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西安軟件園的產業布局日趨完善,未來將會聚集一群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企業。
我們在資訊爆炸的金融市場,似乎必先要打敗那些一直干擾我們的聲音,保持獨立思考,有一個長遠的目光,這些都是巴菲特的智慧。
筆者認為,AI發展於中國而言,它除了是經濟與科技力量的互相結合,其實也牽涉民族使命感。
筆者相信個人資料及隱私都需受到保護,這是基本人權。
展望未來,筆者預料開放式的數字銀行將會愈來愈多,單一且封閉的商業系統將被科技淘汰。
不論股市或債市,筆者認為聰明機智的投資者必須知道「自己身在哪裏」。
現實令人沮喪,即使綠色經濟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且受到各國政府及不少企業實踐推動,但它卻未能成功撼動「快時尚」的營運形態。
開放金融數據時代已經來臨,銀行與金融業會出現什麼變化,政府可如何推動金融創新的發展?
從金融角度看,第三方支付模式勢必影響傳統銀行的穩定性,以及帶來取代性的威脅。
展望數碼醫療的未來發展,筆者認為數據共享是重要亮點。
從多角度思考,聯合國借助商界和市場的力量,既能幫助企業與創新投資項目之間的利益融合,又讓企業能把可持續發展目標視為新的商業機會,從中擴張業務範疇。
隨着未來有更多女性掌握更高社會地位,擁有更多財富,「女性經濟」勢必崛起。
與一般債券的純商業運作有別,SIB特點是直接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
軟銀對WeWork的投資,可以反映全球初創公司都在冒起,它們都有可能是會生出金蛋的小母雞,因此不少大型機構都從中尋找黃金投資機會。
P2P貸款平台存在市場需求,可惜質素良莠不齊,故政府有義務施行監管,確保P2P不會造成金融系統性風險。
不少運船都選擇來香港過船,再換到掛中國國旗的船運到內地。不過,可能內地都知道這種保護政策,長遠來說,百害無利。
投資者買入這種債券有否「錢景」?
本港的「金融沙盒」問題正是闊度不足、傾向保守、只容許嘗試存款及支付相關服務;同時不允許獨立於銀行或認可機構以外的初創企業,開展創新金融服務。
金融戰爭需要順應局勢,危機當前懂得避重就輕,現時金融科技仍在持續發展,當中非常重要的區塊鏈技術研發仍屬起步階段。
金融海嘯爆發後,筆者深信全球各國央行及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已較十年前更具堅韌性。
P2P的發展空間不容忽視,只是目前來看它於歐美及中國、印度將有不同命運。
全球的跨境資金流,已經從高位大跌近65%,而中國企業卻在這個時候逆潮流而行。
無論如何,新例的推行會對整個行業生態產生頗大的改變。
當這樣的國家發超級長債時,投資者仍然趨之若鶩,就可能反映了信貸周期其實可能已經處於一個高處。
小心駛得萬年船,在四低的環境下,是一個以守為攻、穩守突擊的策略。
現時歐洲政府利用金融手法,把壞賬不斷轉移或者躲藏起來,但這一切都是假象。
在大家對法定貨幣與各國政府金融政策失去信心下,剛好為加密貨幣提供了一個抬頭的機會。
AI擁有快速處理能力,因此非常適合應用於零售業等數據龐大的範圍,以及有關定價的常規任務。
儘管SRI資產規模日漸龐大,但投資管理風格之保守性、被動性、限制性的改善,仍需時間促進及整合。
筆者認為透過由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來推動或改革社會政策,效率當然十分高,但當中亦有缺點。