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眼

登山記
作者:海星2021-04-03
這次登山,孩子表現得好,有同理心,會撿垃圾,主動協助分類,表現合作,互相欣賞和聆聽,我看見學生的努力,正向的成長歷程,我也感到滿足。
歷史夾縫裡的危局思考
作者:許志榮2021-03-27
「時勢造英雄」抑或「英雄造時勢」,歷史舞台上的情節無人能懂。悲觀地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草芥之民只得追隨左右,然後安慰自己──桃花源?當下即是,或者,就在我心?
人工智能如何推動教育革命
作者:林桂光2021-03-21
近年來有關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研究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引致的工作和學習情境翻轉,更加快了該主題的研究步伐。教育界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對學校教育變革有什麼想像和憧憬?
對新課程實施成效的評價
作者:黃顯華2021-03-13
在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中國進行課程改革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要對這個工程進行評價實在是一個更複雜的工作。歷盡艱難,20年新課程改革到底帶來了什麼?
香港人有良心嗎?
作者:海星2021-03-06
每年,都很喜歡看學生分享他們的畢業專題,聆聽他們的感受,了解他們成長的地方,這是孩子成長的印記,也是自然學校每年重要的日子。
一些顛覆成見的經典智慧──由「殘疾」與「健全」說起
作者:許志榮2021-02-26
你的份量如何,就要看你在「0」與「∞」之間選取哪一個數值作為分母來衡量自己。
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的衝擊?
作者:林桂光2021-02-20
踏入21世紀,學校和學生在全面擁抱人工智能的同時,也必須思考如何不被AI全面取代,這有賴人工智能教育的規劃,避免再過分偏重知識認知和器具操控。
我們要不要應試教育?
作者:黃顯華2021-02-13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衡水中學是討論教育制度的焦點。因為它嚴苛的教學管理,導致無數人批判它生硬的應試教育。當中又以鐘啟泉教授和王策三教授爭論觀點最為激烈。
從「數學想想」反思數學
作者:海星2021-02-06
教授數學真的必要嗎?我成立一個以數學教育實驗為主的教師團隊,請有意改進數學教學的老師一起研習,可以在自校做教學實驗,分享經驗。
法治維穩與社會復和的經典智慧
作者:許志榮2021-01-30
「法治」的倫理基礎和相關的制約在長治久安的規劃裏,絕對容不下半點疏忽。作之君、作之師的當權者切勿將教育事業當作化解管治危機的祭獻。
如何讓學生沉迷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1-23
不斷學習、解決問題其實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但在「現代學校」這種教育規劃模式,甚至因為各種「功利心」考量而出現「過度教育」的現象下,這種天本性很大程度上被遏制了。
現代美術教育的電玩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1-16
作為一位藝術創意教育工作者,而且一直關注現代科技發展;加上明白所有電玩的美術元素、互動設計、科技應用都需要不斷創新,所以經常探究電玩科技可以如何促進現代美術教育的轉型。
怎樣教導過動症的孩子?
作者:海星2021-01-09
曾經,這位家長帶孩子去做檢測,證實有過動症(ADHD)。事後,他跟媽媽說:「我很喜歡我這個特質,不想它消失!」
你還是教書嗎?
作者:黃顯華2021-01-02
什麼是教師的工作性質?書本擔當着什麼角色?教師和學生在一起的場所算是學校還是「教」校?應付篩選性的考試又是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
現代美術教育的「移動網絡」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12-26
有論者認為,雖然聰明電話並不是蘋果教主發明,但移動網絡的火熱發展,認同是由2007年中首款蘋果自家iOS操作系統的3G iPhone手機,及後熱銷的iPad平板電腦開始帶動。
「君子」與「君主」的區間──中文科《論語》教材的商榷
作者:許志榮2020-12-19
「聖上」並非「聖人」,「君主」並非「君子」,這些不言而喻的道理比「白馬非馬」淺近得多。如果嚴謹地閱讀文本,可以肯定孔子所說的君子,絕對不是現實上位居至尊的君主。
金秋拾趣行
作者:海星2020-12-11
每年的金秋拾趣行,是要帶一班高小學生,一起去郊野露營,已經是自然學校傳統的課程了。
興趣廣泛但工作專注:一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和一丹獎學者的成長歷程
作者:黃顯華2020-12-05
作為諾貝爾獎和一丹教育學獎的獲得者,卡爾‧威曼認為,良好的環境、優秀的師長、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愛好是他取得碩果的主要因素。
現代美術教育的網絡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11-27
現時網絡科技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今次只談談將互聯網作為一個資訊平台、數碼資料載體,以及藝術創作借用展現的空間,其中技術可以如何利用的探究。
立己達人:一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和一丹獎學者的貢獻
作者:黃顯華2020-11-21
作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獎者,卡爾‧威曼不可能是一個平庸的教授,可是,他竟然投放了不少時間在自己的課堂內,並在多所大學校園進行偉大的實驗,以改善大學的科學教學。
踩單車回學校
作者:海星2020-11-14
近日,上水至元朗的單車徑終於完成。現在,可以由屯門到馬鞍山,全程都有單車徑,相信也有很多人已嘗鮮。我和女兒也踩過了,原來不是那麼困難。
從自助攝影看香港青年的生命意義
作者:何瑞珠2020-11-06
面對今天世代分裂,我們應該如何讓年輕人自然地呈現他們在過去人生所經驗的掙扎與期待,強化溝通?
一篇充滿缺陷美的說客陳詞──蘇洵《六國論》
作者:許志榮2020-10-30
傳統知識分子的畢生使命是「學而優則仕」,議論時政,輔佐人君興利除弊,化除管治危機是其天職,蘇洵的《六國論》可說是其中表表者。
編程的技術應用與學習表現
作者:林桂光2020-10-24
現代編程學習強調基於生活感受,應用圖像、代碼,以一種運算/換算思維,讓計算機去驅動周邊配件或遙控應用。這種編程學習的本質和表現形式,轉移到現代美術教育的課程和教學創新,可以有很多應用範疇和教材設計。
編程市場混戰 或會出現教育偏差
作者:林桂光2020-10-17
大中小企業加入編程市場混戰,少不免會因為惡性競爭而出現教育偏差和異化。特別是眾多培訓機構習慣對家長應用「憂慮營銷」、「危機營銷」,普遍誇大編程教育的效用和課程對升學的重要性。
冰的體驗
作者:海星2020-10-10
記得小時候,也會喜歡拿着冰塊,放進口裏,感受那份冰涼的感受。小孩子愛玩冰,無論是學生或我家孩子,也是這樣的。但把冰一直放在手上,那麼認真去覺察那感受,還是第一次。
一些代表「美能教育」成果的故事
作者:黃顯華2020-10-03
根據筆者的個人理解,「美能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分別是:第一,較強調基於個人的熱誠出發,進而對別人關心,以同理心去解決其他人和社區/社會的問題;第二,較重視和其他人一起去解決上述的問題。
少壯激情與生涯規劃──抗爭倫理不容忽視的議題
作者:許志榮2020-09-26
本文嚴肅地檢討抗爭運動的相關原則和策略,讓正義的行動得以問責規管,無愧初心,繼而珍惜民氣,沉澱民粹的躁動,迴避道德的黑點,保護踐行公義的種子隊。
現代美術教育的「編程」科技學
作者:林桂光2020-09-19
關於編程學習,因為有一定技術含量和硬體操作,而成本門檻不算太高,在未出現STEM熱潮時,校內、校外教育機構都一直存在,不算熱門。但最近發展愈來愈火,一片藍海,大少企業都爭相入局。
見到媽媽便心煩
作者:海星2020-09-12
把學生視為平等的個體,表示我願意聆聽的身體語言。放下自己的身份,用行動來表逹尊重,對不少師長來說,已是一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