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友問我有冇讀過《木蘭辭》?花木蘭故事怎樣出現?既然花木蘭不是漢族人,點解又會變成漢族人英雌?
林鄭應該多謝一些有心人,他們不斷在Facebook、WhatsApp等渠道發表檢測是絕無痛苦,與不支持檢測人士的宣傳不同,如果冇了這班人,我相信檢測的人數可能只得五成。
有不少醫護人員認為今次政府提倡的全民檢測,不如直接派3000元,一定會有效得多,我認為那些名醫可能未做過善事,全民派3000元就很容易,但叫那些收了3000元的人用2000元去做檢測就很困難。
在疫情期間,公司可能會炒了一些人,而仍然留在公司的同事一定要分擔多些職務,新聘的大學生未必能夠接受。
當政府提供全民檢疫,竟然有不少名醫及傳染病專家話全民檢疫的效用不大,簡直是浪費彈藥,所以他們不會去檢驗,亦不鼓勵其他人去檢驗。
業主將單位建築面積發水,令到租客以為租到平樓,其實條數都是一樣,表面上是「銅銀買病豬──兩家偷歡喜」,其實是業主搵自己老襯。
如果印度比中國佳,美國一早已經用印度做生產商而非中國,仲搞到中國有世界工廠這個不雅名稱。
政府未能做好抗疫工作,當確診歸零就沾沾自喜,根本將防疫工作拋諸腦後。
回歸23年,中國政府始終沒有要求做一件事,就是要求香港官員到內地城市學做官,如果大家了解內地官員晉升制度,就知道能夠上位的官員都會在不同省市做過官,而且得到相當好政績。
老友問我疫情大爆發下書展要到最後一刻才延期?我話唔會再參加書展,因為書展已經被演藝界騎劫,一般作家是不會參加書展的。
從我老友一個例子中,因為印花稅加辣而買賣雙方都有着數,損失反而是政府或者香港市民,他們應該盡快撤銷印花稅而非投資者。
標準普爾不但沒有降香港評級,並且表示如果「國安法」令香港社運衝擊減少,則會考慮提升香港排名。大家都認為標準普爾做法非常進取,香港除了經濟之外,亦會受到政治衝擊,新加坡政治形勢明顯比香港穩定。
如果是精壯人士移民,不但失去在香港的工作地位,甚至到了當地要從基層做起,所以我認為精壯年齡的移民不會太多。不過,在初期一定會有不少香港人申請,是否真的移民?5年之後再作打算。
交稅多即是收入多,社會地位又高,移民之後不但收入減少,而且地位會大幅下降,分分鐘由總經理變總務,那些人點捨得移民?
大家又會不會感覺到近日市面氣氛比兩三個月前為佳?既然認同,失業率又怎會繼續上升。
當香港發生新冠疫情,不少商人趁機改革,希望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所以,疫情雖然破壞但亦救了香港。
失業率不高,代表被離職的人不多,搵工亦不會容易,但如果是8.6%失業率,代表很多人被炒,搵工反而會較容易。
樓市雖然受到社運及新冠疫情影響,但賣樓的業主並不多,但地產商則減少投地,減慢建樓速度,打算買樓的人知道未來的樓宇供應只會繼續減少,供應少樓價自然會上升。
何鴻燊經營賭場之後,立刻起一個新賭場,由建築師到建材,有不少澳門人受惠,在新賭場完工後,大量聘用澳門人做荷官。
很多人不知道,移民台灣就算人有自由,錢也沒有自由,老實說,台灣政府一定要這樣做,否則外資一定將台灣房產物價炒起,以大多數台灣人現時的收入,想唔暴動都唔得。
香港現時的計算方法,當經濟環境差,失業人數飈升,失業率是縮了水,反映不到真正的失業人數。
有資格賣樓的人其實不多,就算暫時沒有國內需求,二手樓供應量亦未能滿足到本土需求,樓價又怎會大跌。
如果海洋公園現址是一塊空置土地,究竟政府應該發展成為一個海洋公園,還是地產項目?我相信沒有人會同意發展成一個海洋公園。
在宴會中,有人問我點睇香港樓市,我話講大家亦未必會信,香港樓市即將出現大陽春!問我的人當然唔信,佢話過去幾個月,根本沒有內地人在香港買樓,樓市又點會出現大陽春?
一個能夠搵大錢的投資者一定要有「二膽熊心」,第一個膽是買入,在經濟環境差都夠膽買樓,這個膽很多人都有,我講大家或者唔信,愈冇錢的人這個膽愈大。
雖然話疫情下不少公司正在炒人,但亦有不少公司騰籠換鳥,一面炒人一面請人,現在搵工的大學生面對的競爭反而會減少。
如果永遠不解封,或者等待全世界解封之後才慢慢解封,香港就不能夠說是抗疫成功。
叫咗政府取消所有租約,是政府不願意做,而不是他不為民請命,倘若老施去競選立法會議員,而對手又是建制派的話,老施的勝算很高。
有老友話香港樓價硬過條鐵,在疫情肆虐之下,竟然連升兩個星期,剛剛公布的樓價指數才勉強下跌0.03%,而香港樓價在大半年社運以及新冠疫情之下,比高峰期下跌了不足10%,所以,買樓始終好過買股。
表面來看,滙控不派息當然不是好消息,但從深度再睇,亦會發掘到一些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