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眼

從社會、政府層面看「雙減」政策的影響
作者:黃顯華2021-10-30
這個政策宣布實施以來,包括在美國上市、規模最大的數個中國大陸教育培訓機構股價即時急速下跌,有的下跌超過90%。有些人估計這政策和中國生育政策有關。
從學校、家庭及學童層面看「雙減」政策的影響
作者:黃顯華2021-10-22
雙減政策宣布實施以來,包括在美國上市、中國大陸教育培訓機構規模最大的幾間企業股價即時急速下跌,有的下跌超過90%。有些人估計這政策和中國生育政策有關。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四:網絡、電玩與人工智能
作者:林桂光2021-10-16
近年科技界及跨界學者也開始談論AI科技發展衍生的另一方面問題,例如個人私隱的保障、AI發展的倫理風險、數據和算法的不當使用,出現批判AI的思潮。藝術界也不乏這些課題的探究,是創新美術教材的思考方向。
孩子是遊戲高手
作者:海星2021-10-09
我可以失敗的,學生也好,老師也好,成長型思維是容許犯錯的,只要從失敗中累積經驗,便能有所成長。
初心備忘錄──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作者:許志榮2021-10-02
在魏徵面前,一邊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君王,一邊是危機四伏的國運,他始終堅持嚴正的立場,絕無寬貸討好之意。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三:機械人、無人機與藝術編程
作者:林桂光2021-09-25
因應機械人的形態、功能和科技應用的多元性,指出在藝術學習可以利用的空間非常大,單在機械人原形設計的藝術表現上已有很多現成的例子。
要贏得快樂,不要輸給執着
作者:海星2021-09-18
失敗了,不要緊,只要重新排隊便可以再次挑戰了;失敗了,重新開始便可以了。只要肯再努力,成功的果實在等着你。
「樂」葉歸根──曇花與陽光的小故事
作者:許志榮2021-09-10
2018年9月山竹襲港,正值它的花季,那截飄零的枝葉可能帶着母體準備開花的記憶,移植後積聚了一定的生命力,就急於育成醞釀多年的盼望。
國際課程改革較少有成效的原因
作者:黃顯華2021-09-04
OECD《學習指南針2030》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教育框架。這是一個全球共同能力的願景,期望能夠幫助兒童和青年茁壯成長,進而以全面、包容和可持續的方式塑造他們自己的未來。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二:實境模擬技術之應用
作者:林桂光2021-08-28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21世紀學校教育的10個創意
作者:黃顯華2021-08-21
香港的學校教育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從上述的10個角度,香港的學校教育界又應該從哪個角度,或者其它方面去著手解決呢?
成長型思維的數學教學
作者:海星2021-08-13
去年,看過一本書叫《成長型數學思維》,重點提到成功的學習,必然會犯錯,研究發現,人腦在犯錯時會刺邀腦部觸突的成長。簡單而言,犯錯能促進人腦發展,令學習更好。
政途險惡的忠告──韓非子〈說難〉啟示錄
作者:許志榮2021-08-06
為了實現政治理想,明知山有虎而偏向虎山行,絕不是棋盤上的博弈,或者運動場上的較量,入世未深者,絕不能兒戲!
盤點Art Tech交流案例
作者:林桂光2021-07-30
2013年的黃色巨鴨熱潮,同年6月改玩縮細版,在商場大型玩具連鎖店設置十部3D打印機,教導學生複製迷你版「點心籠鴨仔」,將以前只是應用在工業的3D打印科技,推廣到創客、工藝等範疇,推廣電腦美術。
診斷式學習評估與多維度學習
作者:黃顯華2021-07-24
由根據成績分班,到根據成長心態分班。要達到上述境界,必須要依照下列四個複雜教學的原則去處理:一、多維度的學習;二、角色;三、適當的讚賞;四、有責任去協助他人學習。
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學習心態引導與學習策略
作者:黃顯華2021-07-17
讓學生們一起探討他們所經歷的錯誤。處理錯誤是良好的學習經驗,因為這個過程讓他們陷入一個智性的掙扎過程,促使他們的腦部不斷成長。
令譽污名之間,怎一個「秦」字了得!
作者:許志榮2021-07-10
將子孫黎民的榮辱安危,都以保家衛國之名收納在軍法管治的條文裏,真是長治久安之道嗎?當權者不諉過於人,敢於面對敗績而承擔責任,是收拾人心,轉危為機至關重要的前提。
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
作者:海星2021-07-03
我愈來愈喜歡學生問一些看似簡單無聊的問題,例如「點解考試係60分合格?」這一問真好。 一般大人或會以為知道又如何?我們既不能改變社會已認定的想法,也無助學生考試合格。
反思人工智能的現代美術教育
作者:林桂光2021-06-26
美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今年力推「狗狗幣」,本意是開玩笑,動機源於不滿太多科企濫發加密幣圈錢,只用了幾小時去製造出來,以批判科技濫權,也可以算是一種AI數碼作品。
課程設計和合作共贏的感受:以多個模型去分析組內的群體動力
作者:黃顯華2021-06-19
通過他們的提問和讚賞,他們懂得分工合作的好處,欣賞整班同學一起參與10個計劃,這種共學模式大大地擴展了他們的眼界和思考角度。
課程設計和合作共贏的感受:十組同學合力完成十個研習
作者:黃顯華2021-06-12
在疫情的限制之下,大學生們只能夠通過網上作報告。為了讓他們更投入於學習,我要求他們對其他組別的家課提出質疑或表示讚賞,如此有助改善各自報告的質素,並增強互動、反省自己。
玩就是最好的情緒良藥
作者:海星2021-06-05
當學生有情緒時,便要開始細心留意孩子的表情,聆聽孩子說話的語氣,觀察孩子的行動,過程中,老師要保持平靜安穩,不評價,不指責。
多方面發展教師作用和地位的Varkey基金會
作者:黃顯華2021-05-29
Varkey基金會由「教師很重要」這個簡單的信念驅動,在世界各地開展各種計劃、研究和獎勵活動,成果是有待觀察的。希望世界各地有心人能多加援手,讓這個計劃能夠獲得長足的發展。
人工智能科技 賦能藝術創作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5-22
近月一則「無實體數碼畫5.4億成交」的新聞,應該可算是全球AI藝術屢獲熱炒的代表,也反映AI藝術已漸現初型,美術老師應該多加關注和學習,為美術教育科普化做準備。
校貓
作者:海星2021-05-15
小黑的離去,讓學生傷心,但也讓學生學會面對離別的傷感。剛出生的小貓,讓學生學會照顧幼小的生命,珍惜生命。校貓的存在,讓自校的學習生活,添上一道活潑的色彩,也輔導了曾經迷失的孩子。
中國的遊戲學習法為何能夠走向世界?
作者:黃顯華2021-05-08
讓孩⼦玩了,老師做什麼?這是程學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安吉也有過假遊戲,程學琴說,向真遊戲的轉變⾸先從「撕標籤」、「清空貨架」開始,放手孩子被具體化為對老師的行為要求:「管住嘴、管住⼿」。
中國遊戲革命:讓遊戲點亮兒童的生命
作者:黃顯華2021-05-01
遊戲教學讓一眾教師重新思考教學內容和方式,放棄了統一的教材,放棄了部分無意義的集體教學,讓遊戲精神滲透在日常生活中。
香港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24
在香港,編程科技和AI關係密切,雖然仍未有清晰人工智能教育概念和課程框架,已多被打造成中小學及幼稚園「未來教育」的學習課程,反映了背後的潛在機會。
稟賦智、仁、勇的印度青年獲得全球教師獎
作者:黃顯華2021-04-17
2020年全球教師獎得主迪塞爾主張用技術彌補師生之間的差距。他認為:「如今的教育是20世紀的教師,使用18世紀的技術,教授19世紀的課程,去培育21世紀的學生。」
內地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10
近一年,可以看到中國各省中、小學校,都發布了地區或校本特色的人工智能學習課程。本地AI教育研發及藝術學習應用上有什麼可以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