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報道

林準祥:金融風暴,從一張鈔票說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11
以歷史循環周期作估算,下次特大金融風暴相信應發生於2017年到2018年間。
劉鎮鯤醫生:無國界醫生的使命是提供不偏不倚的人道援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03
我們唯有大聲疾呼地指出,若要救熄伊波拉這場如大火般蔓延的疫情,各國便必須走進火場「救火」。
袁隆平教授:「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畢生心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03
不論是在中國或是其他國家,種植雜交水稻已經被證實是大幅提高糧食產量的最有效方法。
呂志和:成立呂志和獎,就是希望建構更和諧的世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03
不論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抑或是社會和諧,甚至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均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2017年關注領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9-13
「呂志和獎」每年都會因應世界當前挑戰,為每個獎項類別訂定一個關注領域,以切合不同時代的不同需要。
地區直選非建制奪19席 新一屆立會多張新臉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9-04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多位支持香港自決的候選人勝選,反而多位傳統泛民議員意外落敗。
晶苑名列《財富》雜誌50家改變世界企業 屬唯一上榜港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8-22
《財富》讚揚晶苑集團珍惜資源,愛護員工。去年製作成衣過程,共減少了30% 淡水消耗、6% 碳足跡。
【書展預告】追憶我們香港:電車、老舖、電影、文學、建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7-18
香港人愈來愈珍愛本土身份,這身份所承載的小城故事,千言萬語恐怕都訴之不盡。
書展史上首設年度主題 推廣武俠文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27
「名家筆下的武俠世界,處處體現中華文化精髓,成為傳承及推廣中華文化的重要工具。」
卓南生專著榮獲中國新聞傳播學學會獎「卓越學術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27
「使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近代早期報業史研究的某些重要的問題,以訛傳訛的局面宣告結束。」
教院將於刊憲後正名為教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5-18
「教大將一如以往,秉持以教育及相關學科為核心使命,並繼續提升我們的教學和研究實力。」
城大:香港會計業正處於瓶頸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5-16
非本地生的自我評分普遍較本地生的高,當中包括普通話、英文、長遠職業規劃、上進心、會計專業知識等。
恒管辦全港首個商務法律翻譯碩士課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5-09
恒管常務副校長兼翻譯學院院長方梓勳教授指,碩士課程已獲行政會議通過,將於今年9月正式授課。
為孩子種下寫作的夢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4-16
行政長官夫人梁唐青儀出席主禮,她致辭時表示,欣賞大會的努力與成果,認為活動別具意義。
學者專家探討土地供應與房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3-20
政府在發展土地的同時,民意也是其中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創新論壇匯萃科技園 探索本地生命科學創業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3-15
創新論壇(香港分會)檢示香港在生命科學創新層面的表現,並為未來本地業界發展帶來啟示。
香港為海上絲路節點 專業優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2-27
海上絲綢之路協會今天舉辦「一帶一路-硬實力結合軟實力」論壇,討論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建華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全球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但因其產業基礎落後、市場規模有限等問題,影響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
恒管將辦首個碩士課程 望明年申請升格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2-22
何順文說未來會推出更多碩士課程,但學院仍以本科教育為主。
政經猛人眾首會展 預示2016香港前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28
封面圖片:葉劉淑儀、李慧琼、陳家樂、黃友嘉,與各主辦、協辦機構代表合影。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HKMA)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信報財經月刊主辦、灼見名家傳媒協辦的「二零一六香港政經展望研討會」已於1月中旬圓滿舉行。活動邀得聯僑遠東有限公司主席黃友嘉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家樂教授、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以及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女士,從不同層面出發,剖析當下香港政經前景。   2016可說是充滿變數和懸念的一年,香港如何因應外部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環境,走出可行的道路?政府如何在體系內各個環節有效部署?內部治理上應如何尋求突破?研討會主辦單位邀請講者就有關問題深入探討。   葉劉淑儀:主動出擊時機已到 全面落實產業政策     2015年在紛爭不已和風浪下結束。在政治層面,2017政改方案在立法會上被否決,行政立法關係未見明顯起色。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認為,香港的核心問題是管治問題,處理中港關係(或她所稱的「陸港關係」)時,部分港人對於國家及「一國兩制」的看法出現了轉變,「2008年北京奧運時期,香港人的愛國情緒很高漲,為何這幾年急轉直下?」另一方面,行政立法關係的現況,亦令政府無法有效運作,甚至連開設經貿辦事處亦變得不容易。   葉劉淑儀指出,倘若不解決這些核心管治問題,香港很難走下去。她其後從制度、管理、文化角度,提供了解決當前問題的分析。她認為,尤其是在當今選舉制度之下,政黨及政府都無法離開選票為本的做事方式,這對於推行長遠政策不利。另一方面,在經濟政策層面,為政者亦太過被以往「積極不干預」的思維所框限,認為是時候去發展適當的產業政策。   李慧琼:期望中港良性互動交流 以此發展一國兩制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則以一國兩制作為出發點,她認為最基本的問題,是港人與中央政府對於一國兩制有不同的理解和詮釋;如要一國兩制良好發展,必需建立更多良性的互動與交流。她認為,香港人同樣需要從中央的角度觀察及思考問題,指出香港不少人對中國政權存有一定負面形象,亦因此有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設立,是一種帶有歷史原因的妥協。而回歸後,經過短暫的「穩步向前期」後,2010年起的雙非問題、奶粉潮、反國教等事件,令狀況一步步踏入了「考驗期」。不斷出現的爭議事件,對施政構亦形成了一定考驗。她又指出,現在跨境婚姻佔總比三成,亦帶來了不少有關兩地融合的問題。   李慧琼認為,香港人必須思考以上問題的背後原因,又指出一國兩制在1980年代提出,至今已超過30年,當中難免會出現變化,兩地因此亦踏上了不同方向。兩地經濟狀況的差距出現巨變,香港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大為下降。當中央政府近年對香港提供種種的經濟待遇時,不禁會受到其他市政府的壓力,認為中央政府過分優待香港。香港近年的經濟轉型不太成功,因此形成了不少社會張力。展望2047年,她認為是所有人都必需思考的問題,如何在具體的形勢出發,處理好一國兩制的未來,將是個重要的課題。   同場還有陳家樂教授及黃友嘉博士,分別就香港的金融業發展及經濟前景分享了他們的看法,本社將全文整理兩位的發言內容,敬請讀者留意。   (圖片:灼見名家)
政壇元老學者如何看大選後的台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22
台灣大選已告落幕一周,蔡英文上台後,台灣對未來有何展望?本社總結多位政壇元老和學者的見解,以饗讀者。
政壇元老學者如何看大選後的台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22
台灣大選已告落幕一周,蔡英文上台後,台灣對未來有何展望?本社總結多位政壇元老和學者的見解,以饗讀者。
PPI連續下跌46個月 1998金融危機或重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21
余永定表示,人民幣正面對貶值壓力,中央不應過度動用外匯儲備維持利率穩定,應進行匯率政策的改革。他警告,於此過程中香港將面臨重大挑戰,或會出現近似1998年的危機。
【台灣現場】台灣誕生首位女總統 國會席次單獨過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16
蔡英文承諾將以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做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
【台灣現場】海基會施惠芬:不論選舉結果 持續推動兩岸和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15
維持現狀是台灣的最大公約數,問題是應該如何去維持,而這便取決於稍後公布的選舉結果。
【台灣現場】民進黨競選總部談大選選舉策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15
前被對手攻擊,要等候媒體把正確的訊息傳播以作反應,但現在可以自己直接反擊。
《二零一六年施政報告》:重視一帶一路 強調不撤辣招 退保鮮有着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13
施政報告相當重視去年國家發布的一帶一路策略,文件中共提及「一帶一路」42次。
【台灣現場】學者:不會返回陳水扁時代 地動山搖論沒有具體情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13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方針不同只在於有否出現「九二共識」這四個字,而其實質內容並沒多大不同。
【台灣現場】國民黨競選主委胡志強:我們沒有準備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13
胡志強今天亦承認,一個時代已然逝去,自己亦逐漸要跟政治說再見。
伯南克等90位政經領袖月中聚首香港亞洲金融論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06
本月18至19日,近90位世界政經領袖聚首香港,以亞洲角度,展望環球經濟。
台灣總統選舉第二次電視辯論要點摘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1-05
國民黨執政的八年來,人民感受最深的,是政府與人民的距離非常的遙遠,聽不到人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