國影響,知己知彼,尋求理性應對之策。
中國政府扶持「雙創」不宜越位
作者:胡舒立2016-01-31
近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改委和財政局共同制定的《上海市創業投資風險救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天使投資損失可獲財政補償,輿論一片嘩然。
中國經濟放緩 政府必須轉型
作者:胡舒立2016-01-24
對於中國經濟完成轉變來說,政府轉型其實是目前最大的短板。
大陸的抉擇:以戰略定力應對台海變局
作者:胡舒立2016-01-17
「16年年一輪迴,這不會是兩岸和解的結束,而是管控並最終解決兩岸分歧的開端」
中國「供給側改革」切忌葉公好龍
作者:胡舒立2016-01-10
在一些部門、一些地方,供給側改革流於口號,行動上自覺不自覺地逆向而行。這將是不折不扣的葉公好龍,如不及時糾正,中國經濟的未來極可能斷送。
中國金融馭風險而前行
作者:胡舒立2016-01-03
中國必須在新年伊始,即下決心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為這是一切發展改革宏圖實現的前提。
金融監管改革須破除地盤思維
作者:胡舒立2015-12-27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其實「功夫在詩外」。能否做到立法清晰、職責明確、監管獨立,實際上取決於政府治理能力高下。
解決產能過剩不能單靠一帶一路
作者:胡舒立2015-12-20
有官員寄希望於「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以為靠出口能夠消化過剩產能。現實已經給出了冷峻回答: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帶一路」的胃口不足以消化中國過剩產能。
解決產能過剩不能單靠一帶一路
作者:胡舒立2015-12-20
有官員寄希望於「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以為靠出口能夠消化過剩產能。現實已經給出了冷峻回答:在可預見的將來,「一帶一路」的胃口不足以消化中國過剩產能。
以國際標準丈量中國公司管理
作者:胡舒立2015-12-13
最近一次 G20峰會認可《G20/OECD公司治理原則》,表明中國已接受這一原則,堪稱一次靜悄悄的飛躍,是以開放倒逼改革的另一項重大舉措。
讓氣候目標催生低碳地球
作者:胡舒立2015-11-29
攜手控制地球氣溫過快上升,是人類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全球民眾寄望196個締約方本著最大誠意,以最大靈活性和最高政治智慧,達成最終協議。
恐怖主義當前 中國有責
作者:胡舒立2015-11-22
文明世界對伊斯蘭國的恐懼和憤怒,同時達到頂峰。漫長戰鬥在前,中國必須一盡大國責任。
怎樣給金融監管框架動手術?
作者:胡舒立2015-11-15
無可迴避和延宕,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將是可見未來的「重頭戲」。中國應記取前車之鑑,借鑒國際經驗,充分論證各種方案,盡力避免重入誤區。
中國人口政策須補課
作者:胡舒立2015-11-08
須擺脫狹隘的工具思維和功利思想,將生育權利,還原為本應尊重與保護的基本人權。
調結構須埋葬殭屍企業
作者:胡舒立2015-10-25
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關鍵在於將當前政策主基調從穩增長轉變為調結構。
改革遺志 改革動力
作者:胡舒立2015-10-18
老一輩改革者事業未竟、心願未了。無論國企、財稅、金融、戶籍、土地還是農村改革,都應堅持這一「以民為本」的態度。
再談以對待WTO的態度對TPP
作者:胡舒立2015-10-11
從當年的 WTO 到今天的 TPP,中國再次面對歷史的挑戰和機遇。一切都令人期待。
保障律師權利重在踐行
作者:胡舒立2015-09-27
強化律師權利保障,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抓,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馳而不息,律師權利保障才能從藍圖化為現實。
中美BIT談判應藉「習奧會」突破
作者:胡舒立2015-09-20
我們期待第三次「習奧會」給全球一個驚喜:BIT 向前邁進一大步。
國企改革不能零敲碎打
作者:胡舒立2015-09-13
國企改革應跳出碎片化、適應性改革的窠臼,加快整體改革步伐。
撬動「多層次結構調整」
作者:胡舒立2015-09-06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經濟政策便長期疲於短期刺激,時間不可謂不寬裕。倘若當初着眼「遠慮」,以更大的決心推進改革,便不會深陷「近憂」之中。
重啟特赦只是第一步
作者:胡舒立2015-08-30
本次特赦既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普通服刑人員亦在時隔56年之後再度受益,因而較之以往的特赦,其法治意義更強。
救市早退比晚退好
作者:胡舒立2015-08-23
政府干預市場的代價是什麼?前提不清,問題不明,最後會付出慘重代價。迄今證金公司救市資金接近2萬億元,市場甚至盛傳其融資規模可達4萬億元。以其體量之大,影響之深,救市及其退出,絕不應留下一筆糊塗賬。
抓住人民幣納入SDR的良機
作者:胡舒立2015-08-16
人民幣能否納入 SDR?股災後似乎機會渺芒。然而,近來局勢卻是峰迴路轉⋯⋯
中國該怎麼籌辦冬奧會
作者:胡舒立2015-08-09
公眾期盼辦好2022冬奧會,更期盼冬奧會能夠為舉辦地乃至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一筆寶貴的經濟社會遺產。
股災不應動搖金融開放
作者:胡舒立2015-08-02
當前對股災教訓的反思,更多應集中於如何完善市場體制和監管技術。將板子打在金融開放身上既無事實依據,亦不合基本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