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避免失誤,往往比打出一球 winner shot 重要。
香港過去得天獨厚,以勞動力和資本投入來說,能有如此的經濟增長,是一個不錯成績,也解釋了為甚麼 TFP 有不錯的增長。
資產配置的原則,是分散風險,以獲取高的風險調整後的收益;不過,近年不同資產的關聯性愈來愈高。當關聯性上升,分散風險的效用就減少,而資產配置的困難就增加了。
中美的電影合作及資金湧入,可以互惠互利,但筆者認為,當中對兩地電影市場亦有影響性,隨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電影市場進一步被迫開放。
以 ZIRX 為例,今年初便大幅裁員,同時重新調整業務內容,希望能做出成績向投資者交代。
無論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或量化分析,最大的共通點,也是賺錢的不二法門,就是不單要「對」,更重要的是比市場「更快」和「更對」!
筆者相信,隨着愈來愈多的大型國企合併增加,反而會造成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雖然香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但在「社會責任投資」(SRI)等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理念,發展一直未如理想。
考試猶如一把尺,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量度每個人的知識水平,並且作出分野,是其「利」;惟考試不能計算一個人的獨特才能及性格優點,如正確的價值觀、待人接物的技巧、對事物的好奇心等等,此其「弊」。
現實困境,問題在於政府手上的「麵粉」(土地供應)有限,一個餅不夠大自然不夠市民分。
雖然P2P平台可填補傳統金融服務的盲點,然而太過寬鬆的環境亦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害。
若從環球債券市場規模來看,中國的債市規模並不小,若然發生系統性問題,也可能衝擊環球金融市場。
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 曾經說過,如果一間 Start-up(初創企業)不比現有的模式有十倍的創新性,就很難生存;這個比喻,不單止適合於科技創新,也同樣能應用於搞社會創新的社企上。
不少國家已經承諾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行動,實現減排的目標及協議,可預見未來幾年綠色債券市場將會急速膨脹。
脫歐對香港的影響,不只是直接的影響,而是要研究脫歐對內地(直接和透過歐盟)的間接影響。
兩元長者乘客優惠需政府撥款十億元,有人會問十億是多少錢?其實大家應想想它對社會有何實際幫助才是,甚至發現其效益是可以通過量度而得知的。
在金融界,運用電腦程式交易或高頻交易已不是新鮮事,早在20多年前,電腦已經開始與人手鬥快,甚至引發了1987年的股災,不過電腦仍需要聽命於人腦,交易程式還是要靠程式編寫員不斷修改以適應新情況。
「基金之神」約翰‧柏格(John Bogle)說過,主動型基金的最大宗旨,是企圖「打敗」市場,賺取最高回報。不過,回顧過去十年,大部分主動型股票基金(如投資美股市場及新興市場),回報表現卻一直未能「打敗」市場基準。對投資者而言,主動型基金的最大特色,是由專業基金經理精心挑選股票,透過適時管理投資組合,藉此賺取更高回報。然而,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不是「必贏」的保證;相反,高額的管理費才是「必付」的成本。 隨着愈來愈多主動型基金表現跑輸大市,學術界以及消費者權益團體批評主動型基金「收費高但表現不佳」又再升溫。最近,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透過研究發現,比較五年累積的回報,荷蘭竟然有100%的主動型基金未能戰勝市場基準;而瑞士及丹麥的主動型基金回報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各有95%及88%跑輸大市。 投資者轉投ETF 面對這些嚇人的數據,相信投資者也忍不住問,到底這些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在做什麼呢?若再看標普的研究數據,比較五年累積回報,整個歐洲五分之四的主動型基金,均未能擊敗市場基準;而比較十年累積的回報,則共有2.5萬隻主動型基金在扣除管理費,有86%未能打敗市場。在此研究樣本中,比較十年累積的回報,美國股票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全球股票基金,三者分別有達98.9%、97%、97.8%錄得表現不佳。筆者認為,當然市場上一定有傑出的主動型基金、優秀的基金經理,但投資不是看短綫一兩年的優異成績,而是要看長期性穩定回報。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對於管理費高,但是表現欠佳的主動型基金早已產生擔憂,此舉變相帶動了低成本的掛鈎指數基金需求增加。有數據指出,過去十年期間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的市場增長達六倍以上,金額高達2.9萬億美元。 另外,據國際基金研究機構理柏(Lipper)數據顯示,去年歐洲 ETF 的淨銷售金額增長55%至740億歐元,同時主動型基金則下跌15%至274億歐元。 靜待下一次鐘擺 要在當下投資市場,找到一個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體系或股市是非常困難的。對此,近年投資者開始有所感受,故此不再願意付出高額管理費讓基金經理幫忙選股,情願購買簡易方便的指數基金。筆者曾說過,主動型基金短線表現好,投資者難以分辨是基金經理比較「勁」(Alpha)還只是比較「勇」(Leveraged beta)。當然,市場永遠是一個鐘擺,現在的投資環境對主動型基金可能比較難,不過,當開始少人留意主動型基金,Alpha 就更容易出現,到時候,可能又會是另一番景象。 原刊於《iMoney》,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Pixabay)
筆者覺得人民幣債券仍有一定程度的投資價值,與人民幣定存比較,它亦算是較為高息的低風險產品。
長壽,本來應該是好事,不過,對不少的投資者和公共政策的決策者來說,長壽風險相信會是未來更被關注的大事。
香港的退休制度並不健全,現時仍然依賴強積金(MPF)為主;當然,MPF 有其種種問題,其中最多人談論的是回報低。但筆者認為,坊間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一定偏差。
過往幾年,隨着愈來愈多美股表現屢創新高,投資者早就擺脫買賣美股屬於「隔山打牛」的負面形象,反而覺得美股就像一個有國際規模的大型超級市場,貨架上可供買賣的股票種類多不勝數。
隨着科技進步及社會需求等因素推動,社企已是形成一種新興,同時可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模式
不管投資市場如何地動天搖,只要你能把最初設置的投資組合持之以恒,買賣不要經常進出,堅持低成本的高效益投資,並適時作出「再平衡」,則投資表現將會比絕大部分投資者,甚至一些投資專家都來得要好。
為什麼近年人民幣滙率期權易於出事?其中原因是,投資者對人民幣滙率存在「易升難跌」的刻板印象。
即使銀髮住宅市場的商機大餅已經發酵一段時日,但仍然有地產發展商願意加入競爭市場,原因是未來市場需求將有增無減。
究竟儲蓄多少才夠呢?答案當然是愈多愈好,不過,也有一些簡單的法則可以參考。
為甚麼近年人民幣滙率期權易於出事?其中原因是投資者對人民幣滙率存在「易升難跌」的刻板印象,賭人民幣升值猶如是一種共識,以為其下跌風險有限,卻沒料到波動性及下行風險都是隱藏的,只要股價或滙價突然逆行,投資損失可以無限擴大。
筆者期望創科局能汲取過去的教訓,以專業領導官僚、超越政治,才能有所創新和發展。
許多行業都面臨一個事實:未來成功的企業,不再是做出品質最好的產品,而是能夠收集市場及客戶最多最好的數據,兩者結合之後,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