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債累累,既是歷屆政客謊話連篇的明證,卻又不乏信徒,這些謊言也是政府公信力每況愈下的主因,政府債台高築,加稅累及下一代,甚至鼓動民眾向子女撒謊,辜負他們的信任。
各界精英和當權派的名聲下滑,並非香港的獨有現象,美國社會早已開始不信任華府政客和官員。民間對社會精英及當權者的抗拒情緒一般來自社會不公義、不平等、不均和貪腐引起的怨氣,並非只因尋租活動;但尋租畢竟是裙帶資本主義的核心所在。
尋租屬爭取高回報的政治競爭,只會降低效率和創意,有別於以經濟競爭方式尋求利潤;是以尋租活動對經濟毫無建樹,且有礙生產力與發展。
尋租屬爭取高回報的政治競爭,只會降低效率和創意,有別於以經濟競爭方式尋求利潤;是以尋租活動對經濟毫無建樹,且有礙生產力與發展。
依我看來,舊樓維修費用如此高昂、操控投標現象如此普遍,與政府規定必須從認可名冊中挑選承辦商及分包商絕對有關係,此舉對自由競投無疑構成重大障礙,即使名冊定期更新,新公司亦難越雷池一步。
要解決眼前的政治困局,政改在所難免,但當務之急,港人必須撫心自問,到底要的是自由民主抑或是民粹民主。要尋求自由民主的出路,恐怕已是時日無多。
大學教育既屬政府資助,個人回報一項並未包括相關社會成本,例如各種大學補助金和貸款計劃等,要是計算在內,則大學教育的社會回報率由2001年的11.9% 增至2011年的13.1%,仍是極為可觀。
大學教育既屬政府資助,個人回報一項並未包括相關社會成本,例如各種大學補助金和貸款計劃等,要是計算在內,則大學教育的社會回報率由2001年的11.9% 增至2011年的13.1%,仍是極為可觀。
「資產」一詞泛指具有價值的事物,有些資產例如一家雪糕廠、一幅 Rembrandt 名畫,更可在市場上買賣,具有金錢價值。
「資產」一詞泛指具有價值的事物,有些資產例如一家雪糕廠、一幅 Rembrandt 名畫,更可在市場上買賣,具有金錢價值。
在我看來,本地三十出頭的大專畢業生人數漸增,在生產者服務業創出成績,成為一股新浪潮,實在不足為奇。
為何女性經濟地位提升,會導致社會不均加劇及削弱社會流動性?明顯因素在於「論資擇偶」(assortative mating)和家庭破碎兩方面。
按相同的受學年期及年齡的情況下,把單身男性及女性每小時的工資率作一比較,女性工資的增長較男性快亦極為明顯。1985至2000年期間,女性工資率平均較男性低4%,但隨後15年內(2001至2015年),女性工資率已平均高於男性1.2%。
新一季星空奇遇記將於2017年推出,不知西方社會日益分化的趨勢會否反映在劇情之中?踏入21世紀的首十年,西方社會或已進入「後『後現代』」期,顯示後現代主義影響看似有所減退,新一季的劇集中又會否亦反映此一現象?
新一季星空奇遇記將於2017年推出,不知西方社會日益分化的趨勢會否反映在劇情之中?踏入21世紀的首十年,西方社會或已進入「後『後現代』」期,顯示後現代主義影響看似有所減退,新一季的劇集中又會否亦反映此一現象?
年青一代的悲觀心態並不純粹源於世代間的社經鴻溝。對成長於後現代紀元的新世代而言,他們這種悲觀心態也植根於其中的文化氣息。
年青一代的悲觀心態並不純粹源於世代間的社經鴻溝。對成長於後現代紀元的新世代而言,他們這種悲觀心態也植根於其中的文化氣息。
毫無疑問,新一代年輕人正冒起成為社運的生力軍,雖然活躍政治的年輕人並非均屬本土派,且有不少正考慮何處落戶,但普遍發覺本土主義在同輩之間日受認同。
毫無疑問,新一代年輕人正冒起成為社運的生力軍,雖然活躍政治的年輕人並非均屬本土派,且有不少正考慮何處落戶,但普遍發覺本土主義在同輩之間日受認同。
經典自由主義在1980至2005年間再度復興:美國列根總統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相繼登上政治舞台、鄧小平帶領中國對外開放、蘇聯及東歐地區的共產政權紛紛倒台。但自2008年大勢有變,經濟難題相繼湧現,且未能妥善解決。雖然美國率先嘗試以社會自由主義化解貧窮和不均,但始終未見成效;如今富裕國家面對經濟不均現象,卻又歸咎於經典自由主義。 浪漫主義的遺害 無論經典自由主義、社會自由主義,抑或社會民主主義,背後的自由和平等原則,是普世的道德價值和真理,人人適用,個人與國家的契約關係,則純粹基於人人平等自由的抽象概念演繹而成。家庭、社會、歷史、地域,甚至年齡和性別,以及其他一切與個人有關的聯繫,卻從來隻字不提,這正是啟蒙時代的特性。 這種普世的觀念,令自由主義在道德上別具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強大感染力。「佔領中環」運動策動之初,參加者力爭的也正是普世價值,不料及至運動尾聲,旺角街頭竟變成本土主義者洩憤的場所,這股怒火後來更蔓延至元朗及沙田。本土主義卻是與普世觀背道而馳的啊! 18世紀後期,德國學者對啟蒙時代的種種觀念大表質疑;他們否定自由主義者所說可按平等自由原則,透過法制理順人類社會秩序,就如科學家所見的自然定律一般原理。 按規則安排人類社會的觀念,對側重歷史、傳統、社會的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家來說,不但感到不以為然,而且對其中人類倫理道德與文化信念分家的主張更大為不滿。 德國浪漫主義思想家肆意破壞絕對真理存在且可發掘真知的觀念,我們現在聽到的所謂相對真理、民族中心真理、主觀真理,便是這一眾浪漫主義思想家留給歷史的遺產。存在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是浪漫主義在20世紀的繼承者,而主觀主義和非理性又在人類語錄中出現。 敵對僵局的生機 要是在同一屋簷下,彼此卻在語言和行為上不能溝通,會發生什麼事? 當主觀主義、非理性、相對主義成為人類話語一部份,自由主義可還有生存空間?箇中挑戰實在非同小可,若缺乏絕對標準作為是非對錯的共通準繩,便須依靠互相容忍和體諒,而只有在對立雙方願意放棄彼此對抗和攻訐的情況下,這才有望成事,面對「極度多樣化的自由主義」則更須如此,到時人性亦將面臨重大考驗。 宗教、種族、文化糾紛關乎主觀信念,較難處理;資源運用不均造成社經紛爭,則相對容易化解,因只屬可透過妥善政策誘因去改變的客觀條件,。幸而宗教、種族、文化糾紛也涉及經濟層面,要解決有關問題,可先從較易處理的方面入手。 至於高度文明的香港社會,縱然政治糾紛日漸加劇,卻也不牽涉宗教、種族、文化根源的層面,而主要關乎中國對外開放及經濟全球化影響下釀成的社經惡果。有關問題實可化解,出路在於政府向反對派招手,讓雙方為未來發展達成共識,從過往經驗可見,由權力上層制訂施行的解決方案不會奏效。「極度多樣化的自由主義」一旦出現,自上而下的解決方案更將一敗塗地,歸根究底,分享權力方為上策。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Pixabay)
自由主義是一種政治哲學,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價值,自由主義者普遍支持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場、公民權利、民主社會、世俗(secular)政府以及國際合作等觀念和方案。 自由主義首見於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乃當時西方哲學家和經濟學家提出的政治觀,以對抗世襲特權、國家宗教、君主專制,以及「君權神授說」(divine right of kings)等當時被視為正統的社會、政治規範。在英美兩國,自由主義作為政治運動,以追求自由為主,但在法國,在 Rousseau 思想的影響下,則演變成對平等觀念的嚮往。 及至20世紀,「自由主義」一詞所涉範圍變得甚廣,視乎論者對自由、平等原則的理解和着眼點而已;事實上,即使同屬自由主義者亦往往互相攻伐,抨擊對方為非自由派或反自由派。 自由觀念的演化 1980年代自由主義呈現三種模式:一、「經典自由主義」;二、「社會自由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三、「極度多樣化的自由主義」(由偉大自由思想家 Isiah Berlin 試圖提出)。 美國的現代自由主義一詞已有新義,乃著重平等的社會自由主義,其平等至上的特點,與啟蒙時代著重自由的自由主義產生分岐。因此,昔日的自由主義現已改稱為經典自由主義,而在美國則稱之為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 歐洲方面,自由主義一詞則仍保留本來含義,亦即經典自由主義,但為免與美國的社會自由主義混淆,於是又有歐洲自由主義之稱。自由主義在20世紀的歐洲(特別是歐洲大陸),強調平等的程度比美國的社會自由主義猶有過之,或更應稱為社會民主主義。 歐美兩地現代自由主義強調平等的程度日深,亦顯示對自由概念的着眼點產生變化。從經典自由主義的觀點出發,自由指的是個人不受外來束縛的自由,但若從社會民主主義的立場而言,自由則指通過集體參與政治生活,從而掌握個人命運的自由。 正如 Isaiah Berlin 所說,經典自由主義的所謂自由乃消極自由(negative liberty),以個人為中心,而社會民主主義的所謂自由則為積極自由(positive liberty),繫於無論大社會或小社區中政治生活的集體參與。相對於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美國的社會自由主義包含較多消極自由元素,而積極自由元素則較少。 根據經典自由主義的觀點,經典自由主義式民主制度的首要任務,在於保障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各種自由;而保障私有產權、自由市場、低稅率、平衡預算、有限政府,則被視為維護經濟及政治生活自由的關鍵因素。 經典自由主義者眼中,經濟平等就是人人機會平等(或公平競爭環境),而非經濟成果均等。此輩認同政府有義務確保人人機會平等,但卻反對將平均經濟成果預設為政治目標,皆因此舉有剝奪私有產權之虞,有違經濟與政治的自由。 在高度互通的世界,任何國家或地區的民眾不時會受到海外的政經衝擊,即使沒有直接關係,但卻難免牽連受損。這些經濟衝擊,常常經由高度互通的國際市場廣為傳播。 各地民眾往往對全球互通為政治與經濟帶來的裨益不甚了了,即使對其長遠價值有所認識,仍會以為政府應可保障他們免受即時衝擊。 民選政府有責任幫助弱勢民眾安渡困厄;奉行經典自由主義的民主政體,更應在盡力維護各種政經自由的大前提下,採取最利民紓困的政策。 中國1979年起對外開放,加上經濟日漸全球化(包括連番金融及經濟危機),對香港自然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由此而起的種種社經問題,更令美國當前面對的問題頓顯小巫見大巫,但香港的問題至今尚未解決,若發生在其他社會,恐怕早已變得更加四分五裂。 自由思潮的消長 美國自由主義與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誕生,都是由於20世紀出現的各項危機,分別有美國經濟大蕭條、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共產主義在蘇聯崛起。推行社會福利國家制度,可算是化解各地經濟困局的中庸之道,否則單靠私人資本市場,無法解決問題,採用此制度無需依賴社會主義甚或共產主義,可避免偏離自由主義原則而採取諸如廢除私有產權之類的高壓手段。 觀乎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國家主義和民粹主義程度,尤甚於美國的社會自由主義。在歐洲大陸,為求挽救經濟困境,當局較傾向於實行工業國有化,並直接提供社會服務,甚至以加稅方式強行實現收入重新分配;但英、美兩國的政府介入措施,則傾向於通過規管私人企業,並以補貼及稅項方式改變市場誘因,從而扭轉市場失靈。 英語世界和歐洲大陸的不同識智傳統,以及各自的種種制度,也許是不同的歷史源流所致。秉承法、德傳統的歐陸哲學家由於深受 Rousseau 和 Hegel […]
活躍於17世紀的英國政治哲學家 Hobbes 與 Locke 提出國家的社會契約論,認為人類脫離以自然的生存狀態(state of nature)而邁進文明世界,正是認同摒棄暴力、尊重法治之舉,兩位哲人的主張並不把使用暴力視為合乎情理或足以取信的手段。
活躍於17世紀的英國政治哲學家 Hobbes 與 Locke 提出國家的社會契約論,認為人類脫離以自然的生存狀態(state of nature)而邁進文明世界,正是認同摒棄暴力、尊重法治之舉,兩位哲人的主張並不把使用暴力視為合乎情理或足以取信的手段。
Hegel 以人類意志為歷史動力的唯心主義哲學成為最完整的描述,進而以辯證方式邁向由神明主宰的人生目標,再通過人類自覺行為實踐人類意志。因此,人從屬於某團體、階級、教派或種族而構成一整體,足以創造歷史、改變歷史進程,這一觀念正是德國哲學家的獨特貢獻,及後亦成法西斯及共產主義運動的靈感泉源。
Hegel 以人類意志為歷史動力的唯心主義哲學成為最完整的描述,進而以辯證方式邁向由神明主宰的人生目標,再通過人類自覺行為實踐人類意志。因此,人從屬於某團體、階級、教派或種族而構成一整體,足以創造歷史、改變歷史進程,這一觀念正是德國哲學家的獨特貢獻,及後亦成法西斯及共產主義運動的靈感泉源。
……此等轉變全都濃縮在一個世代之內發生,難怪1950及1960年代出生的一輩與「80後」及「90後」的人生觀如此南轅北轍。
警方拘捕的64人之中,有37人在2月13日在法庭被控以參與暴動罪;撇開其中一名大概已退休的70歲長者,被捕者年齡介乎17至47歲,大致可分三組:七名學生、12人無業、17人從事低技術工作,三個組別的平均年齡為:學生20.6歲、無業者27.2歲、就業者26.4歲。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彦在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始料不及之下,步歐洲央行後塵,宣布推出負利率措施,作為日本對抗通貨緊縮和重振經濟的嶄新措施,2月16日起正式生效,屆時日本將躋身實施負利率國家之列,與瑞士、丹麥及瑞典等國看齊。
無論新創企業抑或投資者,都靠一腔熱誠和堅定不移的決心來解決世上難題。香港要確切掌握成功基因,必須以自身作為商貿樞紐的歷史優勢為基礎,須同時着眼於環球市場發揮與全球包括中國內地網絡的聯繫作用,激發本地創新和新創企業文化。
無論新創企業抑或投資者,都靠一腔熱誠和堅定不移的決心來解決世上難題。香港要確切掌握成功基因,必須以自身作為商貿樞紐的歷史優勢為基礎,須同時着眼於環球市場發揮與全球包括中國內地網絡的聯繫作用,激發本地創新和新創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