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特朗普看到了美國經濟的問題,卻找錯了藥方。也正如很多人預料,進入白宮後的特朗普,「狂妄」地追求「美國優先」沒有收斂。(flickr) (一)「狂言」依然在 剛就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職以來,面對動盪不安的世局,強調「美國第一」、「保護主義」、「退出TPP」等;是一連串令人不安的,孤立主義幽靈的復活。我對特朗普在未就職前,尚存一線希望:太多的「狂言」,是在吸取選票,如「提高關稅來對付進口,找回美國人失去的工作」,這種犧牲別人的自肥,怎可能變成當前世界第一大國的經貿政策?保護主義短期內或可產生「自保」,長期必然產生貿易報復、貨幣戰爭,區域利益衝突。 特朗普看到了美國經濟的問題,卻找錯了藥方。也正如很多人預料,進入白宮後的特朗普,「狂妄」地追求「美國優先」沒有收斂。如果真這樣下去,豈止是美國人民的災難? (二)「優勢」比「優先」重要 12年前,在《八個觀念改善台灣》書中,我針對當時陳水扁總統執政期間流行的「台灣優先」論,曾指出:全面提升經濟「優勢」遠比口號式地追求「台灣優先」重要。沒有「優勢」,那來「優先」?並列舉了傷害國家優勢的七項操作。 (1)不顧財政赤字的迅速上升,仍然增加支出;即使持續擴大,也不敢加稅。 (2)不顧公平原則,對特定產業、特定地區、特定年齡、特定職業及行業予以補助、津貼、減稅等。 (3)不顧支出的無效率,大量增加臨時性支出,使特定對象受益。 (4)不顧政策的周延性,就提前宣佈,創造利多;對應當裁決的政策,擔心其爭議性,則拖延宣佈。 (5)不顧社會公評,安插不適任者擔任重要職位(包括需要高度專業之金融業)。 (6)不顧政府誠信,如勸說大企業,要他們對外誇大宣稱各種新投資計畫。 (7)不斷提出充滿爭議性的政治議題,轉移對財經民生等政策的理性辯論。當領導階層變成了虛報佳音的天使,變成了財政透支的聖誕老人,當然也就變成了揮霍過度的大債主。 (三)多相信市場,少相信保護 以民主、自由、開放、為立國精神的美利堅合眾國,怎會在一夕之間變成了十八世紀重商主義—關閉門戶、提高關稅、限制進口等方式,產生損人不利己的後果,引起國與國之間的摩擦與緊張。 培植經濟優勢,就要靠開放的政策與胸懷,來吸引全球的人才、科技、資金、資訊…,全面地增加一國產業及產品的競爭力及附加值。這是市場經濟下優勝劣敗的法則。十餘年來台灣以天價才邀請到的全球競爭力大師波特教授來台講授「競爭力」,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建立「開放社會」(Open Society)。 美國投資專家索羅斯近日撰文一針見血地批判:「民選領袖沒有滿足選民的合理期望,人民不再對盛行的民主和資本主義抱有幻想…」。他進一步指出:失控的民主是獨裁的溫床,美國就選出了一位潛在獨裁者當總統。 2017年的一月在世界舞台上,出現了罕見的諷刺與對照:四十年東風起,四十年西風衰。 在瑞士達沃斯經濟論壇上,社會主義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熱情地擁抱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自由世界領袖的美國新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卻冷酷地宣稱:「從今天開始,只有『美國第一』」。(這句話在特朗普心中是:美國既是大老,也是老大。我說了算。) 多相信市場的競爭力量,少相信政府干預的保護,才能減少美國對自身的傷害,也才能減少黑天鵝可能帶給別人的災難。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他憂慮社會的分裂、民主的變質、兩岸交流的變數、中華民族的前景;他的看法實在是代表了絕大多數沉默者的心聲。
「進一步」理性獻策;「退一步」相互折衷;「讓一步」取得共識;「跨一步」全力推動。否則這隻在溫水中的台灣青蛙,就更軟弱無力了。
面對2017年嚴峻的國內外情勢,不能再做溫水中快被煮熟的青蛙。
面對如此的懸殊,台灣該要加快與大陸合作,還是恐懼被吃掉,而疏遠甚至隔離?
此刻兩岸都面臨新的挑戰:台灣陷入「新平庸」;大陸追求「新常態」。
佛里曼:「當世界變動這麼快,當我們置身在這麼多加速前進的力量之中時,你需要暫停,需要靜止,需要反思,重新想像。我很喜歡引述一位朋友的話:『當你按下電腦的暫停鍵,它停住了;當你按下人的暫停鍵,他啟動了。』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這個。」
大師希望能以十年的時間來改變媒體,我們欣見傳播獎八年來已繳出了一些成績,展示出各類媒體求真、求善、求美的用心與決心。
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濫」與「劣」的交互衝擊,自然無法產生美好的文明社會。
人生中最重要的名片不是家世,而是自己的本領——學識、技能、人品、態度的總和。這些資產是不能以遺產方式來自上一代,下一代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
在這不確定的年代中,只有一項是確定的:那就是學習中增進知識的重要。誰擁有最新的知識,誰就能擁有未來。
企業家光明磊落,不需結黨營私;他們靠專業,不需靠關係;他們靠市場競爭,不需靠政治勢力。
勢利社會,人的地位來自財富;公平社會,人的價值來自知識。
如果馬雲自己說的話都不能全做到,那麼誰能做到,誰就有機會超越馬雲。這也正是他強調透明及分享的可貴。
30年如一日,他一生選擇做一件對的大事,種樹是「對的大事」。
大師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徒眾們相信:有大師就能成大事。
如果社會有很多君子,當然就不會到處出現麻煩製造者。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自己閱讀、家庭閱讀、社區閱讀、國會議員也閱讀、媒體人也閱讀、有錢人也閱讀,每個人都是終身閱讀者。
信服了「簡單」,就少了貪婪,就不會贏者通吃,就不再會惡化貧富差距。
十七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帕斯可(Blaise Pascal, 1623–1662)說得深刻:「世界上罪惡的出現,是因為一個人無法獨自坐在一個房間裡。」
當多數人缺少能力來看清問題;缺少執行力來解決問題;缺少競爭力能在世界舞台上揚眉吐氣,就會出現國力下降與國家尊嚴衰退。
最能救台灣的不再是從事政治的、經濟的、高科技的……而更是君子、清流、教育工作者、社會志工,以及宗教情操。星雲大師是重要的一位。
從歐美發展經驗中,自己在想:戰爭不能解決的,求政治;政治不能解決的,求經貿;經貿不能解決的,祇能求上天。上天的回答:「一切得從『白吃午餐』的美夢中覺醒。」
我們要共同努力,不能讓大師九十的懸念,變成百年之痛。
最近讀到「遠見」十二月號以百位「平民英雄」的封面專題,發現他(她)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只是媒體的冷漠,他們沒有出現在讀者的眼前。
兩岸必須要儘早簽訂和平協議,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變成世世代代的鐵律。
如果觀光客要找價格便宜的東西,東南亞國家多的是,要找到既便宜、品質又好、又安全的商品,台灣人也沒有這種本領。
最後,歐巴馬宣佈「我有一個夢」:「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耗盡了太多資源;今後要以節儉節能的新生活方式,走向未來。」 在太平洋這一端,我也有一個夢──一個「中華夢」:大陸增加誠信,台灣增加自信,兩岸增加互信。
最後,歐巴馬宣佈「我有一個夢」:「美國人的生活方式,耗盡了太多資源;今後要以節儉節能的新生活方式,走向未來。」 在太平洋這一端,我也有一個夢──一個「中華夢」:大陸增加誠信,台灣增加自信,兩岸增加互信。
「新」台灣人正在逐漸擺脫「移民與流民」中蘊藏的狠、自私、機會主義、西瓜靠大邊……的性格;代之而起的是要追求一個民族得以綿延的「信」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