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問:終身學習達致全人發展的基本能力和態度是什麽?TSA 現在要測試學生哪些基本能力和態度?在目前帶着近視鏡的教育局領導下,我們的學童何時才可以 「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呢?
這個模式存在一個很大的漏洞,亦正是整個系統評估由「基本能力評估」,走至11年後的今天,超離了基本能力,試題愈出愈深的核心原因……
在越戰結束後,聯合國得到越南政府認可,在河內開辦學校。創辦那年,只有12位學生,並且要借用一所高中的教室上課,有點自然學校創辦時的影子。
今年在大嶼山蓮池寺的梅村過新年,迎接新年的第一天是行禪。我們如常地於九點出發,不過今日特別帶了手套、垃圾袋和一支加上小叉的土製竹支,這些工具預示行山過程中加入了 garbage hunt……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擠壓在心底的怨氣竟爾撒豆成兵,佔領天廷,包圍玉帝,要討回一點公道。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擠壓在心底的怨氣竟爾撒豆成兵,佔領天廷,包圍玉帝,要討回一點公道。
從《論語》中我們得悉孔子樂於學習,卻看不到他為什麼樂於學習,這是很可惜的。筆者嘗試運用香港教改和現代教育界的一些概念,分析和評價孔子的學習觀念。
近期有關取消小三 TSA 的行動在社會上獲得不少支持,反映公眾不滿為莘莘學子添加無謂的學習壓力,希望透過鬆綁,還孩子一個既愉快又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不過,當大眾聚焦在中小學教育層面時,學習壓力這團火似乎正慢慢燒向幼兒教育,應驗「唇亡齒寒」的宿命。
《天天驚喜》一書講述一個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在德國的一段發現自主學習之旅,它讓讀者從每一篇中得到一個啟示、一點驚喜。作者李雅卿透過她們母子仨細心的觀察和體驗,將這些教育精神生動地、生活化地描述出來,呈現在讀者面前。
林超英曾說:「城市人每天都是活在四面牆裏。」確實,在家如是,很多出門便要經過商場,上班上學路上乘公車汽車校巴,也被車箱四面包圍,更不用說白天整天,都是窩在辦公室或課室裏工作上課。甚至,連往乘車的路上也是天橋或隧道,下雨天也不用打傘,抬頭連一片天也看不到,長期在冷氣房間度過一生,四時變化也不察覺。
每年均有幼兒因等待服務至超齡而被剔出服務範圍,形成了「因等待而失敗」(Wait-to-Fail)的悲劇。
在這學習馬拉松跑道上,總有人是喘不過氣來的。看到自己的孩子抽筋了,還硬要他跑下去嗎?……
在這學習馬拉松跑道上,總有人是喘不過氣來的。看到自己的孩子抽筋了,還硬要他跑下去嗎?……
《成長戰爭》這個故事描述一位母親經歷了無數的掙扎、摸索、淚水和溫情,最後得到大家祝福。台灣母親李雅卿與他兩名兒子的經歷,開創一種另類的教育想像。
最近,教育當局開始為PISA 2018的香港評估招標。然而一反過往原則,當局竟列明要辨認個別學校及個別學生的資料。筆者非正式諮詢了一些持份者,他們均質疑有關數據的可能用途……
現在正是檢討 TSA 的適當時候,粗暴地把責任推給家長及學校,其實無助解決問題。為了將背道而馳的 TSA 拉回正軌,讓它發揮原意中的作用,教育局應該立即取消小三 TSA,以減輕系統評估對初小學生乃至學校造成的衝擊和壓力,更要善用現存已有各種形式的監察學校系統的數據(例如整體性的外評、內評及抽樣而為學校保密的國際評估),小三 TSA 的縮減並不會削弱整個教育監察系統的運作和效能。我們期望評估制度能不斷改良,令學生能真正得益。
五味屋一路走來不簡單,但卻令人欣賞。顧老師在有限資源下,把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連繫起來,為孩子提供真實的教習場所,很了不起呢!
跟大部分父母一樣,以前的我,期望孩子能夠順利升學(包括大學),便能保障將來的生活。加上他有特殊需要,我更加努力訓練他提升弱項,每天幾經困難才完成大量功課和溫習,不但令他身心疲累、沮喪、還缺乏自信。這是否對他將來的生活最重要?他究竟快樂嗎?
本書作者傳達一種「將意志還給孩子,讓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選擇」的教育理念。使孩子從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氣,不斷地去選擇、嘗試、應對和改變,並且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應世的智慧,最終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面對有如天堂一般的自然學校,為什麼不少人還要選擇選地獄一般的傳統學校呢?
PISA 2012 的數據顯示:學生在校外網上學習活動愈多,對數碼閱讀、數學及解難三方面的能力均有正面的影響,而學生在空餘時間若能有限度進行網上閒暇活動,亦能有助提升上述三項能力。
PISA 2012 的數據顯示:學生在校外網上學習活動愈多,對數碼閱讀、數學及解難三方面的能力均有正面的影響,而學生在空餘時間若能有限度進行網上閒暇活動,亦能有助提升上述三項能力。
因着我家三個兒子的轉校經歷,朋友常說我倆是「轉校專家」。唉!這個專家,那種忐忑、焦慮、壓力、害怕後悔的驚恐,很不容易啊!
兒童在三歲前已能流利地用母語與人溝通,成年人用三年時間學一種全新的外語亦有相同效果嗎?黃武雄教授在《童年與解放》中,通過大量的論述,展示兒童的創造特質,亦若干程度回應了上述問題……
畢業專題的內容豐富,題目有「人為什麼要吃牛肉?我們怎樣對待牛?」、昆蟲觀察、香港民主發展等;表演的有武術、打鼓、跳舞等;完成一個旅程的有背包遊、香港流浪、電波少年、台灣單車少年。
香港學生的日常網上活動,如何影響在數碼世界中的閱讀能力?本文跟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發現。
情況最不利的是長全日制幼兒學校。半日制幼稚園全年的營運時間約為570小時,長全日幼兒學校則約2,500小時,是前者的4.4倍,但只獲1.3倍資助。如此,又如何確保兩者一樣提供優質的服務?
設身處地想想。一個十歲的孩子,每天像在監控下生活,還有膽子提意見,說內心話嗎?我們做父母的理應幫他減壓,但看到他的「乖」就心滿意足了,唉!如果他的「乖」是由他「自律」而來的,終有一天會出事啊!
擁有聽話、記憶力好、安靜、勤力……等特點的學生,特別適合篩選制度,故此可以在制度下生存;那些具創意、喜探究、善交流……的,則較大機會被制度所淘汰。
全人中學當年由一群關心孩子教育問題的老師及家長,不計較付出金錢,他們四處尋覓土地,買地設計校舍,建設校園區及生活社區,甚至不惜犯法,還是決心創辦這所學校,能在這裏生活,並且當一個義務老師,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