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都要有界限。在新加坡,傷害不同族群和刺激仇恨的言論都觸犯法例,危及治安及國家安全的言論當然也觸犯法例,可能嚴懲。
個人認為如美國真的動真格要制裁中國和香港,不讓中國和香港使用SWIFT的平台兌換美元,勢必引起巨大的震盪,不但會引發金融海嘯,還會波及美元「超級貨幣」的地位。
香港在十天內連失兩個光環:3月17日我們失去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寶座;3月27日我們失去「紐倫港」全球金融中心三甲的位置。
筆者認為,香港應認真考慮重新向已證有效遏止本土個案的地區「開關」。這是重新啟動經濟,給飲食業、零售業、酒店業、運輸業等重現生機的重要一步。
台灣人不可能接受台灣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中央政府要贏的是台灣人的心。沒有對等的互相尊重,統一只是緣木求魚。
基於SARS經驗,新冠病毒疫情在7月前消失的機會很大,說不定現時股市的大調整是入市的良機。
到底禁止抬價囤積是否愚蠢?是不是限價就反而會打擊供應,反而加劇短缺?
我不會說這恐懼非理性。我只知道這恐懼是實在的和要正視的。政府要做實事紓緩這恐懼而不要做激化這恐懼的事情。Bartholomew又提醒我們:網上社交媒體容易散播恐懼和混亂,大家切勿杯弓蛇影。
大灣區計劃是內地首先提出,香港是不是「被規劃」?會不會因而失去一些自由和自主?筆者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措施大大增加港人的自由,即除一向享有的自由可繼續外,港人將獲更多的自由。
法律絕對不能凌駕公義;守義達義才是法治的精神。
年輕人有理想,他們從平權角度思考,認定公民提名最為最合理。但我希望年輕人明白世途險惡、合約精神,以及守義的重要性。
我自小明白自由的重要,但任何人不應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侵犯別人的自由。因此我們要追求的,應該是人類最大的「平等的自由」。
我所期盼的中國政體是「專心為政」的「一黨專政」:共產黨只代表執政班子,而非凌駕於人民之上的利益集團,而執政班子都必須透過可靠和公平的機制選拔出來,而且舉凡有心服務國民的人都應有同樣的機會參加選拔。
是次修例風波反映了一個長期被忽略了的事實。那就是香港欠缺了凝聚力,欠缺了足以凝聚人心的文化內涵。修例風波之所以爆發,完全是文化災難:社區內長期存在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敵視的情形。
我的「港人家庭基本居屋」,不論出租和出售的,都要求申請人自用。出售和出租的,都要實而不華,和提供只屬最起碼的生活空間。
中國立國70周年的國慶將至,教協是不是有責任鼓勵同學鼓勵老師尊重這個日子?同學或老師對中國的一些不滿,是不是應暫時擱下,不要做一些不尊重國家的行為?
觀乎有國家多年來干預別國事務甚至炮製推翻政權扶植代理政權的事實,加上恐怖主義猖獗,我認為維穩有實際需要。
對中國而言,貿易戰當然也不好受,但中國市場龐大,朋友亦多,加上面對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態度,國民同仇敵愾,當比美國團結,中國能撐下去的能耐不容低估。特朗普如何重塑「再偉大」的美國?
Rawls 給我們的啟示,不在於烏托邦的塑造,而是在於以推己及人的觀點,思考如何推進社會進步。
言論自由還要靠廣大公民養成一種尊重文化和寬容文化才能體現。言論自由應該是大家共享的,而絕不應狹隘地理解為我和同路人獨享的言論自由。和自己相左的人一樣應享有暢所欲言的空間。尊重文化和寬容文化其實可稱為言論自由的基石,有了尊重文化和寬容文化,大家就可以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沒有話題太敏感、沒有觀點太尖銳。
從公義即公平的角度看,公民提名似乎真的較為公平,亦因此似乎較近公義。然而,這種徒以形式上看公平未必就一定是公義。是否合乎公義還要看公民提名是否就更有助於委出最有實力的人當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